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中考试题
文章标题: 《初 三 语 文 综 合 练 习 卷》
出处:岭南闲樵 转      阅读次数:368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初 三 语 文 综 合 练 习 卷

一.默写填空:1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2                          ,奉命于危难之间。(第六册诸葛亮《出师表》)

3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5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可见,世上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这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说的“                                              。”

6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当人们看到陈旧的事物日趋没落,新生的事物逐渐兴起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着新陈代谢规律的两句诗:

                                                   

7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揭示全文主旨,展示作者抱负的千古名句是:

                                                   

8我们读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写到了“花”,如“花重锦官城”。请在下面写出三个含有“花”的诗句:

1                          2                          3                          

9默写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                                                       

                                                                                             

10默写王维的《汉江临眺》一诗:                                                               

                                                                                              

11“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描写落花的诗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在境界上更胜一筹,这两句诗是:                                                   

12范仲淹的《渔家傲》中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的句子是:                                    

二.说明文阅读

①老鼠的嗅觉特别灵敏,与狗相比毫不逊色。狗凭这一独特的本领早已在军事方面诸如排雷或缉毒上大显身手。将老鼠也用于这些领域,恐怕还没有多少人听说过吧。目前,经过以色列专家训练的一只老鼠,可以准确无误地侦察出任何类型的爆炸物,包括伪装巧妙的邮件炸弹。

这种能起侦察作用的老鼠叫警鼠,特别适宜于在机场或飞机上使用。倘若在飞机上、仪器中或者旅行者包里藏有炸药或其他违禁品的话,警鼠很快就能侦破。警鼠侦察全凭嗅觉。经过专门训练的警鼠,只要嗅到一点点爆炸品的气味,就会在笼子里乱跑乱窜。以其出现的焦急和不安向主人报警,从而使警察缉获那些携带炸药或其他爆炸物的恐怖分子。警鼠体小灵巧,动作敏捷,又能上窜下跳,是警犬所望尘莫及的。

③据报道,目前美军已有一支数量可观的老鼠部队来完成一些人们不宜完成的军事任务。那么,美国又是如何对老鼠进行专门训练的呢?老鼠天性怕光怕声,为了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训练人员首先把一群关在笼子里的老鼠放在机场上,让它们习惯于各种各样的热闹场面和飞机起降发出的刺耳噪声。久而久之,这些老鼠“见多识广”,不再害怕飞机和旅客;其次,以大群鼠中最大胆者为领头鼠,带领“胆小鼠”和新来者,使鼠子孙紧随其后或周围,这样反复训练,老鼠的胆量就会越来越大;三是培养老鼠的嗅觉灵敏度和鉴别侦察的本领,最后择优录用。

④美军训练老鼠排雷时,先将一根电极插入老鼠大脑的兴奋中枢内,当老鼠闻到梯恩梯炸药气味时,就地立即兴奋。据称这一方法比工兵使用电磁探测器安全多了。经过训练的老鼠,短时间内就可以成千上万地涌敌方阵地,明目张胆地进行军事活动。此外,美军还驯养出一种体形较大的老鼠,它能咬断敌人官兵的喉部。

18、第①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19、第②段中,加点句子在上下文之间起着什么作用?

                                                                                               

20、指出第③段的说明顺序,并找出语言标志,写在下面。

                                                                                               

21、第③段中老鼠的“心理障碍”指的是什么?

                                                                                               

22、从第④段可以看出,老鼠排雷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3、如果让你训练老鼠,你会发挥它的什么潜能呢?

                                                                                               

三.议论文阅读

①有了书,才将古今距离的时间拉近了。②“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从这几句话让我们看见了两千多年前一个名叫孔丘的老头子的形象和疲惫倒霉的样子(读《孔子世家》)。③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在黄土高原上我们能望见驶向冰岛的渔船和大海里汹涌的波涛(读《冰岛渔夫》)。读但丁的《神曲》,一个在尘世的人可以认识天堂和地狱。读吴承恩的《西游记》,一个最现实的人也能像孙猴子一样可以入地腾空。书,什么不给你呢?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给城市的人以乡村的风光,给乡村的人以城市的豪华。年老的无妨读血气刚盛的人的冒险故事,年轻的也可以学饱经世故的长者的经验。书籍是使人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好的理想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真是这样,读书愈多,应当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因为⑤那样,可以经验得多,见闻得广啊!小气的人该会大方一点,狭隘的人该会开旷一些。“学问就是力量!”有人这样强调说过。自然,也还是有俗不可耐的读书人的,正像有博雅的文盲一样。但原有博雅的人再多读上一些好书呢,我想他会像纯钢之出于生铁,更近乎炉火纯青了。因而有了黄庭坚“⑥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和梁高祖“⑦三日不读谢玄晖(南朝齐著名作家)诗,便觉口臭”那样的话。

