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危机
梁秉中
梁秉中教授 , 执业外科医生、大学教授、大学书院院长。三十多年来 , 从事医疗服务、 医学教育及大学教育, 累积 了大量经验, 对医疗教育及大学教育特别关注。 梁氏亦主理大学的道识教育改革、中医中药的发展及促进中西医的合作 ; 此外 , 在中国推动“胸怀行动 ”及教贫工作已历时七年 。
千禧欢庆 , 除了给予每一个人心理上的期待 , 因而引出不少回忆与前瞻之外 , 最令人触目者 , 要算“千年虫”的担忧了。“千年虫 ”的担忧 , 把所有服务的部门挂上了预防突变 , 提供特别需要的警号 。船运在除夕、元旦估计不停顿也将大受影响 ; 医院内的各条服务线 , 腾出大量工作时间 , 让位给可能因计算机故障 出现带来的灾难等等。
世间事其实不会因新世纪之到临而突变。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和挑战 , 其实 几十年来早已累积 , 不过 , 借着世纪相交的转接点 , 确也必须认真研究。
教育事业的目的 , 自然是追随文化的需要和服务社会。科技发达之前 , 人 的生活和文化实质 , 主要连系在一条人与人相关的线土。人为了生存、生活和追求安乐 , 除了每天必须的干活 , 争取到食粮和生活的必需品之外 , 大家环绕在家庭和社会机构之内 , 受一条无形的线串着。道德信仰或宗教信仰把大家缚得紧紧的。工业革命、科技发达之后 , 机械取代了人。人与人的相互倚赖大减。人与人的连系、家庭中的连繁、机构中人的联系 , 暗然退色。人情之单薄 , 随着近十年的信息革命 , 已经发展到一个影响广泛、难以退却的境况。
“千年虫”的警号 , 正戏剧性地宣布了人类的命运 , 已经历着前所未有的 危机 , 偶一不慎 ( 如果“千年虫 ”处理得不好 ), 可以断送在机械和信息设施的 失灵上。
我们正为我们的青少年担忧。科技的成功 , 供给了他们生活的极大享受。 不久以前 , 只有经济条件极好的家庭 , 才有宠坏儿女的条件。今天不论家境贫 富 , 绝大部份青少年属于娇生惯养。生活享受愈优越 , 便愈发相信、崇拜机械和科技。追求科技知识的大势 , 造成了语文和人文知识的低沉。中学生、大学生 ,写不好信、写不出文章 , 已经是个世界普遍现象。语文、人文知识不好 , 只好进一步追随科学 , 错果是与机械更接近 , 与人离得更远了。包容、妥协、信任、关怀 , 早已不是青少年都懂得的人情。机械崩溃了 , 他们将怎样办 ? 机械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时 , 他们将怎样办 ? 科学和机械没有能力关怀他们 , 怎办 ?
千千万万的青少年 , 把少有的空间时间 , 都放到电子通讯、电讯联系上去 了。联系的现代特色 , 是快速、多面、表面、刺激。正面联击的随和、相互影响、深沉和保守 , 都被取代了。
我们该怎样教导青少年呢 ? 继续推他们偏向科技吗 ? 让他们继续脱离人的 影响吗 ? 科技的丰厚成果 , 导引出人文的淡薄。我们教医科的 , 每天都在夸说科技的成功 , 可以准确断症 ? 针对问题解决 , 忘记了解决不了问题 , 仍有很多可做之事:解忧、关怀一样重要。病者的要求,不幸又多偏向科技要求。他要求你使用科学技巧治好疾病 ,你治不好,必然失职。他忘了你付出过的关怀 , 其力量虽与科技不匹配 , 可是情出内心深处 , 远离物质倾向 , 能不欣赏吗?
千禧过后 , 科技、信息发达的后遗症 , 将不断暴露 , 处理不好 , 对社会秩 序将带来难以抵御的混乱。为人师表者 , 若不先走一步,拖慢一点科学的追随 , 多费心于人情 , 恐怕难以自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