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感受瞬间的美好》
出处:qbs001 转载自香港《大公报》    作者:朱铁志   阅读次数:184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感受瞬间的美好

感受瞬间的美好

我有一大本剪报,里边全是新闻照片。既有憨态可掬的动物,也有健美的体育明星。说来都是些没有重大意义的普通图片,但带给我的快乐,并不亚于感人至深的美文。茶余饭后,我时常和老婆孩子聚在一起,拿出这本一点都不讲究的「画册」,欣赏把玩。一家人其乐融融,无比温馨,那种由衷的快乐和享受,非亲历者不能体会。在这快乐和享受中,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体验到自己的年轻。我常对家人说:「什么时候不再对这些小玩意感兴趣了,我们就老了。」老婆对我的看法赞赏之极、笃信不移。

几年前,一位非常年轻的女博士看到我剪下的足球明星照片,非常惊讶。大概在她心目中,我还算个趣味尚可的人,怎么会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体育棒子」如此感兴趣。那一瞬间,女博士的表情虽然细微到不易察觉,但我还是敏感地捕捉到了。作为内地顶尖大学的法学博士,这位朋友平日里不苟言笑、非常深沉。我有时甚至觉得她的表情和神态,要比她的法学论文深沉得多。我不敢断定是冰冷的法学理论钝化了她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还是压根对这种肤浅的勾当不屑一顾。但说老实话,我为她的年轻而「深沉」、单纯而「成熟」感到悲哀。

而在更早之前,就是我刚刚走出校门、跨进单位大门不久,曾「傻里吧唧」地提过不少「幼稚」的建议:一个是:「咱们单位那么好的阅览室,晚上干嘛不开放?」当即引来会场一片有节制的笑声。过了许久我才明白了,在这个算是有文化的单位里,晚上还想去阅览室的书呆子早已不多了。第二回冒傻气,是代表年轻人向单位争取分房权。虽然同事们都已过了法定结婚年龄,但有些没有达到单位规定的结婚年龄,我就质问为什么单位的规定可以凌驾在婚姻法之上。这回还好,没有受到嘲笑,但受到比嘲笑更有力的回应:「要结婚,可以,到野地去结!要分房,也可以,找婚姻法去分!」说这话的,是当时单位一个志得意满的中层干部,年龄其实才四十来岁,不能算很老。但不知为什么,对年轻人的一点幼稚诉求,竟如此无情。那张因为自负而显得夸张的脸,长久地定格在我的心目中,成为永远的反面教员。从他身上我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什么时候变得不能理解年轻人、开始嘲笑年轻人,这个人差不多就老了,他的爱心便死了。

人不能因为年轻而干什么都有理,提什么要求都不过分。但只要是寄予美好感情、怀著美好憧憬的想法和行动,总有理由获得尊重。马克思甚至说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原谅酖酖犯错误尚且如此,何况一点略显幼稚但并非毫无道理的诉求呢。

一个人对年轻人的态度,大体就是他的人生态度:一个社会对年轻人的态度,基本是这个社会是否有希望的标志。从漫长的人生历程来说,青春是短暂的瞬间。而这瞬间的美好足够人回味一辈子。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允许自己做一个麻木的人、一个不会被感动和感动人的人、一个无动于衷的人。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也并非唯意志论的信徒。但我坚信:只要心中有一个温暖的太阳,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只要心底深处装满善良,瞬间的美妙就会化作永恒的美好。


最后更新[2005-3-2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