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弯路’和‘直路’”导写 江苏 朱庆和 [写作文题] 阅读下面这首短诗,根据要求作文。 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 “弯路”和“直路”是一对矛盾。走直路,心无旁骛,快捷便当,省时省力,却往往错过了路边的许多景致,也会留下些许遗憾;走弯路,闲步拾贝,曲径通幽,费时费功,但一路欣赏,也会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趣。在现实生活中,“弯路”和“直路”各有其妙。你对此是怎么看的呢?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弯路’和‘直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等。②可以写“弯路”,可以写“直路”,也可以两者结合着写。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1、从思考人生的角度。“弯路”和“直路”是两个哲学符号,它象征了人生的历程不可回避的现实。“弯路”象征人生的逆境;“直路”象征了人生的顺境。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因为环境和机遇的各自不同,有的个体成长逆境,有的个体顺境,然而,就整体人群而言,人生处于逆境的是多数。 2、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就读书作文而言,“文似看山不喜平”,启承转合、跌宕起伏,有曲折,有曲笔,是审美的需要。当然,按照个体欣赏特点,有人喜欢平实,有人喜欢波澜;有人喜欢直抒胸臆,有人喜欢委婉含蓄。因此,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形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从人生处世的角度。譬如“旅游”、“交际”、“政务”、“论坛”等,都体现出“弯路”和“直路”的艺术。“旅游”名山大川,如果做索道,虽然临空鸟瞰,然而,错过了拾级而上享受“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美妙景点;“交际”之中,免不了做人的思想工作,那就要讲究走“弯路”的艺术;至于“政务”、“论坛”,往来于国与国之间就更加需要“弯路”与“直路”并举了。 总之,针对这一话题,可以选择的立意角度还有很多,不管怎样,都需要在写作时加强认知的哲理思辩性和主观情感性,在叙述故事以及讲道理时要体现出文采来。最后,提醒的是千万不能将此话题与“路”的命题作文混为一谈。 [佳作示例一] 敢问路在何方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高三(1)班 陈钟军 美国拿破仑·希尔博士的十七条成功定律中有一条是说:“多走些路。”在人生漫漫征途上,怎样去“多走些路”是我们的探求所在,而最终去印证它的是脚下匆匆步履。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不容我们多么留心,多么刻意,唯有不停的步伐,心中永恒的信念不变。 有人说,婴儿呱呱坠地时那撕心裂肺般的啼哭声是在哭述他不愿来人世间受苦。我看这是消极悲观者的言辞,何不直截了当地坦白你不愿来人世间走路。当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面有两条路让你选择:一条路是畅通无阻,平坦无厅奇的康庄大道;而另一条则是九曲回肠,崎岖坎坷有着无数未知危险的弯弯山路。一时间,你会做出怎样的心灵的选择?或许你不想生命过于平庸,不想走众人梦寐以求的捷径,富有冒险精神的你最终踏上了满布荆棘,遍地砂石瓦砾的山路。你对人生抱有一种乐观的心态,不管未来如何,风云如何变幻,唯有执著的信念在支撑着你毅然决然的心,于是脚下步伐匆匆向前,一去分不回。 在这条缥缈的山路上,你并不孤单,并不寂寞。清晨你有启明星指路,旭日东升的第一束阳光会在第一时间到来,抚慰你疲惫不堪的心灵;山泉清澈淙淙,为你洗去一身的尘土和灰垢,带给你无比的清爽和飘逸,令你重新精神抖擞:树叶上,嫩草茎间,流莹的露珠晶莹剔透如璀璨的钻石,你不禁深感庆幸,如获至宝。面对满地的烂漫山花,扑鼻的馨香,你无悔当初的选择,无悔路途险恶所带来的诸多磨难。你认为这是人生旅途上最好的磨炼,最有意义的成长回忆。它铸就了你坚强不屈的性格,永不言败的人格风范。你权当这是一种切身的经验,远比那所谓的一帆风顺来得充实,有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路上风餐露宿,日月为伴,行程千万里。待到登上顶峰那一刻,你沸腾了。一声满怀豪气的呐喊冲入云宵,回荡天际:“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成功的你坐在巨石上,细细品味一路的辛酸苦楚,抬头看雁来雁往云卷云舒。你没有沉湎于胜利的狂热,只淡淡挥一挥衣袖,抖落尘杂。背起行囊,继续行路。 人生漫漫征途上,成功的道路无论是平坦大道,还是九曲弯路,唯一去印证的是脚下步履匆匆…… 点评:这是一篇随笔式散文,全文的主旨在于文章结句:“人生漫漫征途上,成功的道路无论是平坦大道,还是九曲弯路,唯一去印证的是脚下步履匆匆……”文章开宗明义,引用点题。“多走些路”,隐含了“直路”和“弯路”两个人生哲理。接下来从生命诞生到整个人生过程,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水到渠成,观点鲜明。语言流畅,极富文采。 (发表于《创新作文》) 通讯地址: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朱庆和 邮政编码:224002电话(0515)8177234(办公室) 电子信箱:heqingzhu888@163.com 个人主页: http://www.ep-china.net/teacher/column/zhuqinghe.htmh http://www.ywtd.com.cn/mypage/mypage2.asp?pid=4992 http://www.teacher.com.cn/trt2/upload/more/jgzx/teacher_zhuqinghe.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