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烧诗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他是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被称为诗、画、书三绝。
有一次,郑板桥在书斋里把自己历来的诗作拿出来,准备从中挑拣、筛选一部分作品,刻成一部诗集。他发现自己的诗作中有一些内容平庸的作品,还掺杂著一些无聊的应酬之作。板桥不禁摇了摇头。这时,忽然听得远处传来锣声和人声,书童前来报告说,东村失火,正在救火,烧掉不少房屋,有许多诗稿也都烧掉了。板桥遥望那边被火映红了的天空,沉吟有顷。他把桌上的诗稿推到一边,提起笔来写了一首诗:「闻说东村万首诗,一时烧去更无遗。板桥居士重饶舌,诗到烦人并火之」。接著他把刚才剔出来的那些烦人的应酬篇杂、平庸之作,都放在火炉里烧掉了。然后又严加挑选,最后选成一集。选好后,他随手写了一篇序言,序中写道:「板桥诗刻止于此矣,死后如有托名翻版,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滥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然后把诗与序一并付梓。
郑板桥既是八怪之一,人们可能以为他是个狂妄之人,其实他为人谦逊,写作态度十分严谨。从烧诗这个传说故事即可见其一斑。他反对轻率为文,认为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酿酝成熟,就不要急于去写,去画。他在赠友人的一首诗中就说:「作文勉强为,荆棘塞喉齿。乃兴勃发处,烟云拂满纸。」他还主张诗文要反覆修改,不断使之臻于完美。他在《词抄自序》中说:「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再三更改,无伤也」。不少作者往往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总是好的,要他改,总是舍不得,下不了手。可是郑板桥却有自以为非的精神,舍得割爱,他说:「诗成合我写,写就复涂抹,骨脉微参差,有爱忍心割」。又说:「冗繁削尽留清瘦」。郑板桥还经常征求朋友对他作品的意见,有一次他把自己写的诗作抄送给朋友、国子监学正侯嘉□求教,并附了一首诗,说:「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他谦虚地说自己的诗不合规格,如同顽乱木,请友人用巨爷加以砍削。他非常尊重别人对他作品的批评。他写了一副对联:「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后来鲁迅对这副对联也极其赞赏,一九三一年,日本汉学家增田涉为了写作《鲁迅传》专程到上海拜访鲁迅先生,鲁迅特地亲笔书写了这副对联送给增田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