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香港的语文学习:我们所做的是否足够?
最近,有关教学语言的谘询再次在本港引发广泛讨论。然而,要为教学语言制定未来路向,我们必须明白,以中文或英文作为学习语言,跟学习中文及英语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期望日渐提高
面对社会及经济急速转型,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频繁,加上中西文化交的背景,香港社会需要并且一直期望进一步提高两文三语的水平。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策略,并与教育界、商界和社会其他界别携手,投放资源,协助香港民达到通晓两文三语的目标。
投放资源主要涉及三方面:为学生及在职人士设定语文能力水平及提供优质教育、培养专业语文教学队伍,以及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设定语文能力水平
近年,我们就小三、小六、中三、高中、大学,以至在职阶段,已差不多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语文能力水平架构。这个架构有助学生、毕业生及在职人士评估语文能力水平,寻求进步。架构的内容如下:
* 从去年起逐步了解学生从小三、小六至中三,在中、英、数三科的基本能力和进展;
* 由二零零七年起,中学会考中、英科将采用标准参照模式评定等级,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
* 于二零零七年年中之前,以标准参照模式,制定适用于中三或以上及在职人士的普通话能力测试;
* 近年,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参加了国际英语水平测试;以及
* 鼓励各行业采用职业英语运动所厘定的职业英语基准,以配合本身的培训计划。
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
学生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关系重大。为此,我们投放了大量资源,协助教师进行专业发展。事实上,现时教师的专业水平(即全面学位化、全面受训),都较十年前大大提高。
由本学年开始,所有获聘用的语文教师要在入职后的三至五年内,完成本科和师资培训。此外,在政府的支持下,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语常会)去年初步预留了二亿二千五百万元拨款,为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提供奖励津贴。教师对计划的反应非常热烈,反映他们有很高的教学热诚。
我们期望教师具备高水平的语文能力,以给予学生最佳的支援。普通话和英文的语文能力评核,正是我们采用的其中一项质素保证机制。然而,一些有关评核结果的报道往往只集中在部分应试而未能达标的教师身上。
事实上,这些教师只占全港一万四千九多名英语教师的少数。目前,超过一万三千名(即约90%)英语教师已经达到或逐步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水平。预计到二零零六年中,我们将有足够已达标的英语教师。
另一方面,现时全港共有超过八百名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外籍英语教师)在中、小学与本地教师并肩工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进一步支援。我们打算在未来两至三年内把小学的外籍英语教师的数目增加一倍。行政长官在二零零五年施政报告宣布,将会改善小学教师的比例,首先让英文科教师专注在课堂发挥其专业能力。单以全面落实这些措施计算,我们每年将在语文学习方面投放超过十亿元。
由语常会组织的学校支援专责小组,将在未来五年,为学校中文及英文科科组物色合适的专家语文教师,让教师得以接触和观摩良好的教学实践示范,以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丰富的语言环境实为学习语文的必要条件。要达到目标,必须得到教育界、传媒、商界和市民的合作才能实现。在过去数年,语常会一直积极推动这项工作。
以普通话节和英语营为例,这两项活动于试办后,已逐步发展成为长期的语文活动。我们还有节日活动和阅读计划,把社会与学校连系起来,并从社会各界委任阅读大使,前往学校推广以兴趣为本阅读。另外,自语常会于二零零零年开展职业英语运动以来,迄今已有超过二万名在职成人士成功申请逾三千四百万元资助,接受英语培训。
这些努力,若得不到各方的支持,成效将会十分有限。
检讨教学语言谘询文件其中一项建议,是营造更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课堂内外、所有级别和所有学校,以至社会上有大量机会引发和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必须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支持和鼓励全港民,在两文三语上继续努力,达致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