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深圳市高考二模高分作文评点
评点人:深圳市教研室 程少堂
深圳市学科带头人、梅林中学马恩来等
(程老师的话:同学们的作文都写得不错,我只是想从不同的角度启发一下你们啊!说得不对请原谅!祝你们考试成功!)
.(作文题目:请以“人贵有自知之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2005年深圳市高考二模高分作文之一
明者自知
一考生(刘扬?)
明察世事却终不能正视自我,仍是执迷不悟。
了解自我并充分发挥自我才智,是谓智慧。(程按:这一句如要单独成段,就应在“是”前加几个字与第一句对应。)
人是世界上最难猜的谜,(程按:逗号宜改为句号。)我们可以掌握自然规律,可以创造艺术和美,可以参透人心佛性,却往往不能有自知之明。了解自我,看似简单,实则艰难。(程按:这句话卡断了上下文文脉,要么删去,要么作为主题句放到本段开头。)人们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外部事物,而在审视自我的时候,就会(程按:“就会”绝对了,可改为“往往”)陷入情感的迷雾,摇曳在社会导向与他人期许的风中。多少悲壮(剧),源于人类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希腊神话中那位向往天空的英雄,执意背着人工翼向太阳飞去,终落得人工翼被太阳晒融(熔),葬身深海;妄自尊大的盖世太保希特勒,自以为是人类的主宰,导致生灵涂炭,世界疮痍。(程按:这几句文字不够优雅凝练,宜改为结构相近的两个排比式句子。)
(程按:本段是反面论证,但不地道。)
而正确认识自我,需要敏锐的目光,理智的头脑和直面真实的勇气。只有敢于正视自我,剖析自我,才能真正发现个人独一无二的价值。云破月来花弄影,认识自我,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清晰坚定,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以闪(?)现。
(程按:本段是正面论证,但也不地道。)
所以我说:明者自知。
汉高祖刘邦,开创一代伟业,汉家四百年江山,他曾说过,论(程按:多余,且与以下几句不对称。)筹集粮草,安抚百姓,他不如萧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不如张良;战场上(程按:这几个字多余。)指挥千军万马,克敌致胜,他不如韩信。然而他的长处在于使人才各尽其所用,(程按:“用”字可删。)这不愧为一位智者。刘邦不因自己才能不济(程按:“才能”前要加限制语。真是“才能不济”他还是汉高祖刘邦吗?)而嫉贤妒能,而是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才能在于招揽人心,知人善任。终使汉家人才济济,一统中国。
宋朝词人柳永,早年热心仕途,然而连遭打击,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天地不在庙堂,而在民间;自己的最佳身份不是封侯拜相,而是文人。于是他豁然开朗,(程按:“豁然开朗”用的不很准确。)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潜心研究制词、音律,吟风弄月,流连于舞榭歌台,将宋词的温柔旖旎推向极处,(程按:这句语言不错。)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词人。(程按:这句泄了气。)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流行贾平凹的粗犷不羁(程按:“贾平凹的粗犷不羁”老师我闻所未闻!)和余秋雨式的“文化苦旅”。在一片模仿风潮中,(程按:“风潮”欠准确。)汪曾祺这位京派老散文家(程按:这里特别提他是“散文家”是何用意?不明白。)以自己的小叙事,小场景(程按:小女子散文吗?这样概括汪曾祺似是而非。)独树一帜。他自己说:“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性情注定是平和的,我写了不泰山,因其太雄伟高大,只能仰止。”正是他的清新文风,温暖了多少读者,在这个物欲纷杂的社会令人读之忘俗。(程按:这里语言都不上档次,可能还是个病句。)
人贵有自知之明。真正认识自己,才能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历史天空划下自己独特的轨迹。
明者自知。
【点评】
