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我们当年
文章标题: 《推荐:邹玲回家(散文)》
出处:少堂编辑      阅读次数:484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邹玲回家(散文)

邹玲回家系列之一

                                         呼          唤

                  邹玲(翠园高中部学生处主任)

有一个声音似乎在天上在向我呼唤:今年春节要回家。

节前,与朋友在黄鹤楼吃饭,读大堂的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不禁眼眶湿润。以前喜欢的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觉得每次读来神清气爽,可如今早它就被无处寻觅的乡关之愁所淹没,漂泊无依的孤独感浸润全身。——回家,回家,今年一定要回家。

来到了深圳十三年,只有93年是回武汉过的年,已有十二年没有回去过年了。当初,在深圳过年,有的是无比的欣喜——蓝天白云,阳光明媚,鲜花满地,冬天是深圳最美的季节。到花市去挤一回,捧回各色鲜花一大捧,把家里装点得花团锦簇,让心里快乐得随时想唱歌。可一年年过去,由而立之年到不惑之岁,心头的欣喜如抽丝般越抽越少,心中的沉重如浸水的棉絮越背越重。心中一个声音在强烈地呼唤:回家,回家!

去年春节前,因种种原因,我告诉父母,我不能回家,他们也一再告诫我,武汉天冷,你不习惯,不要回来了。

一天早上,乘巴士上班,中途上来一个穿着鼓鼓囊囊的羽绒服,提着两个大行李袋的人,他满头大汗,脸色通红,可眼中分明闪着兴奋的光。那眼神撞击着我:他定是回北方,是回家过年。坐在后排,我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淌,扭头望着车窗外面,不知为什么在公众场合这么失态?下午,下班回家,坐在大巴上,看着窗外的景色,一个词跃入眼帘:“思乡饼”,在莲塘菜场的门口,竟有人卖这种饼,是和我一样不能回家的人吗?我的心被拧了一下。在莲塘住了一年,我始终不敢走近这种饼。

一年来,这两个场景常常出现在我面前——只要想到回家,那种感觉也始终是清晰而鲜明的——疼。

想到回家,一首歌的旋律常在心头萦绕:“纵然游遍美丽的宫殿,享尽富贵荣华,可是无论我在哪里,总想念我的家。好像天上降临的声音在向我呼唤,我走遍海角天涯,总怀念我的家。我的家,可爱的家,我走遍海角天涯,总怀念我的家。” 一年又一年,春节早已不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了,它是回归和团圆的日子。我是有父母的人,我要回家!

今年春节我要回家!十月份开始说起回家的事,十一月给自己买了一件呢大衣,十二月买了羽绒服,一月给全家人买过冬的衣服,给妈妈买药,买过年的新衣服,给爸爸买个数码收音机。一切准备好,只等放假,随时上路。每天上班,忙碌而充实,想着可以回家,归心似箭。

 

 

邹玲回家系列之二

艰难购票

 

进入一月,就开始操心买票的事。

老朱查询了各种资料,又在火车站的预售票网上注册、查询、模拟购票,一切顺利。我又欣喜地报告我上班的地点附近新开了一家火车站正规的市内预售票点,到时也许可以提前预定。

但这一切都是白费力。一月中旬,报上登出今年火车票全部实现电话订票,网上预定暂停,接着知道市内各预售票点的票也收回,只有电话订票一条路。真可恶!为什么不让网上订票呢?后来又想,一千部电话,难道我们就是那打不进电话的倒霉蛋?打电话!

确定了放假时间,一月二十九日可以走,提前十天预定,一月十九日可以开始预定。老朱十六日试了一下,说很难打通,我不以为然。十七日,自己打95105160,果然打不通。十八日,我们六点起床,六点四十开始打,十分钟后,打通了,欣喜不已,想到七点开始正式订票,只要提前打进去,不停地听“购票须知”占着线,整七点时按购票键就可以了。

十九日,正式订票。五点多钟醒来,不敢再睡,六点起床,六点四十五分打通电话,反复听 “购票须知”占着线,只等七点一到就按“购票”键,七点到了,我说:“快按吧!”老朱说:“家里的钟快二十秒,再等半分钟。”七点零四十秒,按下购票键,可电话中说 “现在不是购票时间,请在七点以后再打”,接着就是忙音——白忙乎一早上。

我们很纳闷,明明过了七点啊,难道火车站的钟不准?不可能。终于悟到:打通的时间太早,电话一通,电脑就有了记录,电脑记录的通话时间可不是七点前吗?电脑可不会给狡猾分子可乘之机。想通后再打,永远是忙音,不停重拨,直到八点过了,不敢不去上班了,只有悻悻而去。

二十号,二十一号,二十二号,二十四号,二十五号,以后的日子,每天六点多钟起来,就开始打电话,一直是忙音,或者对你说:“线路正忙,请稍后再拨。”可稍后是什么,不是忙音,就还是这句话。一直拨到上班。到办公室,也打过,一般半小时之内打不通,等好不容易打通了,就是所有的车次所有的席次都没有票。除了上班做事,看到电话就想打,人都快疯了。

二十五号晚上九点多钟,我又在家打电话,几分钟后,竟然通了!心跳加速,准备好纸笔,按购票键,竟然有正班车的票,但刚输完席别和购票张数,竟然就说“没有你所要的车票。”T176次没有,T96次没有,T68次没有,A8也没有,硬卧、软卧、软座、硬座票一概没有!这不是开老百姓的玩笑吗?我真怀疑这所谓的电话订票系统。后来听到有以L开头的临时慢车,在这种什么设施都没有的硬座车上要和返乡民工在一起待上三十多小时!真受不了这种苦!买飞机票吧,又觉得冤枉得很。一家三口往返要多花四千多元,四千多,过年可以买多少年货啊!