读书吧,从书里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吧!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24、第一段中②句与①句的内容关系是:②句是①句的                   ①句与③句的层次关系是                    

25、第一段中④“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促膝谈心”的双方指是         (各限两字);第二段中⑤“那样”指的是              (用原文四字短语)

2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7、按要求补充论据。

①给分论点“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仿原文“读……,一个……”形 式。)

                                                                                               

②给分论点“书,什么不给你呢?”补充一个道理论据。(仿原文此论点后的表达方式)

                                                                                               

28、从总体上看,最符合文段思路的一项是(   

    A.逐步深入    B.分别介绍    C.由分到总       D.正反比较

29、古人形容事物的多少,爱用“三”字,如选文中的 ⑧⑨二处,另外还有如“绕梁三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请你也举出四个含“三”字的成语、俗语或典故。(2分)

举例:                                                                 

                                                                      

四.散文阅读

心灯如月

晚饭后散步回来,我、儿子和妻一如既往地达成默契:我写作、儿看书、妻弹琴。我们各自关严了门,沉浸在各自所钟情的天地里去。电就是在这时停的,房间里顿时漆黑如罩,琴声戛然而止。也不过片刻,妻摸索出了那只陈旧的蜡烛,“嚓”的一声响,客厅里先亮起一束毛笔尖似的烛光。

蜡烛燃烧得静极,火苗儿纹丝不动,柔柔的光款款地投向四壁,屋里多起隐隐约约的黑影。妻和独生子不习惯这样的暗淡,轻掩房门到院中纳凉去了。我无奈地搁下笔,借此点了支烟,静坐桌前,目光落在了烛焰上。屋里是少有的静,烛光下青翠文竹和墙上的字画条幅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烛光的芳香淡淡弥漫。烛,营造出满屋的馨香和温情。

我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静如处子的烛焰。凝望它,它就幻化成了一盏油灯,蓦地点燃凝固于我心头已有十数个年头的思绪。油灯对于我来说记忆尤为深刻。抑或,我所有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约是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因为要升初中,我们晚上开始上自习课。那时,故乡偏僻尚未通电,30多位同学端着油灯汇集到教室里来,一俟点燃亮光如柱,立即四壁生辉。第一次处在几十盏灯同时点燃的辉泽里,我们原本就十分活泼的童心越发地激动不安,素来宁静的教室搬桌挪椅,呼应嬉笑,难得安宁。有调皮者趁人不备,扑地吹灭同桌亮着的灯,那正在看书的同学先是一愣,继而就要动手揪人,揪不着便扑地也将对方的灯吹灭……

这个晚上正值隆冬,有米粒大的雪花飘然摇落。间或就有一股北风透过窗棂缺了玻璃的豁口吹进教室来,齐刷刷一片的火苗儿先是被吹得卷缩了身子倾向一边,陡然变暗,未待挺直恢复先前的亮,便纷纷地熄灭,大家就又一陈惊呼。惟角落里剩下一二盏孤灯,成了“火源”。众人一窝蜂拥去,争着要先点亮自己这盏,接着就听到油灯坠地的脆响。整个冬季,每晚自习总会有十几、二十分钟这样的嬉戏,简陋窄小的教室里温馨平添,多了份浪漫,少了份凝重,我们负重的童心因此而变得轻松、愉悦。

初中大家都考上了,或许是年长了,或许是课程骤然增多,或许是有了两年之后要考高中的压力,我们从入学这天起便开始上晚自习。灯还是过去的灯,人还是过去的人,而教室里却是再也看不到先前众人笑闹的情景了,个个面孔紧绷,神无旁及,火苗儿袅袅而燃。肃穆的教室里更加沉寂,心里泯灭已久的那种压抑和负重感又悄悄地萌发……

上高中是在十几里地外的公社,没有想到晚上会是在电灯下看书的。虽然吊在屋梁上的只是普通白炽灯,但与过去的油灯相比,那就是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了。电是校办工厂发的,尽管一到夜晚柴油发电机的响声会打破校园的宁静,却丝毫不会使人觉得吵杂,仿佛那突突的响声是夜的伴奏曲,夜因为有这样节奏分明的轰鸣而变得富有活力,充满生机。

不过,油灯是未敢抛弃的,那时柴油价贱,供不应求,学校常因缺油而停电,所以,从初中带来的油灯始终在抽屉里占有它的位置。而1978年的夏天,每个晚上的自习我们几乎无一不是在油灯下熬过的。

