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更多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教育视野
>
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开展创新教育,要有创新型的教学原则》
出处:qbs001 转载自sina 作者:庭前燕 阅读次数:181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开展创新教育,要有创新型的教学原则
开展创新教育,要有创新型的教学原则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整套“三基”、“四性”等教学原则。这套原则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使得它在学校里根深蒂固。这一套教学原则的特点是强调“教什么,如何教”,并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和学的主体。全国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经多年了,各学校的计划、安排、总结都不会忘记把“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等字眼挂在上头。但很多学校并不重视新的教学原则的研究和制定。现在是处于旧的原则不能照搬,新的原则尚未出笼的状况。学校和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都没有成文的创新型教学原则为依据。
我接触过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问他们现在的教学原则是什么,他们几乎都拿不出,也说不清。看来,认真研究和制订一套比较完整的创新型教学原则,已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当务之急。
制订创新型教育原则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层次性(针对性)原则:
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方式和内容等方面已经统一化,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个性特点。应试教育采用的是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甚至作业、复习资料都要求统一,任何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在这种统一模式的规范下,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缺乏个性和创见。创新型的教学原则更强调层次性和针对性,不仅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学生,还要针对不同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学生,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对敢于“离经叛道”,敢于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对“怪才”、“偏才”,更要发现其潜能,给予特别的重视。
二、基础性原则:
首先是生理基础:创新学说的基本原则是“人人皆有创造力,创造力水平可通过训练而提高”。人本主义主张,要从人的生理潜能出发,在发展学生左脑功能的同时注意开发右脑潜力。创新据原则应特别重视这一点,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学生的活动和参与。还要加强音乐、美术、体育等活动以及其它社会实践。学生动脑、动口,还要动手,从生理上训练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在身体素质方面做好创新活动的准备。游戏是青少年学习做人处事,学习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待"贪玩"的学生,绝不应歧视,而是从中发现其潜力和优势,细心呵护,正确引导。
其次是知识基础: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还有赖于深厚的知识基础。没有知识,就失去了创新的前提。所以强调创新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基础知识教育。我们的教学原则应该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变得更活跃,更聪明,知识掌握得更好。我们相信,积极聪明的学生,基础知识也会学得更轻松,成绩也会高人一等。
三、开放性原则:
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未来世界经济的挑战而提出的。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立发展变化的基本观念。教育就要贯彻“三个面向”,把世界上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新概念引进教学内容,体现出教育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根据这一教学原则,学校应强化外语和计算机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工具”和手段,并重视培养他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意识。
四、示范性原则:
名师才能出高徒。只有开拓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开拓型的人才。如果教师是一位只懂得“照本宣科”的“老好先生”,只懂得讲教条,要求学生背教条,只习惯于用分数压学生,就不可能敏感地发现学生的潜能,也不能起到创新的示范作用。学校应要求教育者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并以此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因此在选聘、考核和评估教师方面,应以教师的创新品质作为重要条件。
五、民主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风气。教师必须尊重和认真对待学生中“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倾问和猜想、臆测、联想甚至幻想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只有师生关系十分民主平等、教学环境极为轻松活泼、学生有很高的自由发展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其在学习中的创造力。
六、宽容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宽容,包括狭义的宽容和广义的宽容。狭义的宽容指的是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和纠正错误。我们所强调的是广义的宽容,即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留有充分自由发展的余地。
知识经济是人本位经济,教育也得“以人为本”,要尊重人,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人的思维能力在广阔的知识天地之间自由驰骋。任何课程,任何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应贯彻“留有余地”的教学原则。老师不应该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强迫学生接受,更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写笔记、抄笔记,背笔记,要求学生不管是否理解也得死记硬背。要有意识地留下“空穴”,让学生去“完形填空”,去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长期培养,增强学生的直觉想象能力。
七、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方法上,只有通过启发式,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激发积极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不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用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要求启发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哪怕是为耳聋的奶奶把音乐门铃改成红灯这类简单的“小创造”!)
最后更新[2005-3-1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
友情链接:
我爱语文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