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金庸不宜进教材理由站不住脚》
出处:cst转帖      阅读次数:210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庸不宜进教材理由站不住脚

认为《天龙八部》不宜入选教材的理由都站不住脚

http://www.sina.com.cn 2005/03/03 10:40   新京报

  社论

  “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语言水一样透明、文本评书般通俗的句式甫一亮相,不管你是否熟悉武侠小说,都可能会感到一股十足的江湖气扑面而来。

  对这种江湖气,热爱者视之为美酒,认为可从中汲取扶危济困的浩然英雄气;批判者
视之为毒药,认为其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正是在此背景下,《天龙八部》片断入选高中语文读本(必修),才会引起广泛争议——

  雅与俗:何为雅,何为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对金庸作品的评价各有意见,但有一点必须承认:语文本色乃雅俗共赏。正所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管少了谁,语文之美都会大打折扣。

  侠与暴:武侠小说的社会价值是“成也武,败也武”:誉之者视武为扶危济困的重要手段,视此类人物为“侠”,认为侠之小者济人困厄,侠之大者保家卫国;毁之者视武为以暴易暴的野蛮行为,列此类人物为“盗”,认为盗之小者杀人越货,盗之大者窃国灭家。其实,就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又何尝没有这类“缺憾”?难道我们能以此否认它们的全部价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火烧赤壁》不照样选入课本?

  实与虚:有人担心,《天龙八部》的内容都是虚化不真实的,因而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存在误导。文学作品本就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如果完全写实,那还不成了新闻作品?要说虚,《西游记》可谓虚到了家,那些妖魔鬼怪、天兵天将,有多少是真的?但谁又能否认它的艺术价值?

  对一件事有争议并非坏事,只是武侠小说进入语文读本,甚至语文课本,似乎不必以为是来了洪水猛兽。如果说人们对上述问题还有争议的话,那么我们相信下面两点应该不会引起大的争议:第一,《天龙八部》入选中学教材,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亦表明对武侠小说这种具有数百年历史题材的一种肯定;第二,《天龙八部》入选中学教材,亦直面了这样一种现实:金庸小说普及程度之高,超过不少经典名著,即便大雅如小平同志,何尝不是“金迷”?

  从《天龙八部》入选中学教材,我们不难看到开放和创新;而开放和创新正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手段:我们乐于看到这样的创新和开放。

  (编辑:燕于)


最后更新[2005-3-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