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初夏,数以百计的补习生、插班生涌入校园,同我们应届生一起迎接高考。教室里异常闷热,能静下心来复习是不可能的事。每到夜晚,所有的课桌都被我们各自搬到教室旁一溜儿排开的几个篮球场上,或三五合并,或独处一隅,然后点亮油灯。这是一个庞大的灯阵,数百盏油灯,灿然的火焰,在夜的空间跳动,星点相连,忽闪摇曳,若星河般绚烂,圣火降临般壮丽……

晶亮的月升起来,能够看到月光下油灯淡蓝色的烟雾随夜的气息飘逸缭绕,翻动书页的响声窸窸窣窣,笔尖与纸的磨擦声窸窸窣窣,隐伏着繁忙与竞争。桌左前方那盏油灯是在我目光里跳动数次之后熄灭的,接着听到灯下传出无奈的叹息声。我注视着那片暗淡,久久地,那盏灯却是再也没有亮起来。我忍不住走过去。

“没油了,买不起油,我用的是爹娘吃的棉籽油,他们一个多月没吃油了。”那是个补习生,他说。

我知道他是初中毕业后因父母双双患病而辍学的。恢复高考,他被浇灭的继续求学的希望得以复苏。他曾是全公社所有的初中生中的尖子,所以他想创造初中生考大学的奇迹。我把我的油灯连同桌子移过去,我知道他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亮。他瞪着惊奇的眼睛盯着我,嘴唇翕动不语。感激是不需要语言的。月升到了中天的位置,清辉如许,月光下的油灯的火焰更妩媚、洒脱、灵光鼓荡。

这年的秋天他创造了想要创造的奇迹,而我却落榜了。他在大学里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月放清辉的晚上,你是我心中的灯。”我回信说“你也是我心中灯。你创造的奇迹,使我们这些以黄土地为生的人看到了希望。”

(——选自《当代散文精品》文:谢新源)

30、文章开头先写停电,对此,妻和儿子有怎样的感觉?这样写目的何在?

                                                                                               

                                                                                               

31、第三段中写到:“我所有的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2、第四段作者写到了正值隆冬的某个晚上,自己和同学们上晚自习的情景,如果是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33、在文中找出描写恢复高考第一年,莘莘学子们秉烛夜读壮观场面的语句,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语句:                                                                                         

感受:                                                       

34、文中倒数第二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知道他所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亮”联系上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5、仔细琢磨文章结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怎样理解“他”在大学里给我的来信中所说的“你是我心中的灯?”

                                                                                

                                                                                 

2)我为什么又在回信中说“你也是我心中的灯”?(用原文语句回答)

                                                                                               

                                                                                               

36、文中的“我”和“他”都有着极为可贵的品质,那么你认为“我”或“他”身上最值得学习的一点是什么?说明理由。

                                                                                               

                                                                                               

37、面临中考的挑战,你可能如文中的“他”一样创造奇迹,也可能如“我”一样名落孙山,对此,你怎样看?请谈谈你的真实想法。

                                                                                               

                                                                                               

                                                                                               

答案:

1其不善者而改之2受任于败军之际3安得广厦千万间4留取丹心照汗青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前万木春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如:杨花落尽子规啼、感时花溅泪、乱花渐欲迷人眼、柳暗花明又一村、无可奈何花落去、映日荷花别样红、化作春泥更护花910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一说明文阅读

18.作比较

19.承上启下(过渡)

20.逻辑顺序   首先……其次……三是……最后……

21.怕光怕声

22.安全多了;短时间内大量涌向敌阵进行军事活动;体形大的老鼠可咬断敌人的喉部。

23. 利用老鼠嗅觉特别灵敏的特点,稽查假货;或利用其不怕摔的特点表演惊险杂技等

三.议论文阅读

24. 论据(举例)  并列    

25.读者、作者   读书愈多   

26.(文章的最后一节,意对即可)    

27.     28.A     29.

四.散文阅读

30.不习惯这样的暗淡,为下文作铺垫         

31.因为在”我”的求学经历中,环境是艰苦的,许多学习的时光都是在油灯下度过的。     

32.      

33. 这是一个庞大的灯阵,数百盏油灯,灿然的火焰,在夜的空间跳动,星点相连,忽闪摇曳,若星河般灿烂,圣火降临般壮丽…… 略。      

34. 因为 “我”所帮助的这位同学曾是全公社所有初中生中的尖子, 但初中毕业后因父母双双患病而辍学, 他缺乏创造奇迹的物质条件(或由于点不起油灯而失去创造奇迹的希望, 需要别人的帮助来点燃他心头的希望之火)        

35.(1)因为 “我”在 “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 给了 “他”希望及创造奇迹的机会, 像一盏灯一样照亮他的心灵、他的人生之路。  

(2) “你所创造的奇迹,使我们这些以黄土地为生的人看到了希望”。

36.

37.

 

 


最后更新[2005-4-1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