这是一篇颇为成功的议论文。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思路清晰,思维缜密。文章首先运用两个评价性的判断,概括了作者对话题的解读和认知,这既是文章的基本观点,也是全篇的总纲,文章的主体就是依此思路逐层展开论述。即通过剖析人性弱点,运用正反对比和反复举证,突出“明者自知”的可贵。材料安排也是先反后正,先外后中,由古及今,充分体现思维的缜密。其二,知识广博,积淀丰厚。作者掌握相关材料并能运用自如,其笔触涉及远古神话和历史人物,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对当今文学的高度关注和深刻认识。因此整篇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另外,本文的语言成熟老到,也不乏文采,虽个别用词欠妥,但仍显扎实功底。
近年高考作文,优秀的议论文越来越少,其主要原因是片面追求“创新”,淡化文体意识,忽视议论文基本思维的训练,大量的议论文思路不畅,结构混乱,缺乏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同时,不少考生平时不乐读书,不善积累,作文时或空洞无物,或装腔作势,或低幼可笑。本文的可贵处,正是众多考生所要学习的。虽不尽完美,仍可给满分以示为范。 (梅林中学 马恩来)
程评:考试作文能写到这样当然不错,从中也能看出该改考生的文化积淀。文章的结构大体是先讲道理后摆事实。不过,如果说整体构架的安排还算缜密,那么细部安排粗放:首先是第3段正面论述(分析)文字过少,与第二段反面论述相比显得单薄;其次选择刘邦、柳永、贾平凹、余秋雨、汪曾祺5个例子匠心何在?为什么是5个例子而不是4个?议论文举例子要典型、新颖,但足够即可,并非越多越好。“字数不够例子来凑”是许多中学生写议论文的痼疾,此篇也不例外。另外,本文有些语言不够档次。我从书法推测是实验刘扬(读书月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的作文,此文虽不错,但比他的竞赛作文差一截。对刘扬要高要求。
2005年深圳市高考二模高分作文之二
在无穷的夜空下
一考生
美丽俊朗的容貌(程按:“容貌”该不该要?看看后面两句吧。)是一个人的外表,优雅端庄是一个人的行为,知识渊博是一个人的内容。(程按:上下文语意不连贯,此处宜加一句过渡句。)仔细斟酌的一番以后,或许人还是贵有自知之明。
康德认为头顶无限的天空以及心中至高无上的道德法则是两样永恒的存在。我不知道能否把它理解为伟大的哲学家的自知之明。因为苍天在上面(程按:缺主语。)认识到自己甚至整个人类群体的局限性,从而凡事量力而行,而不是高傲地把救世主的帽子强加在自己头上;因为心中存在准则而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凡事都考虑利益的均衡,而不是忽视其他的事物一意孤行。(程按:能记住康德的名言还是值得嘉奖的,但阐述疙疙瘩瘩,捉襟见肘。)
塞尚在晚年患上眼疾之后,曾经看着自己颜色黯淡失色的画作,无奈地说:“我再也无法创作出美了”。这似乎也是自知之明的结果,即使看起来略显自暴自弃,但总比不承认现实地(的)自欺欺人要好得多。
(程按:一哲学一艺术,没有堆砌例子。如把塞尚改成科学家则更好!)
名人们透彻地思考并反省着自己,甚至把自知之明中的“自己”扩展到全人类。然而回想我们这些普通、寻常的个体,却不是人人都能有自知之明的。缺少了基本的自知之明,过高或过低地看待自己,必将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并进一步影响一个的命运。把自己看得过高,容易傲慢、自负,(程按:用分号好些。)把自己看得过低,又走向了自卑,甚至自己鄙视自己。无意中发现,(程按:这是一句没有动脑筋随笔写下因而降低作文分数的话——你说了半天怎么成了“无意中发现”?改成“由此可见”好些吧?)是否有自知之明似乎成了一个人(程按:改成“也成了普通人”。)失(成)败的关键之处,(程按:“之处”可删。以下两句都是想一句写一句产生的废话。)即使显得有趣和讽刺。然而,我们又是多么迫切和必需地需要着自知之明!
(程按:本段从名人过渡到普通人展开论证,很好!)
有人说,在许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从手中(程按:这个词用的不好。)的事情解脱出来,抬头看一看那(程按:”那”什么?天花板吗?。)澄明与几净,(程按:天上有茶几呀?词用错了。)深邃与高远。这或者与康德有些许雷同,但又未尝不是一个认识自己的方式。(程按:废话,可删。)我们太需要真正地冷静和空闲(程按:两个词换一下位子。)下来,反复地质问(程按:你干脆改成“审问”得了。一笑。)自己:为什么要做某件事?为什么自己受到了赞美或是伤害?到底值不值得彻底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后我该对别人怎么做?我到底能不能把一次的失败变为成功?我应该追求的是什么?寂寞的夜空,无疑是一个极好的选择。(程按:这话好玄!要“飞天”吗?)因为凭借着天空的广大,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地位,而抛弃了日常生活中的浮躁。(程按:这两句话没有写好。)
于是我们感激无限的天空,因为它让我们找到了自知之明,的确,人贵有自知之明。(程按:废话啊废话!不在废话中沉默,就在废话中灭亡!不在废话中(蒙混)过关,就在废话中降分!)
