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小阅读研究之三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传统试题,现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分为两大类,一是在第一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二是在第二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的文学作品(一般是抒情性、议论性比较强的散文)。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旨把握住了就会对文章局部发生敏感,找到解题的总方向,拿到一系列解题的钥匙。
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
一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作者的思想走过的一条路,这条路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圆心就是文章中心,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结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因此,理清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除此之外,理清思路还可以帮助我们解读文章中重要词句,帮助答题时筛选信息。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有些考生不在读懂文章上下功夫,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结果是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答错。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会事半功倍。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提干和文章对应起来,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从近年来试卷分析,文学作品阅读命题的角度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理解文章的主旨,《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都是从理解文章的主旨角度设置的考查目标,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中的含义,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④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这四种类型的题(尤其是前三种)都应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词句、语段再作答。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答题时要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
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对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文章,由于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