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中考试题
文章标题: 《现代文阅读训练》
出处:岭南闲樵 转    作者:南京市秣陵中学 张昌军   阅读次数:309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代文阅读训练

现代文阅读训练

南京市秣陵中学 张昌军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

①星星对我展现一种人格化的亲近姿态,是在达里湖畔的一个夜晚。

②达里湖形似一牛肩胛骨,位于克什克腾草原的西北边缘。我们到达之时已届仲秋,湖边遍生红草,像一堆堆暗燃的炭火,驱逐已经逼人肌肤的寒意。达里湖在蓝得刺眼的天空下悠然映出远山的倒影。在人迹罕至的蒙古高原,此湖安闲丰腴,像赋闲的天神。远眺湖面,鸥鸟起伏,浪挽涟漪,无意中领会到达里湖的女性化气息。难怪当地有传说,把湖神称“达丽娘娘”。

③看达里湖,你要调动好精神,一口气把它看够,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心若一软,贪图眼福回头再看一眼,就难免又看上半天。所谓“流连忘返”,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到了什么呢?无非湖光山色,它如亘古不移又似瞬息万变。造化和人工的区别就在这里:人之手下无论多么巧妙的制品,刺绣也罢,园林也罢,总是极尽复杂,然而观者一目了然;自然展示的是单纯、浑然,给人以欣赏不尽和欲进一步了解却又无奈的景象。譬如看达里湖的蓝,令人惊羡,宛如在蓝中还有什么更美的东西。

④入夜,我们几个不怕冷的蒙古族汉子决意在湖畔的蒙古包下榻。蒙古包的样式设施均好,十多个人盖着被子和大衣挤在一起,在烛光下讲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午夜我外出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得说不出话来。

⑤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它们好像在蒙古包外等侯了多时。在这里看星星,星星们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了脑后。你仿佛把头伸进了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悟《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在这里看到,天原本就是个硕大的圆形屋顶,很低很矮,始终伏在人的脚底下,好像一抬脚,哪里都可以去得。

⑥站在夜风中的达里湖畔,脚下是地,遥遥与地相接的远方就是天了,因为那儿星斗闪烁。在草原看星星,无须仰头,可如观壁画一般平视。李白诗云“云傍马头生”,不是虚言。在这里,星星会像铃铛一样系在马鬃旁。以往看星星,觉得它们清冷遥远;而这里的星群太生动了,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这里的星星多得很,它们拥挤嬉笑,它们矜持沉思。

⑦有位诗人将星星亲昵地称作“星子”,我看到的真是一群有灵性的星子。星子们,你们是别在哪一位酒醉的天神衣襟上的徽章呢?这位天神一定是英雄,不然怎么会拥有你们这些精灵?

1 综观全文,请找出与文章开头“星星对我展现一种人格化的亲近姿态”相呼应的—个句子。

 

2 第③段说到“造化与人工的区别就在这里”,指出“造化”不同于“人工”之处(不超过18字)。

 

3.文章以“星空”为题,却花很多篇幅描写达里湖,对其用意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达里湖实在太美了,以致作者忍不住“贪图眼福”而“流连忘返”。

B.作者以达里湖美丽动人的景色反衬出湖畔星空惊人的美。

C.由观赏达里湖而领略了自然美的真谛,为下文写星空之美作铺垫。

D.满天繁星在平静的达里湖面的倒影,使草原星空显得更加美丽。

4.文章在艺术上除了气象博大之外,还有神话色彩,下列没有神话色彩的一项是(

A.星子们,你们是别在哪一位酒醉的天神衣襟上的徽章呢?

B.你仿佛把头伸进了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

C.难怪当地有传说,把湖神称“达丽娘娘”。

D.在人迹罕至的蒙古高原,此湖安闲丰腴,像赋闲的天神。

5.第⑥段说在达里湖畔看星星没有以往那种“清冷遥远”的感觉,原因是

(1)

(2)

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

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展,微雨乍睛,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荫下长啸。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黔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踪影。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

A.“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B.自然界中蕴含了丰富的启示,即使一叶坠地,也隐藏着深刻的哲理。

C.本文通过与树叶对话的形式传达了关于生命的要谛。

D.本文以小见大,以充满感情的描写诗化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E.本文集中赞美了树叶以自己的零落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的献身精神。

7.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8.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作分析。

 

9.通观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

 

②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三)

成语是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

“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吕叔湘先生曾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为什么“四字格”备受使用者喜爱呢?其中有诸多原因。首先,因为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天”和“地”,“方”和“圆”,“日”和“月”,“山”和“川”等等。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诗歌讲究对仗,尤其是律诗,是一定要用对仗的。古人之所以格外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惟一的字数较少但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由此可见,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从现代心理特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妙之处。

从内容上看,成语也是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出自 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点石成金、南柯一梦等,这些成语往往反映某种精神或说明某个道理,使人们受到鼓舞或得到启示。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一鼓作气、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有些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些则是历史人物的言行。还有一些非典故性的成语,大多来自古代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这些名篇,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由这些“珍品”锤炼出的成语,往往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如儒家经典《论语》一书产生的成语,收在《成语探源辞典》中有166条,这些成语,有的就是《论语》中的原文,如哀而不伤;有的把较长句子精简压缩,变成四音节成语,如患得患失;还有的是把出处不同,而意思相关的双音节词合在一起,构成四音节成语,如屏气凝神。还有一些其他用法,但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其结果都是保留了原文中的精华部分。

10.古人格外重视“四字格”成语的原因有

。(不超过30个字)

11.下列成语中的六个,它们的来源可分为三类,请在方框内填上类别,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成语的序号:

①名正言顺 ②开天辟地 ③图穷匕见 ④钩心斗角 ⑤画蛇添足 ⑥精卫填海 ⑦黔驴技穷 ⑧卧薪尝胆 ⑨落花流水

出自 的成语:⑤ ;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12.这篇文章结构清楚,从成语的 ,较为详尽地说明了

 

13.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乐在骑中”“默默无蚊”“食全食美”等广告语,请你从成语运用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 / 它们好象在蒙古包外等候了多时 / 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找对任意一句即可)

2.单纯、浑然,给人以欣赏不尽的景象。

3C 4 B 5.(1)在草原和湖畔能平视星空,似与繁星很靠近。 2)在湖畔所见的星星很有灵性,活泼而友善。

6 B D 7.指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破坏,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营造了一种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情境和氛围。

8.(1)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2)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如答“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也对。

9.(1)从今年仲夏开始——去年初冬——今年春天——初夏——暑天——秋季——明年春天。

2)①应对个体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宁态度。

②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

10.体现“以佳为偶”的要求 结构灵活多变 音律和谐 便于记忆

11.寓言

12.形式 内容 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

13.成语的乱用或成语的仿用


最后更新[2005-5-1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