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黄鹂在昭示着我们》
出处:岭南闲樵 转    作者:赵永红   阅读次数:183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鹂在昭示着我们

黄鹂在昭示着我们

赵永红

孙犁有一篇小文《黄鹂》,写得很巧。通过黄鹂的几个生活场景像战场边缘的黄鹂,险遭猎杀的黄鹂、笼中的黄鹂和大自然的黄鹂,告诉人们,万物的形色神态要在一定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出它的极致的主题。

在教参里,《黄鹂》的主题更进一步被阐述为对党号召知识分子深入群众政策的赞美。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如果说《黄鹂》一文要演绎万物的形色神态要在一定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出它的极致的主题还有其巧处;若要结合背景深入挖掘下去,那就----------

我倒想挖一挖。

孙犁、曹禺等一辈文学家对创作和环境的关系有深切、惨痛的体会。曹禺在弥留之计和人讲,管的太多,管死了,没写出什么好作品,对不起人民;孙犁在《铁木前传》完成后,就讲,不再写了。我们熟悉的《茶馆》就改过六七次,和老舍同志原义相差很远。

《黄鹂》这篇小文,其实是很耐人寻味的,其中有一句说:“终于病了。”这个“终于”我让学生抓住,好好体会一下,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应该弘扬主旋律]和作者的话[不再写了]挖掘挖掘,看看有无其它意思。

一会儿,有几个讲,这不是说没自由吗?

我说,这不是反对吗?哪来的赞美,学生惊诧了。

我又问,你们觉得这样的一个主题有没有道理?大家说,有。

我又问,那你同意吗?

“不同意。”学生说,“书上是那么讲的嘛。”

书上讲的、报上讲的、媒体上讲的,都是真理;老师讲的、长辈讲的、领导讲的,也都是真理。

这就是我们的现实,这就是今天面对信息社会,我们的教育现实。

我觉得这课上得还不过瘾。又讲,其实,孙犁面对今天的形势作这一篇文章,就这些材料他定要反映更深的主题,就删那么一二段就可以了。

学生更惊诧了,但是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该删的段落和表现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毕竟是学生,青年毕竟是青年啊,给阳光就灿烂,有环境就成长。

当然,面对今天的教育形势,用一节课解决这样两个问题,显然不如像教科书那样列出四次看到黄鹂的表格之类,然后训练本文的一个句式更具现实意义。

信息社会和工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独立,开拓,创造那才是根本的。即使是考试,“一猫一狗”式的、靠大量试卷训练出的学生也是分数的低能儿。

“独立、开拓、创造”不是建立在空中的,要在平时的具体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熏陶。基础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但是这不排除“独立、开拓、创造”的培养。不能以基础之名和考试之名把教育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啊。

 


最后更新[2005-3-2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