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关于考试与评价
●中考试题的走向。方智范结合2003年的部分语文中考题,指出了今后语文中考试题的几个走向:一是积累和运用题会多一些角度,多一些灵性;二是阅读题将让人文色彩浓起来;三是作文题将重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四是死记硬背题将被驱除(《新课程语文中考的走向——2003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给我们的启示》,《人民教育》第7期)。
●标准化选择题即将终结。孙绍振在2003年11月5日《中华读书报》上撰文指出,相对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改革力度、课本的多元化,高考试卷的改革还跟不上形势,高考作文固定在60分上,问题就很大。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从美国托福考试模式批发进来的标准化客观题、简陋的是非题模式被考试专家奉为神明,然而在美国人那里旧托福模式却已经面临寿终正寝。因而他认为,标准化选择题即将终结(《标准化选择题即将终结》)。
●题型并无好坏之分。朱昌元认为选择题将贻误一代人的语文素养,应将其驱除。胡勤则认为题型本身并无好坏之分,而要看它是否与考试内容和考试目的相一致,不要把语文教学问题简单地归咎于某些题型(“杏坛茶座”,《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第9期)。针对一些论者对高考语文试题的声讨,王大绩认为,语文高考试题的探索与经验应受到足够重视,高考命题在精读能力的考查方式、话题作文结合分等评分的考查方式、语言表达题的设置三方面作出了历史贡献(《语文高考试题的三大贡献——谈谈语文高考命题的创新与继承》,《光明日报》7月22日)。
●“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表”。《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2期以“探索:瓶颈如何打破”为话题就广东中山市教研室设计的“初中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表”评价方案组织的一次讨论。张宝华介绍了他们的做法:“初中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表”共设计有“学生语文学习原始资料”“入学前家长评价”“学生月进步记录表”“学生学习自查表”“家长月反馈表”“学期语文素养综合评价表”等六个表格。林润昌、贾美华认为中山市的做法重视综合性、主体性,重视过程,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但大班条件下如何有效实施、如何衡量评价的效果等问题还有待研究。张彬福认为评价方案不能仅是一个量表,还要对量表的有效性做出实验的说明。对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作较为客观的评价所需要的量化指标,也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关链接
1.陈家尧、杨钊,《语文新课程考试要新在哪里》,《语文建设》第3期
2.谷公胜,《语文中考改革的理念与运作》,《中学语文教学》第4期
3.吴逸敏,《中考语文阅读题中开放性试题的效度研究》,《语文学习》第4期
4.兰瑞平,《高考试卷能否改一改》,《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1期
5.杨显志,《高考语文命题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中学语文教学》第2期
6.袁诚,《高考试卷结构不宜改》,《中学语文教学》第2期
7.顾德希,《正确认识语文高考试题》,《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1期(以上由钟峰华执笔)
七、关于语文教材
(一)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的发展
●从“例子”到“引子”。李冲锋《语文教材是例子更是引子》一文认为,教材的引领功能与文化传承功能应在其例证功能之上,确立起语文教材的引子功能,从而使语文教学不仅仅关注教材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更关注社会、历史、生活语文(《语文教学之友》第4期)。
相关链接
1.郑国民,《课程改革视野中语文教材的发展》,《语文建设》第1期
2.刘真福,《探析新教材使用策略》,《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第7-8期
3.王荣生,《“用件”类型选文及其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第1—2期
4.周建新,《解释学视角中的教材功能》,《教育评论》第2期
5.顾黄初,《语文教材研究的又一个新视角》,《课程.教材·教法》第1期
6.王晓霞,《试论当代我国大陆初中语文教材选史标准的历史演变》,《学科教育》2003年第12期
7.谷公胜,《关于高中新教材编写建议的问答(一)》,《语文建设》第2期
8.谷公胜,《关于高中新教材编写建议的问答(二)》,《语文建设》第3期
(二)对新课标教材的评价
●新编教材的编排体系。聂春艳的《初中语文教科书编排体系的新突破》分述“人教版”的特色是以生活主题组织单元,优化整合教科书各个系统,简化头绪,突出学习重点;“苏教版”在整体编排上以主题合成单元为主,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实践性,名著推荐与阅读单元和专题单元穿插其间,富有创造性;“语文版”在结构和内容编排设计上按照言语技能的不同层次,重新构建语文能力训练系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
相关链接
1.顾振彪、朱芒芒、黄厚江、王永强、甘其勋等,“走进新教材”专栏,《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第7-8期
2.洪宗礼,《新课标语文教材要让作文教学‘活’起来》《语文学习》第1期
3.张文泰,《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写作训练的新突破》,《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4.陈秀娟,《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中的对话意识》,《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版)》第8期
5.崔秀杰、东方等,《新课标新教材我的困惑》,《北京教育》第7、8期
6.郭裕源,《教师眼里的新教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第1期
7.王勇、陈力勤,《新教材,爱你有几分》,《语文学习》第1期
8.商友敬,《三家评说<现代语文》初中读本》,《中学语文教学》第7期(以上由胡小敏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