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面子与良心》
出处:qbs001 转载自香港《大公报》    作者:夏德元   阅读次数:180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面子与良心

面子与良心

面子,是名誉、荣誉的通俗代表;良心,则可视作正直、善良的同义语。爱面子被认为是「人生的弱点」之一;最能反映爱面子负面效应的俗语,叫「死要面子活受罪」。但是,爱面子又何尝不是人性的优点呢?亚里士多德就把荣誉置于外部财富的首位。如果果真像李宗吾《厚黑学》中所描述的那样,每个人都脸厚、心黑,这世界不知会成什么样子。

谈判学家告诫说,谈判时不能把对方逼得太急,否则,小耗子被逼急了,也会回过头来咬你一口。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懂得妥协之道;妥协之道的奥秘呢?除了利益之外,还是一个「面子」。俗话说的「下不来台阶」,就是指失了面子。你不让对方下台阶,他没了面子,你也就必然已是脸红脖子粗,你的面子也就好看不到哪里去。

因为好面子,你甚至可以偶尔来点附庸风雅。但要是口是心非、两面三刀,那就对不住你自己的良心了。良心坏了,面孔再挺刮,也难获好评。报章杂志上经常看到某「劳模」蜕化变质、某先进企业偷税漏税、某明星药厂生产假药之类的报道,这些人这些事,无不令人发指,还谈何面子呢?

法国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十六世纪伟大作家蒙田在其《随笔集》中,就有《论荣誉》一文,对「美德」和「荣誉」之间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蒙田认为:「美德如果是为了得到荣誉,就是徒劳无益、毫无意义的事情。」他引述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话说:「真正明智和高尚的人认为,荣誉猁猁我们的天性追求的主要目标猁猁在于英勇的行为,而不是在于被人颂扬。」他还说:有人为人正派只是为了让人知道,让别人知道后更加器重他,他只有在别人可能知道的情况下才去做好事,对这样的人不能期望过高。「正直的人宁愿失去自己的荣誉,也不愿失去自己的良心。」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际关系大国」,「面子」在维系社会关系过程中起著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名人效应,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面子」这一古老的交际观念,到今天还在支配著人们的日常行为。在「面子观点」支配下,当然免不了冲撞到「良心」。这是伦理学的难题,是社会心理学的难题。

朱自清散文中有一篇题为《正义》的文章,专门谈到了正义与情面的关系。「情面的根柢大概也是一种同情,一种廉价的同情。现在的人们只喜欢廉价的东西,在正义与情面两者中,就尽先取了情面,而将正义放在背后。在极亲近的人间,情面的优先权到了最大限度,正义就几乎等于零,就是在背后也没有了。背后的正义虽也有相当的力量,但是比起面前的正义就大大的不同,启发与戒惧的功能都如搀了水的薄薄的牛乳似的猁猁于是仍旧只算是一个弯曲的影儿。在这些人里,我更见不著正义!」

当然,这也仅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有的时候,为了某种目标,面子得暂时放一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许对我们会有所启发。实际上,违心地拉下面子,不过是一种伪装,一种姿态,甚至是某种阴谋的序曲。

面子与良心,并不一定对立。其实,「面子」观念的内涵之一,就是对良心的默认猁猁在某些关键时刻,激发对方维护面子的冲动,恰是一种最高明的公关手段。而使对方维护面子的最好动力,就是呼唤他的良心猁猁因为,哪怕是最凶残的恶棍,其内心深处,也埋藏著对良心的敬畏。


最后更新[2005-3-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