【点评】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作者有才气,文章写得大气。缜密的长句运用,厚重的文化积淀,韵味悠长的意境创设,充满着蓬勃的理性思辨的张力和生动的感性体验的诗意。心底流泉,静水流深。无穷的夜空让人清醒自己的渺小,“在无穷的夜空下”,人要经常抽出时间认识自己,找到自知之明。康德的哲学意义上的自知之明,用两个因果关系的复句阐述得十分严密而具有个性;塞尚的自嘲式的自知之明,与自欺欺人相比显得典型而充分;“反复地质问自己”的一连串的反问有排山倒海之势。该文的成功也许能启发我们:作文备考要狠抓立意,浇灌思想。 (梅林中学 明开华)
程评:这篇作文提出论点以后,展开论证次序是先名人后普通人,接着来一段与题目有关的论述,是所谓摆事实讲道理的写法,构架很好! 但是语言表达品位不够。
2005年深圳市高考二模高分作文之三
认识你自己
一考生
“认识你自己”。这句朴实而震撼人心(程按:别吓唬人,我怎么没有感觉到震撼我心?)的名言至今仍被人们奉为智慧的开源,(程按:什么意思啊?要不要“节流”啊?)自知的力量是人类追求前进与发展的动力,自知的力量是使人生稳重而厚实的重力。
自知是一种不回避弱点与要害的勇气。(程按:片言居要——即把每一段最重要的主题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段首),此乃典范的、考场上易得高分的议论文写法。)当人人都渴望完美,修饰缺点时,自知的人勇于承认人格中的缺陷与不全,但在承认的同时却又如曙光乍现一般发现了前进的方向。拜伦是自知的,他明白自己深入骨髓的厌倦使他无法满足于现实,然而在他明白这一点的同时,他狂热而无处发泄的激情便化作了伟大而激昂的诗篇,不朽而动人的巨作。若不自知或不愿承认自己这异于常人的情感,这世界上会否多了一个庸碌的行人,少了一个伟大而独特的诗人?(程按:这一段不仅例子举得好,且文字干净,有如行云流水,好啊实在是好!)
自知是一种智慧的追寻与探求。(程按:片言居要,且似推进一层,好!)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可谓上知天文下知(程按:改为“晓”。)地理,但他却发出宣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这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和广博知识的哲人对无限宇宙的宣言。(程按:此处可加一句:“有哲人说”之类)倘若每个人(程按:加“的知识”3字。)都是一个圆,那个(程按:么。)圆的面积越大,周长越长,其接触的未知空间也就越广,其对自身渺小的感觉也就越强烈。(程按:这句话引得不全不准。一个人拥有的知识和智慧像一个圆,他能了解到自己无知的领域,就是圆的周边的领域。因此,具有愈多的知识和智慧,他的圆就越大,无知的领域同样越大。所以知道自己无知的人,都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或如果说我们的已有知识范围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圆画得越大,它所接触到的无知的范围也就越大。)当人们越是深刻的自知,便也越是强烈地渴望探寻未知的世界与智慧的源泉。
天才人(程按:有“天才狗”吗?)多是狂妄的,而天才们实际上也多是自知的,他们用狂妄来展示他们的才华,也用自知来使这才华(程按:加“之酒”二字。)愈浓愈醇。(程按:这两句我喜欢。)庸人们多是自卑的,那么庸人们也多不自知。并非只看见缺点和不足才叫自知,一个不能正确评估自己优点的人也远不能称为自知,因为不自知而被埋没的才能就好似沙砾中的珍珠,渐渐被磨得面目全非,光芒全无。(程按:这个句号用的怪。)只能独自黯然神伤。那狂妄而不自知的庸才们就不必说了罢,他们为自己采摘的花朵、编织的锦服都不过是皇帝的新衣,徒惹暗笑。(程按:这一段写得好!只可惜那个“暗”字用的稍欠火候。)
