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科为今次课程统整中改动最为明显的核心科目,有课程发展议会委员建议为中文中学及英文中学的学生制订两套不同程度的中文课程,以配合这两类学校学生的需要。
课程发展议会把科目重整为八大学习领域,中、英、数三个核心科目所占的比重仍然最高,英文及数学新课程纲要已于去年完成,更决定率先于二○○一学年开始推行。至于一直被评为「范文教学」的初中中文课程,亦会来个大变身,变为以单元式教学为主。
目前所有学生不论是何种程度,均要修读一式一样的中国语文课程,课程内容更是以读写作主导,考试模式亦不离背诵,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正是要冲破这个框框,将课程设计权交到老师手上,让他们按学生程度选用不同课文。
课程发展议会中国语文教育委员会委员谢锡金博士建议,由于中文中学的学生中文程度较佳,故此课程应较英文中学的中文课程艰深一点。他指出,中文中学的学生,在其他科目中已学懂不少语文知识,例如学生可从圣经里认识抒情文的特色;地理课本则是说明文教材,从数学科则能学懂论证方法;因此中文中学的中国语文课程更应着重文化及文学知识,更可选用文学性较重的文章。相反,英文中学的课程应较强调语文知识,选文亦应以语体文为主。
据了解,中国语文教育委员会初步作出建议,计划将课程分为九个范畴,整个课程将以最主要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外,加上文化、文学、自学、思维、品德情意五部分贯穿。议会将就以上范畴列出学习重点及建议文章名单,学校可按同学程度选出学习重点,再配合适当的课文,甚至引用报章、杂志、说明书等生活教材作学习材料,设计学习单元,藉以训练学生各范畴能力。
至于数学科方面,则着重解题能力,加入多些基本实用元素,如四则运算、如何使用计算工具等,一些艰涩的运算概念如因数分解等亦会删除。英文科则会加入多些涉及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