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沉醉的日子
4月25日星期一 阴
上周六应香港教育研究交流中心之邀,出席了教育研究交流中心组织,班主任工作研究会承办的“班主任工作研究会成立典礼暨经验分享会”。出席会议的佳宾除了各间传统爱国学校的班主任之外,还有“班主任工作研究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和理事。中联办教育科技部的王处长也应邀出席了这个会议。
大会由主席林建华校长致辞,他在致辞中说:“在廿一世纪信息知识型社会的今天,班主任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德、智、体、群、美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何培养爱国爱港几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如何协助青少年学生抗拒社会的负面拉力,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正在面对达到挑战……”接下来由中联办科技教育部的王处长给“班主任工作研究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和理事颁发纪念状,组织者还专门给出席会议的香港教联会(教育界左派组织)会长、香港太平绅士、香岛中学(天水围)校长杨耀忠先生赠送了特别的纪念品——用他的名字撰写的对联“耀辉黌宇栽桃李,忠照杏坛树栋梁”。
典礼完毕,与会佳宾分成两个小组,参加班主任经验分享会。
就活动本身来讲,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尤其对于我们习惯了各种活动的内地教师来说。但这个活动的意义是深远的,因为,在香港首次有了专门研究班主任工作的组织,而且这个组织是传统爱国学校之间用来交流如何在新世纪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提供友校互相支援,组织优秀班主任评选和奖励优秀班主任,还有专门的会刊《启蒙》和会徽等。
香港的教育特色之一是“个性化(封闭性)”,教学教育工作主要是依靠老师的职业道德来支撑。同一学校的老师相互之间很少有交流,不同学校之间只有真正意义的竞争,而这种互助交流是破天荒的。同样,老师的工作是没有真正意义的考核的,也没有奖励一说,与国内的操作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这个班主任工作研究会真的能像成立的初衷那样把研究和交流工作作好,我想其收效将是巨大的。
回过头来看我们在这里开展的每一项教学工作,好象也有点这种创始的味道。看到老师们自己走出壁垒,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寻求更新的思维方法,内心是宽慰的。毕竟他们正在走前人和自己从未走过的路。
看到这些来之不易的变化,想到这些创新的举措,仿佛春风拂面,令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