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博览群书
文章标题: 《香港语文教学近况及展望》
出处:wbs摘自:《中学语文园地》    作者:香港大学 施仲谋   阅读次数:264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香港语文教学近况及展望


 一、语文教学近期的发展
  对香港的语文教育而言,社会文化因素诚然担当重要角色,但客观环境不是永远不变的,主观的人为努力,再配合时势的发展,事情还是大有可为的。1970年开始,香港民间团体要求中文成为法定语文的运动大力开展,政府为此成立了“中文研究委员会” ,研究在官方使用中文的可能性。1972年政府成立了“中文公事管理局”,1974年通过 立法程序,承认中文具有法定语文地位,其中第三条确认中、英文同为官方语文,并享 有同等地位。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总则》第九条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除使用 中文外,也可使用英文。”可见中、英语文的地位,已在此消彼长,起着微妙的变化。 1985年9月,全港小学正式开设普通话选修课程,1987年9月扩展至中学阶段。至于社会工商企业人员在学习普通话方面,更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
  1988年,政府公布新课程纲要,主其事的助理教育署署长在香港中文教育学会主办 的研讨会上如是说:“这次‘修订课程’的精神是既重视语文学习的实用价值,又重视 语文学习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这和近年来许多语文教育学者所提出的‘文道合一’ 语文教学目的论并无不同……使学生透过‘形式’的学习,提高语文能力;透过‘内容 ’的学习,培养高尚的情操和社会、文化的意识。”(注1)“唯工具论”终于走回“文 道合一”的坦途。1990年,政府公布新修订的《中学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列出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聆听、说话和思维等语文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本科的兴趣,并使学生有继续进修本科的自学能力。
  (二)借着本科的教学,启发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注2)
  可见本课程除重视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外,特别加入了语文学习的教育价值 和文化传承意义,这使语文教学的目标更趋完整。
  1992年9月,香港学校开始实施高级补充程度“中国语文及文化科”,并成为中学六 、七年级的科目,这个课程是香港中文教学的一次真正的全面创新,也填补了几十年大 学预科中国语文课程的空白。本科目考试共分五卷:卷一为实用文类写作与阅读理解, 卷二为文化问题,卷三为聆听理解,卷四为说话能力测验,卷五为课外阅读成绩考查。本课程除测试学生的读写能力外,也考查听说表现,更强调认识中国传统与现代思想、 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且属必修必考课程,实是一大突破。
  1995年,小学中国语文科目标为本课程在全港数十所小学一年级推行,1996年已扩及所有小学,2001年更将推广至中学一年级。目标为本课程推行的原因是根据香港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教育须配合社会和个人需要的原则。课程的总目的就是要改善香港的教育素质,课程为所有学生在学习阶段拟定共同的学习目标,使施教、学习和评估都有明确的依据。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各阶段编订了详细而有效的学习指引,重视学生 或大或小的进步,以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最后并注意改善评估及报告的方法等。以上缕述的这些改革和发展,正预示了社会、文化因素正逐渐在改变,语文教学将面临一次重大的飞跃。

   二、对语文教学未来的展望
  港、澳地区的语文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模式,语文训练只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由于缺乏现代汉语语感,于是方言词汇语法、欧化句式、外来语、中英夹杂语汇以 及文言字词等,充斥于文章之中,这不但影响与其他华人社区交际传意的效果,更于保 持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弘扬中华文化不利。现代社会非常强调对学生听、说能力方面的要求,语文能力训练也应该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以收相辅相成之效。听、说 可以促进读、写,读、写也可以反过来强化听、说。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只重视现代 汉语的读、写训练,对现代汉语的听、说训练却继续忽略呢?以下几项建议,仅供有关部门及关心香港语文教育的人士参考。
  1.香港回归祖国以后,中文的使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中文的实用价值将不断提高 ,中文的地位将日趋重要。长期以来的“重英轻中”的社会心理将逐渐改变,民族文化 意识将会不断增强。在这种有利形势下,语文教育将呈现蓬勃生机。应该因势利导,抓 住机遇,从语言政策、教育教学方针上,提高语文教育课程的地位。要具体地解决方言 地区说的和写的不一致的问题,为了填补语文课现代汉语听、说能力训练的空白,当务 之急是把普通话科从选修科规定为必修科,并扩展至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中也可以 选修,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学会考科目之一。根据新颁布的中、小学《普通话课程大纲 》,1998年9月,普通话将成为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核心课程;2000年,普通话将成为中学会考科目。这个发展势头是令人鼓舞的。长远而言,语文学科应以普通话作为教学媒介语,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一定大有裨益。从广州、台湾等地区的经验,证明这是 可行的做法。目前香港政府和各专业团体已培训了不少普通话教师,建议教育学院和大 学中文系应把普通话作为必修科目,为未来所需要的庞大师资力量预先作好准备。此外,内地和台湾毕业的教师,在通过学历评审以后,也应该欢迎他们参与到普通话教师或语文教师行列。社会方面,大众传播媒介和各种公共服务事业应多采用普通话;学校要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普通话课外语文活动,以创造语言环境,方便学生学习。最后,在推动中文教学的同时,不要丢弃了香港双语教学的发展优势。香港社会普遍重视英语 的学习,学生从牙牙学语就开始接触英语,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已是中英文分庭抗礼,中 学阶段英语更受重视;这相对于内地和台湾在基础教育阶段专注于母语学习不一样。应该承认,香港学生自小学习中英双语,是一个有积极意义的优势,而且,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并不一定对母语的学习造成障碍。不过,话又说回来,调查研究也证明,只有全面发展好了学生的母语或第一语言,才可以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正确理解和运用本国的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仍然是而且终究是香港学生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
  2.香港于1978年公布的《中学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提倡唯工具论,这是由于历史 和种种因素使然;1990年制订的课程纲要则提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认 识,这是思想认识上很大的跃进。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 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孕育她的摇篮。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个认识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上必须予以加强和贯彻。
  3.最近香港根据新课程纲要编写的语文教材,仍然囿于文选的老路。香港有十多家 出版社编写出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其中也不乏以单元序列作为编排体例,但大多只是以课文内容或文体简单归类,而不是以能力训练项目作为单元。有关部门可建议出版机 构尝试按语文能力结构作为单元序列编写教材,并鼓励学校开展教学实验。依据现行这套大纲教材,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建议增加精读教材篇数,制订略读教材范围,并有效地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4.目前香港大部分的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师学历并不高。为提高教育服务素质,不但不应该降低教育学院录取新生的条件,同时更要对教师学历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及初中教师最好具有大学学位,在职教师须定期接受复修课程训练。1994年四所教育学院和语文教育学院合并为香港教育学院,该院除继续提供小学及初中教师文凭课程和中、小学教师复修课程外,并准备开办教育学士学位课程,建议政府应把该院纳入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并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援。此外,语文教师应自动自觉地开展教研及教法钻研 活动,这不是指形式上的集体备课或参加研习班,而是不断提高专业意识,经常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有效组织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

〔注〕
1.苏辉祖:《谈中文科的课程、教材、教法》,载《中文科课程教材教法研讨集》
,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4页。
2.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中学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1990年,第9页。



摘自:《中学语文园地》

最后更新[2005-4-1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