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既是人的一种生存哲理,又是人的一种生存智慧。“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是生存智慧的真谛。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也是严酷的。我们不能因为生活的严酷去否定生活的美好,我们也不能因为生活的美好而不去正视生活的严酷。如何保护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事业等都得到必要保证,这就是基本的“生存智慧”。 生存智慧的真谛 江苏 朱庆和 从发生在动物世界里的故事说开去—— 生存智慧 张 平 自然界中会有些故事,让我们人类匪夷所思,却不能不为之动容。 在北美阿拉斯加的茫茫荒野上,生长着一种老鼠,以植被为生,繁殖力极强。但当种群繁殖过盛以致会对植被造成严重危害的时候,其中一部分成员的皮毛就会自动变成鲜亮耀眼的黄色,以吸引天敌捕食的目光;倘若天敌的捕食仍不足以尽快使鼠群减少到适当的数量,老鼠们便会成群结队地奔向山崖,相拥相携,投海自尽。 同时,这块土地上还养育着一种狐狸,以鼠为生,是这里老鼠的天敌。但它们对老鼠的捕食也并非无所节制,当鼠群减少、狐群增加而严重威胁鼠群的繁衍的时候,狐狸们便会采取行动,限制种群的发展:一部分成员会聚在一起,疯狂地、不间歇的舞蹈,夜以继日直到力竭气绝而死。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中国的黄山。黄山猕猴每一族群一般维持在28只左右,这是族群最佳生活状态的临界点,族群成员以生命来维护这一状态——每当族群数量超出,年纪较大的猴子就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坠崖而亡。 这一幕一幕的故事,何其悲哉,何其壮哉,何其伟哉,惊天地而泣鬼神。 然而动物界的这些行为又能赢得我们人类多少真正的理解、同情、尊重和敬意呢?我们的知识、我们的价值理念总使我们习惯于一言以蔽之:本能使然。我们自居价值优位,常常以一种傲慢、鄙夷甚至敌意的眼神打量着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更要紧的是,由于自身的私欲和利害,我们人类之间要达到理解、同情和尊重甚至难乎其难,遑论对自然界及动物界。 人类曾为自己远离自然界的进化而荣耀,曾为自己成为这个星球上绽开的最灿烂最美丽的精神花朵而自得,更为自己以理性的铁蹄征服自然而豪情万丈。然而翻阅一下人类那充满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史籍,想一想那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遍的核武库,望一望那在儿童的记忆里不曾是蓝色的天空,数一数由于生态恶化而每天都在灭绝的物种,我们人类作为一种类存在,作为地球生物圈一个链环的存在,究竟比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高明多少?这实在是一个令我们回答起来气短的问题。在上述动物的行为面前,我们人类应该感到汗颜和愧怍,应该有罪感,应该反躬自省。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为了自身,为了这个哺育着珍贵的生命的蔚蓝色星球,我们人类自当走出“主人”、“中心”的自恋情结,低下那傲慢的理性头颅,收勒征服的欲望的马缰,尊重自然,学习自然,回归自然,找回在自然中的应有位置,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这首先是要实现人类的态度、立场、观念以及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革命。 “哲学走向荒野”,当是人类生存智慧的趋向。 【感悟】 本文用一幕一幕动物界生灵为了保持生态平衡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动人故事来警醒人类,这实在不是危言耸听。前不久,我国著名教授、学者、新教育的发起者朱永新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很动情地提出一个问题:“人类是变得越来越聪明,还是越来约愚蠢?”回答是“人类是变得越来越愚蠢”。何以见得?请问如今能饮用的水源还有多少?森林砍伐得还剩有多少?大气污染臭氧层如何被破坏?沙漠化、沙尘暴、酸雨、洪水…… 为什么人类总以牺牲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而进行所谓的科学发展?这些摆在我们面前的铁的事实,怎能不使人振聋发聩。为此,本文作者郑重忠告:“为了自身,为了这个哺育着珍贵的生命的蔚蓝色星球,我们人类自当走出“主人”、“中心”的自恋情结,低下那傲慢的理性头颅,收勒征服的欲望的马缰,尊重自然,学习自然,回归自然,找回在自然中的应有位置,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啊,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我与湖水之间的小秘密—— 生命,竟是如此甜美 乔恩·默迪 照片中的我,年方十六,身着泳衣,在白皑皑的雪地上闪身躲避小伙伴们扔过来的雪球,而身旁是俄勒冈州的一个湖。 这么多年过去了,照片还时时勾起我的回忆。当时,射向我的“子弹”越来越密集,我不假思索地纵身跃入湖中。水温比我想象的要高。虽然已是春末夏初,但大山北坡和丛生的常绿植物使白雪得以在温暖的阳光下幸存下来。 我朝哥哥格里特和他的朋友戴夫那边游去,追击过来的雪球在我身边激起朵朵水花。前面不远处,格里特和戴夫正笨拙地划着木筏。 就在几周前,我还费尽唇舌努力让我的游泳教练相信,如果不动,我在水里根本漂浮不起来。为了证明给他看,我一次又一次地沉到游泳池底。 他坚持说我可以浮起来,但他错了。一些人是漂浮不起来的,除非有东西支撑。我就是其中一个。 但在跳进湖中时,我没有想到这一点。这天风和日丽,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潋滟。