托了几个朋友、熟人买票,好几天都没结果,说今年管得特别严,火车站的人都躲起来了。想去街上找票贩子,又怕买到高价假票,因为报纸上天天说他们造假。到天涯社区去淘了好多次,是求票的多,很难有合意的。真怀念可以买高价票的日子,起码,票是真的。

正准备下决心买机票时,真想不到,老公一仗义同事主动说要给我们搞票。二十八号,说票搞到了,二十九号晚上拿来,三十号就走。老天啊,真恨不得给这仗义勇士磕头烧香!

 

 

邹玲回家系列之三

父母老了

 

火车离开深圳了,我的心情愉快而宁静,所有与深圳有关的一切都随列车的逐渐加速而模糊并远离了,父母的面容、家乡的土地在脑中越来越清晰。

回家的路,似乎是回到过去的路。火车上,感觉就像回到了二十多年前,上学去时,坐火车,很快离家,很快又可以回去。火车飞驰,我想起的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 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一站站灯火扑来,象流萤飞走,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想起《雷锋之歌》,想起高中时和好友一起朗诵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那种自己感动自己的日子。尽管今天看来这些诗句也许有太多的政治的理想主义的色彩,以至不乏矫情,但我们这代人对它还是有感情的,伴随了我的青春,我的激情,我的成长岁月。我始终难忘在高中的宿舍里我们一帮女生满怀激情地朗诵王蒙《青春万岁》中开篇的诗: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火车站,让想起我读书时与父母的离别和重逢,那时的我的年轻的日子。十四岁离家读高中,之后上大学,父母一次次的送别伴我走过青春成长的岁月。每次去上学时,我都要自己走,但结果都是我妈送我到车站。有一次返校时正好是星期天,父母竟然一起送我到车站,走了一个多小时,我爸给我背书包,我妈给我拎吃的,而我空着手。火车开时,细雨蒙蒙,他们共同打着一把黑布伞,在站台上笑盈盈地望着我,我看到了父母额头上的皱纹,第一次觉得鼻子有点酸,无忧无虑的心里飘过一丝阴影:父母老了!那年我十六岁。其实我的父母也才四十几岁!

不知什么时候,我都过了四十岁了!这么多年,很少想什么年龄的问题,父母帮我带大了孩子——从孩子出生第五天一直带到三岁半;父母到深圳给我料理家务,买菜、做饭、打扫卫生,他们一直乐呵呵地支持着我,照顾着我,没有任何要求,无怨无悔。我从未注意过父亲头上的白发,从未留心过母亲脸上的皱纹和不知什么时候添上的老人瘢。

现在,父母是真正地老了!

终于到家了!院子还是那个院子,只是冷清了许多。没有狗和猫出来迎接,家里养的鸡、鸭、猫、狗、鸟都没了。我的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只要她醒着,手脚就忙个不停。原来,家里的院子里茂盛的葡萄架下养了二十几只鸡鸭,还有猫、狗、鸟,有时还有兔子。院子里的花长得有人高。房前屋后种了不少菜。自从父亲中风之后,母亲的全副精力都用来照顾他,早就无力来管这些动物了——尽管她满怀爱心。

我们回了家,父母高兴得不得了。母亲在屋子里转来转去,不知该干什么,后来才想到,是要到厨房烧开水的,已经不记得了。父亲手拿着我们给他买的收音机,竟然老泪纵横,这可不是他这军人的风格。他一辈子,腰板笔直,任何时候,都是很注意军容军貌的。

这几年,母亲为照顾父亲,被拖得疲惫不堪,而她的身体本来就不怎么好。他们的生活越过越简单,越来越将就,父亲不能出门,母亲不愿走远路了,她也走不动了。偌大的屋子,就老俩口在家。打开冰箱,里面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妈说,他们吃的少,天又冷,平时没怎么开冰箱,我们回来才把冰箱打开。我电话说了不要他们买什么东西,她就没有上街去,她也提不动东西了。

他们真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了。

放下行李,吃完早餐,马上到水果湖买菜。水果湖菜场竟然消失了,代之以一个大型的超市和“中北仓储”连锁店。菜很多,但都很贵,叶菜都在2元以上,比深圳还贵。但莲藕很便宜,才1.5元一斤,带着淤泥,有小孩的腿那么粗,圆鼓鼓的,折断的地方白生生的,又嫩又脆,新鲜极了,当然要买了。买排骨煨汤。买牛肉,买鱼,再买些父母平时舍不得买的菜:如剥了壳去了皮的新鲜蚕豆米,鲜嫩的茄子,带刺的小黄瓜,圆溜溜的小小的新土豆等等,买到两手提不动才回家。

我们要做所有的家务,不让父母动一下手!我们要把在深圳做的好吃的菜都做给父母吃!他们已给我做了七十多年啊!

诗人说:我们不知道自己将去向何方 ,但是我们永远记得我们来自哪里

我的父母已经老了!

 


最后更新[2005-4-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