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青蛙、牛——谈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各自究竟是什么角色,长期以来混淆不清。有人把教师看作演员,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表演的过程,所谓好教师,就是会表演的教师;有人把教师看作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表演;有人把教师看作园丁,他的责任是浇水、施肥、修剪,呵护幼苗的成长。至于学生,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他们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好比一个盆、一只碗,因为,他上学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的结果当然是头脑里装的知识越多越好,而教师就是给他们装知识的人。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和学生各自是什么角色呢?请看下面的故事。
有一只青蛙住在井底,井底的水中还生活着一条鱼,而井上的地面站着一头牛。青蛙是两栖动物,可以在地面和井下自由来往;而鱼却上不了地面,只能在井下。有一天,鱼听到牛的叫声,就问青蛙,这是什么在叫?青蛙说,是牛。鱼问,牛是什么样子?青蛙为它描绘了一番:头上长了两只犄角,长着四条腿,长了一条长尾巴…鱼听了以后,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展开了想象:身子仍然是鱼的身子,头上安上两只犄角,身子下面安了四条腿,屁股后面安了一条尾巴——牛就是这个样子。
这个故事说明了建构主义的主要含义,鱼就是听了青蛙的描绘之后,自己开动脑子,建构出来牛的形象。建构主义是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学理论,在我国的课程改革中借用了这个理论。按照这样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就是鱼,而教师就是青蛙,牛就是所要认识的客观对象。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推荐和介绍各种信息,把学生引进门,而绝对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是在教师的协助下,主动地学习知识,开动脑子建构知识,而绝不是死记硬背知识。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就是灌输知识的,学生就是接受知识的。有一句话说:“你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形象地说明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是倒水的,学生是装水的容器。这样理解的错误至少有两点:一、把学生没有当作人,完全抹杀了作为人的学生的能动性。把学生当作人,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二、把知识当作死的东西,好比地下的矿藏,把学习知识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往车上装矿石的行为。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重新定位,最大的困难来自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其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经常抱怨学生难管、难教,我建议教师来个换位思考,设想一下,当老师把你当作一只碗、一个盆,使劲给你装知识,而丝毫不考虑作为一个人的你的感受,你自己一点主动权都没有的时候,你是一种什么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