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5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 作者:佚名 岭南闲樵转贴自:武汉晚报 ]
一、考试形式及试.结构A,考试形式.
语文考试实行闭卷考试,试卷分A、B卷。A卷为毕业卷,满分60分,B卷满分为90分。A2+B为升学考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B.试题结构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左右,约占25%.
第二部分:阅读赏析,40分左右,约占35%.
第三部分:作文,50分,约占40%.
总之,2005年毕业升学考试努力体现语文教学大纲的理念,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试卷内容相对简约,试题追求“新、实、活”的特点,努力实现基础性、发展性、开放性的统一。在检测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达到促进学生形成终生学习能力的目的。难易程度比例约为7:2:1,即:容易题约占70%:中档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 o整卷难度系数约为0.65。
二、考试内容
语文考试内容将严格按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二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中的有关条款确定。
考试范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讲读课文(即不打"*"号的课文)以及与教材程度难易相当的课外文言文、现代文阅读。
考试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积累与运用、阅读赏析、写作。
积累与运用
积累与运用的考试内容
包括字词、语句和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能背诵默写《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背诵篇目,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过程,同时结合实际应用,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进行测试。
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并在此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要体现语文的实用性、工具性、综合性。重在知识的积累,如拼音考查重在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词语考查重在学生的理解、辨析与运用;名句名篇的背诵,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进行测试。
阅读赏析
阅读赏析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对富有人文内涵的文本阅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内容,考查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以5一6册必修课文为考核重点。同时,延伸到与课文程度难易相当的课外现代文和课外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I.能正确理解重要词语、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与作用。
2能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把握文章的内容、思路、结构。
3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4.能把握整体阅读(既包括文本的阅读、也包括题干的阅读),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赏析,在阅读中感悟。
现代文阅读仍然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突出文学因素,注重强化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阅读能力的考查,要突出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整体理解是阅读的规律。考查应着眼于整体,侧重全面理解、整体把握。即依据文章的特点,抓住文章的主旨、思路、篇章结构及表现方法这些全局性的问题设计题目;即使”咬文嚼字”,也要不离开段落不离开篇章,争取"牵一词(句)而动全身”。不会死扣片言只语,设计些零零碎碎的枝节问题,任意肢解文章,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否则,不仅难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实际的语文能力,而且对教学也将会产生误导。
文言文阅读
1能背诵默写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
2.能正确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通畅地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3能概括全文内容;把握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4.诗词文兼顾,课内课外知识链接。要学生既有文言知识的积累,又有课内文言文知识向课外的迁移能力。
*文言文考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外内容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精悍。命题的出发点是将课内课外文言文打通。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同时扩大阅读容量。考查的词语应是常见的:生命力极强的、在教材多篇”共同篇目”的文中出现的,考生能在反复出现的知识信息中构建知识网络,以知识迁移的能力较为轻松地完成文言文阅读。
写作
1.能写以记叙为主的几种常见文体,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能从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根据自己的理解,阐明观点,布局谋篇。
3.能发现文章的问题,并进行修改。能对文章进行简单点评。
4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端正、
整洁。
★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句通顺、文字简洁生动。努力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这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根据个人爱好采用不同的文体进行写作。写一般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
三、题型示例
积累与运用
A.基础知识要点
1考查学生汉字的认知识记能力、汉字的书写能力和汉语拼音的认知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和对一些常见的名言名句记忆的能力。
3.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B基础知识测试重点
1对汉字认知识记能力的考查以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常用字词),尤其是初三课本第五、第六册中出现的生字词(常用字词)为重点。
2.对汉语拼音的考查重在认知,只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拼读规则和方法,能根据语言环境拼写出汉字。
3.对名言名句的考查集中在重点篇目(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
4、把学过的表达技巧灵活地运用在病句的修改和语言的组合之中。
题型示例(1)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写汉字。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YI()斜出……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yun()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jue jidng()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口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Song( )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题型示例(z)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请将改正后的宇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瑟缩潮讯张冠李戴脊梁锲而不舍() 祈愿侧隐戛然而止
煦暖杳无音信()
【命题意图】
1一2题考查学生汉字的认知识记能力、对汉字的书写能力和汉语拼音的认知能力,
对于汉语拼音的考查,‘本题重在认知而不要求拼写,只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拼读规则和方法,能根据拼音拼读出汉字读音,再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确定出汉字。
对汉字的书写,要求字形正确、字体周正、追求美观。《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对汉字识记能力的考查,就以此为标准。具体说来,
所设识记的汉字,以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常用字词),尤其是初三课本第五、第六册中出现的生字词(常用字词)为重点。
[解题方法】
正确地认知和识记汉语普通话中常用的字音字形,尤其是熟练地掌握在初中课本中学习的一些常用的生字词,并能对这些字词进行灵活的运用是做好这类试题的关键。同时,还要训练周正地书写汉字,书写时笔画清晰,结构清楚正确,并力求美观。对于汉语拼音基础比较弱的同学来说,还要注重对汉语拼音的复习。_
【参考答案略】
题型示例(3)
3.依据相关课文,将下面诗文中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1)山重水复疑无路,_ 。陆游(游 山西村》)
(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一鼓作气,_,_。(左传《曹岁叮论 战协
(4),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流溪沙》)
(5),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和对一些常见的名言名句记忆的能力。名言名句的考查采用默写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默写出初中课本中出现的古代诗文中的某些名句。考查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文的知识,提高领悟古诗、文的能力,并由此而接受熏陶。命题采用填空默写的形式。一般给出下句或者上句,要求学生默写出相关的上句或者下句。为了方便学生识记回忆。命题一般都注明名句的出处,即标出篇名和作者。
[解题方法】
要求学生注重对古代诗文的阅读和积累。因为所考内容来自初中课本几,在复习备考时,应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识记和背诵。复习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记忆与理解结合起来,只有正确地理解古诗文的意义,才能在一,默写中不至于出现文字的错误。二是反复诵读、记忆,使这些名句烂熟于心,写来才会得心应手.三是背诵与默写相结合,一在复习时就把容易出谱的地方找出来给予纠正。还要注意在考试中默写完后的回读检查,及时纠正错误。
【参考答案略】-
题型示例(4)
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要接受自己一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退田吏、旱一颗流星也能划破夜空的沉寂.无论怎样,先接受你自己,试着去发挥自己的优点,挖掘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