我年轻力壮,应该可以轻而易举地游到木筏边。 我穿过雪球阵,继续朝木筏游去。自由自在地变换着泳姿,一会儿侧泳,一会儿仰泳,一会儿自由泳。 但过了一会儿,我开始感到疲倦,这才意识到木筏的距离实际上比我认为的远得多。 看来我没有力气游到木筏那里了。我回头看看湖岸,但离岸边的距离也不近。我太蠢了,贸然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我需要休息,但根本没办法停下来,因为我会沉下去。 我太年轻了,不能就这样死去,特别是不能因为一个愚蠢的决定而丧命。但好像除了沉入水底外我别无选择。我听说过,在奄奄一息时,眼前会飞快再现经历过的一切。但我不是这样,我只是一个劲儿地后悔自己为什么会如此愚蠢地跳下来,叹息生命如此短暂。然后,我放弃了,准备沉下去。因为湖水有点浑浊,我看不清水到底有多深,但我清楚地感觉到双脚触到了泥泞的湖底。 我站在湖中央,水仅没过双肩。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放声大笑。正因为水浅,湖水才这么温暖,我想。而此前,我根本没有想到湖水竟是如此之浅。 在和煦的阳光下,在温暖的湖水中,我感到生命是如此甜美。双脚浸在湖底的湿泥中是那么舒服。哈!我有歌要唱,有舞要跳,有故事要讲。我还要活很多很多年。 我慢慢地朝木筏走去。我不会告诉别人为什么自己会在湖中央哈哈大笑,这是我与湖水之间的小秘密。湖水知道为什么从这一刻起,我更加珍惜生命。在我的前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感悟】 本文的作者记叙了一次与死亡邂逅的亲身经历,从而表露了“更加珍惜生命”的心灵烛照。在生命的长河里,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来自自然的、人为的、意想不到的这样那样的灾难。面对如此现实,我们应该首先想到怎样保全自己,珍惜生命,决不能采取——“我放弃了”的念头。哪怕遇到敌手,也得想方设 法逃脱、或者制服他。因为“生命,竟是如此甜美”。 寻觅一个清静脱俗的万里长梦—— 享受单纯 姜婧婧 昨夜,读杨绛先生所著《我们仨》,感慨颇深。手捧这装帧朴实的佳作,浏览先生行文的亲切、平易与率真,似乎捧着一颗透明纯净的水晶般的心、。分享着她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对家庭的一往情深,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在这世事纷扰,物欲横流,变幻多元的世界;在这人言错综、诸事复杂的社会,以钱钟书、杨绛先生一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国内无人能出其左右的名气,却始终固守一方净土,享受无尽的单纯,实在是令人汗颜,令人钦佩之至。 人生在世,坎坷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把握自己的心理态势,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高尚的涵养与欢畅愉悦的心境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境由心生。”心理单纯、健康、平衡是第一位的。然而,面对不幸、坎坷、波折,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内心平和,处变不惊,单纯泰然呢?杨先生一家就选择了一种空灵、一种超脱、一种单纯地对待人生的方式。单纯地对己,也单纯地待人,他们追求着心灵生活的自我宽松。痴迷、倘徉于做学问的世界,甘于寂寞、甘于清贫,行也陶陶,乐也陶陶。他们,家是很朴素的、人是单纯的。在他们看来,即便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他们,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寻觅一个清静脱俗的万里长梦。 古人云“清心寡欲”、“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因为单纯,才能不为名利所累;因为单纯,才能不为窘境所苦;因为单纯,才能不为世事所扰;还是因为单纯,才能拥有骄人学问,做出卓越成绩。单纯不是简单,而是历经无数时事的更迭,沧桑的变故悟出的审慎的机敏与成熟,是熔铸东方文化人生哲理的高度概括。只有单纯才能使人轻松,才能摈弃芥蒂,才能夫妻相亲,才能家人和睦,才能亲友相知,才能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才能使整个社会变得和谐与快乐。 【感悟】 这是一篇读后感,同样给了我们人生的启迪。正如作者文中的感点:“人生在世,坎坷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把握自己的心理态势,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高尚的涵养与欢畅愉悦的心境是至关重要的。”文中以杨绛先生所著《我们仨》为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记得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千灾百毒化为无形”。这是何等的“内心平和,处变不惊,单纯泰然”的处世心态啊! (发表于《作文周刊》高中版) 通讯地址: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朱庆和 邮政编码:224002电话(0515)8177234(办公室) 电子信箱:heqingzhu888@163.com 个人主页: http://www.ep-china.net/teacher/column/zhuqinghe.htmh http://www.ywtd.com.cn/mypage/mypage2.asp?pid=4992ttp://www.teacher.com.cn/trt2/upload/more/jgzx/teacher_zhuqinghe.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