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从《老子》、《论语》想到“天下兴亡 我的责任”》
出处:王白石编辑    作者:碧声   阅读次数:217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老子》、《论语》想到“天下兴亡 我的责任”

看了陈独秀的这段话,觉得十分有趣,这简直是为当今某些人量身定做的。或许这是中国人某种固有缺点的体现吧。一是科学无用了,我们应该注重哲学;二是西洋人现在也倾向东方文化了。这两种情况如今仍比比皆是。保存学习传统文化是一回事,在洋大人不知出于何种居心的吹捧或敷衍里飘然自得,以为中华文化优于一切,却是要不得的。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精华与糟粕混杂,要只挑好的吸收和传播,不那么容易。联想到近日看到一篇文章《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见附件),文章开头所说的忠信学校是否果然如此神奇暂且不管,这先生教孩子们爱国的用意并不坏,但他的讲话里有很多地方是过激的,甚至错误的。有人把这文章转贴到我管理的一个BBS上,我回复说:

这老师用意是好的,但走极端了。纯粹的排外不可取,此外道德虽然重要,但主要不能靠道德纯洁教育来建立,而要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当然还得有经济条件。中国不缺以德治国、以德选才的经验,但纲常名教讲得最凶的年代,往往出吃人的礼教与伪君子。

我认为培养孩子以独立、理性思考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要使他们有充分的知识与理性,喜欢自己思考得出结论,不为人所左右,不随波逐流。灌输出来的道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不容易维持的,而且容易走到偏路上,被人利用。当一个人完全发自内心地、通过自己的判断认为自己应当遵守道德,那种道德约束是最有效的。不经这一层思考,道德或爱国,都有顺民或机器的气息。

多观察、多思考、多读书,方是一个人建立自我精神世界的根本。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年代早已过去了,作为中国未来希望的年轻人,都应该努力成长为一个个独立的人、大写的人。

这位高校长的主张带着非常强烈的狭隘民族主义色彩,比如不准学生吃肯德鸡或汉堡包,以及有关学英语的目的问题。虽然世界大同还早得很,或者干脆就是空想,但我认为对不同文化应当予以了解和容忍。中国受列强欺凌的历史不能忘记,但仇恨从来不是一种建设性的东西。在努力推动国家强盛使之不再受人欺负之外,总体上应当保持一种平静宽容的心态,与不同的人共谋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至少如果不在抵抗侵略的非常时期,吃饭之类的些微小事不必上纲上线,过于敏感的做法会培养孩子的偏激情绪(暂不论有几人能做到绝对不吃汉堡)。在许多种不同的历史中,爱国的口号都曾是上佳的粉饰,可以成为堂而皇之地迫害同类的理由。由于有着高尚的旗号,此类迫害(包括对外战争与内乱)会比一般的刑事杀人更加残忍。真正的爱国不是炫耀道德优势的标签,不是不问情由的愚忠,不是藐视生命的理由。缺乏理智、仅凭着被煽动的热情,所做出来的走了样的爱国行为,中国人已经领教得太多了。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圣人也不能定下万世不易的通用规则;而且对很多问题如何处理才合适,尺度不容易掌握。同一世界观与道德观灌输出来的孩子,阳奉阴违的是不用说了,真诚地相信的那些人,一方面冲动起来容易被人所利用,另一方面理想幻灭时可能因愤怒失落而走向道德的反面。如果人人都有主见,善于——更重要的是习惯于——从学习与思考中得出自己的独立判断,问题就好解决了。有趣的是,所附这篇文章的末尾有一短评,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社会中的人必须是具备独立判断能力、能够做出自主行为选择的人,现在这样工业化方式、封建烙印非常浓重的教育体制是无法十分有效地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公民的,然而短评所推崇的高校长的私立教育精神,在我看来倒正是封建烙印非常浓重的,有培养机器与顺民的嫌疑,实在滑稽。

中国历史上所有过的辉煌与屈辱反差太大了,使得整个民族都有一种特殊的心态,这种心态很容易受一些过激言论的影响。公认道德标准里的恶事,孩子总会有本能的抵触,而偏狭过激的东西因为外貌好看,又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是爱国,容易被不设防地完全接受,我自忖也不能完全不受这些东西的影响——舆论的压力是很强大的。想到您与李寒秋的争论,觉得中国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实在培养出了不少狭隘民族主义者,以及能言不能行的伪君子。


[]网友Ted推荐〈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引子:很早读过这篇文章,印象深刻,是说在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 15-18岁之间,每年叁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纪被校方开除的二、叁百人。学校 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的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叁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 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
  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的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的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的字样。 
  是谁把一所中学办得这样有规有矩,有声有色呢?这位老师叫高震东,今年65岁,他创立的台湾忠信高级工商管理学校及其《忠信教育法》在台湾有数十万人受益。近年来,老师多次应邀来大陆讲学,已被山东、云南、贵州、湖南、华中、河南、河北等十多所大学授予"客座教授"或成教院"名誉院长"的称号。他长达五个多小时的"道德·教育·爱国"演讲打动了无数家长、教师和领导的心,更令广大的在校学生把思良久。现在,我 将其演讲的部分内容转载,对于文中的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但我相信大家 会从中领略到老师的人格风范及其爱国激情,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希望大家能从中领悟些什么…… 

(编辑说明:高校长的演讲稿已经挂在我们“语文味”网站了,敬请查看。)

惟存短评:
  身体力行,真正的教化!同时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许多教育的改革,其实说穿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为之了!
  另外,我们的体制下能否产生高震东这样的校长?我们的教育体制是否能够为这样真正的私立教育精神扩展生存的空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社会中的人必须是具备独立判断能力、能够做出自主行为选择的人,现在这样工业化方式、封建烙印非常浓重的教育体制是无法十分有效地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公民的。整个社会弥漫着好大喜功的腐败亡国之气的情况下,社会更需要象高震东校长所体现出来的、代表社会良知的、真正的私立教育精神。

 

 


最后更新[2005-5-1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