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博览群书
文章标题: 《送人“玫瑰”》
   作者:香港絮语   阅读次数:203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送人“玫瑰”

送人“玫瑰”

222日星期二 

   

    连续几天的阴冷天气,很容易让习惯了暖热天气的人感到郁闷。我是个素来不怕冷的人,但是这次寒潮的淫威算是领教够了,加之又是春节刚过,人们还沉浸了节日的喜庆之中,我却第一次不得不早早离开家人,告别温馨而闲适的家居生活,在他乡孤独地忙碌。心里有一种轻轻的冰凉感,这种感觉不是忙碌的工作和同事温暖的问候能冲淡的。

然而有一个声音却让这种冰凉感消融了。

每天穿行在地铁,不仅能享受到快捷的交通所带来的便利,还能在半小时的行程中享受免费的《都市日报》所带来的精神食粮。有趣味的是每天的《都市日报》版面数不完全相同,但我一律是在下车之前浏览完所有版面的内容。故此,走下地铁就顺手将报纸往垃圾箱一扔,如同其他旅客一样。我曾经还慨叹这种发行量达到上百万份的免费报纸,其广告收入该是何等的惊人。

出了站厅转弯处,有一对老年夫妇站在那里,他们衣着朴素,相貌普通,并不能引起川流不息的人流的特别注意。但他们的举动却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他们是在接收(回收)行人手中的《都是日报》,地面上的袋子告诉我收获尚可,他们的脸上是和善的笑意。

我一直在猜想,他们是不是属于那种靠收废品度日的老人,如果是,那为什么不进站厅去垃圾袋里收集呢?站在这里能收多少呀?简直不及站厅垃圾箱的几十分之一。如果不是,他们为什么又每天站在这里接收行人递过来的报纸呢?我所经过的站并不是报社所列的回收再利用的站点。

今天早晨,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把报纸随手扔进垃圾箱,而是专门交给了这对老年夫妇。就在我把报纸递到他们手中的时候,一声“谢谢”清晰地传入我的耳里。我的心里为之一震。连日来涌动在心底的那种轻轻的冰凉感刹那间消融了。不为别的,就为这一声清晰的“谢谢”。     

在香港,人们很少说这个词,大多数时候都是说“唔该”和“唔该晒”。它的意思几乎等同平时我们习惯用的礼貌语和感激语“谢谢”,而说“谢谢”的时候主要是表示深深的感激,感激对方的举动给自己带来恩惠之类。

也许是我庸人自扰或者自作多情。但一股暖流油然而生已是不争的事实。

也许在他们普通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人世间的风雨沧桑,历经磨难而不改其本色;也许在他们和善的笑意中涵盖了他们曾经的惊心动魄,历经困苦而老而弥坚。

我之于老人是一过客,老人之于我也是一过客。彼此擦肩,如风掠过,了无痕迹。然而一份报纸,让我又有了微风拂过水面,微澜荡漾的感觉。

如果是我过于敏感的话,我很愿意继续敏感下去。

其实,我到现在都还没有做出过真正的“送人玫瑰”的举动来,想到此,不觉有些羞赧


最后更新[2005-6-1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