郑慕智
郑慕智先生,早年毕业於香港大学法律系, 1975年获准为香港职业律肺,随後更获得于英国、澳洲维多利亚省及新加坡职业律师资格;九一至九五年为立法局委委任议员。郑氏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对青少年培育及发展尤为关注;近年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务求令教育制度能配合急剧转变中的社会需求,装备下一代服务社会。
一九九九年的大除夕晚上,随著时钟一秒一秒的倒数,世界各地按著时差的顺序送走了一个世纪,亦同时迎接了另一个千禧。在二十四小时内,透过卫星传送的电视直播,我们纵使足不出户,亦可亲自见证世界各地的千禧庆典。在喜
庆的音乐声,七彩缤纷的烟花背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甚么的启示?
资讯科技发达缩短了国与国间之距离,地域间文化差异越来越少,世界各地更加走近『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全球化』的擂台上,竞争只会更加烈,转变会更急速。
专家及科学家的研究显示:资讯科技的发展将会前所未见地加剧;而知识的『半衰期』将会缩短至五年。换言之,今天适用的知识,在五年後有一半将不再适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告诉我们,他们的医科毕业生平均在毕业四
年後,会忘掉他们在医学院所学到的知识百份之九十。在刚过去的十年内,科学家从研究人脑所得到的成果显示,平均一个成年人仍有相当丰富而未开发的创新潜能。
在这急剧转变中,传统的教育目标及观念可能不再适应新社会环境的需求。在传统的华裔社会内,接受教育是为孩子们储备知识。初入学的孩童就好像一个空的墨水瓶,学校教育及老师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为这个墨水瓶充满墨水,水越多越满,孩子们在考试中便能获得更好的成绩。上课时谨守秩序,静静地坐直留心听讲,将来就一定成为守法的民。杰出的学业成绩,保证他们在毕业後找到一份好工,从此一帆风顺。
从最新一轮亚洲金融风暴所带来的经济衰退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传统的观念,传统的教育目标彻底被击破。无数的大学毕业生,拿著优异成绩的文凭,仍须参加失业大军的行列。无数的高、中层企业管理人员,不论学历多高,年资多
深,同样面临失业的厄运。仍然在位的幸运儿或素来备受钦羡的专业人士,都不能逃避减薪或经营转型的命运。
一个着重透过背诵去学习知识 , 以应付考试为目标的传统教育制度 , 简直 没法培养出二十一世纪社会所需的人才。要为二十一世纪培育社会的接班人 , 教 育改革不可以停留在修补的层面 , 而要更全面、更彻底的求突破、求创新。
首先 , 随着普及教育的推行 , 受教育再不是一小撮人的专利。学校必须能 照顾到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改革的首要关注为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 , 以学 生的均衡发展、成长为学习的主要目标。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必须终生学习 , 不断 改进自己 , 吸收新的知识 , 才可以赶上突飞猛进的科技、日新月异的知识。教育 制度不可以为终生学习设不必要的关卡 , 更不应在任何一个阶设将学生筛选而令 他们丧失继续进修前进的机会。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天赋与每人有不同的材干及天份 , 而二十一世纪的 社会需要更多具备不同才能的人参与建造 , 教育制度应赋予每一个人充份发展潜 能的机会 , 而人在不同才能上的成就都应该受到承认及欣赏。传统的学习及分科 似乎在三十一世纪再不太适合社会的发展及需求。人的学习必须超越学科课程和 考试的局限 O 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全方位 J 及不同形式的学习而得到更全面的体 会及经历 , 达致均衡发展及成长。
在应试的大前提下 , 学校大部份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准备考试。更因为 学位不足 , 考试水平不断地被提升 , 以筛选出小量的人进升大学或专上学院继续 进修。学校因而忽略了大部份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的德育教育及公民教育等。面 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 , 要维紧一个更急剧转变的环境 , 社会的每一份于必读认同 并遵行一些基本的人生价值观 , 才可以雄持社会的安定及秩序。因此 , 教育的改 革必须能适当地鼓弃一些学科的学习 , 释敢所需的空间 , 以便学校能提供更全面 的全人教育。
要成功落实教育、学制及学校的改革 , 只有一个字﹒「难 JB 可是我们可 以见到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都不约而同的为迎接新的千禧 , 为二十一世纪 作好准备。不论在宏观的教育上、或是深入学校进行改革已成必然之势。市民大 众已有一定的期望与憧憬。若要达到社会主的共识 , 成功地克服改革进程上的困 难 , 我们不可以忽略以下列因素 :
一 , 址会文化的改变、家长的接受及支持。应试的心态 , 以学科考试成绩 论英雄的文化 , 实在是根深蒂固地种在社会内每一个人的心中 , 而成为改革最大 的阻力。若这股阻力不能减灭 , 相信改革的难度非但不灭 , 反而会加深。
二 , 对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期望及诉求。如果社会内仍然是单一以学科成 绩而非整体学习的成绩 , 作为评估年青一代的基准 , 全人教育的理念一定不能成功地落实。「全方位 j 学习也不会广泛被年青一代接纳。所以社会上不论大专收 生的制度、雇主的聘用条件 , 甚至学校内的评核制度必须均衡地考虑全面及整体 学习的成绩 o
三 , 不断提升教育王作者在专业主的发展及进修。教育工作者除了在职前 的专业训练外 , 必须在入职后维持其在专业上的发展及进修。而教育工作者的职 系及进升 , 亦应直接与其在专业的发展及进修挂钩。整体社会对教育工作者在专 业上的地位及成就也必须认同及信任 C
四 , 校本管理及发展。要成功地提供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 能够照顾每一个 学生的差异 , 学校的管理及发展要开始按步就班地由中央管理步向校本管理。其 间应给予学校管理阶层更大的权力及责任 , 按照学校的特有环境去管理及发展校 务。但在既定的架构内 , 学校要更加公开其运作及成绩 , 并且提高向公思及政府 的交待 o
我相信在二十一世纪 , 一个新的千禧、一个充满挑战及急剧转变的年代 内 , 要为我们的接班人作好装备 , 在全球一体的擂台上参与竞争 , 教育改革不可 以有任何的延误。教育改革必须由整体社会全面投入参与 , 才可在天时、地利下 达至人和 , 才可以实践社会对教育的共识、整体社会发展的方向及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