人贵有自知之明,(程按:句号)不喜好演算的三毛选择文学,不乐意屈从的陶潜选择隐居,不擅长谄媚的苏轼选择自由。如果你敏感,利用它摘采艺术的果实; 如果你稳重,利用它创造牢固的人生基石;如果你有谋略与志气,利用他指点出江山的辉煌与壮观。——如果你平凡,利用它朴实而不张扬的个性,本分地平凡,享受平凡的苦辣酸甜,这是自知最好的礼物。
【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平实而不失内涵。文章以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入题,接着分别阐述“自知是一种不回避弱点与要害的勇气”和“自知是一种智慧的追求与探求”两个分论点,并辅以拜伦和苏格拉底的例证。思路清晰,引例恰切。然后笔锋一转,对“天才”和“庸人”进行比较,进一步论说“自知”,对比论证,很见功力。文章最后用几位“有自知之明”的人物的实例做归纳总结,点题照应,起转承合,一气呵成。纵观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滥用的修辞,一切都象聊天一样平实,但在平实的背后的论证的技巧、思路,以及从“拜伦”到“苏轼”的恰如其分的引例,则显出了作者娴熟驭材料的能力和开阔的读书视野。作为考场作文,实为上乘之作。 (梅林中学 赵盟)
程评:作为议论文,本文比较规范,且作者语言功底不错,标点大多数也用得好,总的看来是一篇好文章。要是在写“天才”这一段开头 加一句什么,以与“自知是一种不回避弱点与要害的勇气”、“自知是一种智慧的追寻与探求”这两个句子呼应或对应,那就更好了。
2005年深圳市高考二模高分作文之四
自知之贵
一考生
自知于人是最可贵的品质。(程按:这开头多干净!且“最”字见出机心。)
张潮《幽梦影》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不错,引用得当。自有淵明方有菊,若無和靖即無梅。(辛棄疾))不是指物知人,而是正因为渊明之爱菊,和靖之赏梅,子猷之赞竹而得言。何以古人有爱物如此?皆以其量自身与它是同类也。(程按:这里用了一点文言,但与其前后文文脉贯通,自然。)而这一切的归类是其于自知——对自我本质的知晓。(程按:这种概括要点功力。)
在纷繁世事中给自己定位,了却心中最真(程按:用词精细。)的追求并不见得是易事,或许有人寻寻觅觅,终其一生都仍走在探索之途上,能够有可贵自知实属我们人生的幸事啊。(程按:这个学生文笔老练干净。)
自知决定人生态度。
“因为知道对手是哪个路数,所以我清楚如何对付他。”一位拳王如是说。而自我对待(程按:两个词换一下位子。)亦然,只有自知,我们才懂得选择,懂得理想,懂得幸福。
刘备自知无谋事之才而诚请孔明出师相助,项羽自知大势已去选择自刎江边留下英名,登山人自知力不足攀上珠峰之顶而选择在自己的有价值高度返回……他们有远见有谋略地行事,正是因为太清楚自身的能力了,他们的自知给了他们适度的人生态度,成就了他们名声。(程按:这些语言真是好。)
自知是人性的闪光点。
最通达自我品性与追求的莫过于古时的思想者了,(程按:句号。)老聃的“清静幽妙,守玄抱一”,庄周的“洞达而放逸”,如此特殊的处世哲念(程按:生造。)给了他们无尽的空间,任其享受自我选择的飘然羁旅,(程按:句号?)这些自知的半仙们无疑是可爱的,(程按:句号?分号?)而陶潜曾道:“少无适谷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难道不是幡然醒悟时的言语?(程按:可换个更好的词。)磋砣三十年而错失许多光阴,这自知也是发觉得晚了些吧。
你的幸福不是我的幸福,我要的果子未必是你所稀罕的。正因为自知因人而异,所以自知必须发掘于内心,实现了梦想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先自知,(程按:分号?)而做着别人羡慕的事的人未必快乐,因为那并不一定是他最自我的向往。
原来,自知是万事之本,是人最可贵的品质啊。
先有自知吧,不自知如何知人?
先有自知吧,不自知何以知天下?
【点评】
该文材料丰富,老聃、庄周、陶渊明、张潮等人诗文的引用, 显示了考生平时丰厚的素材积累与文学素养。
每一例证之后的分析有一定的深度,如“在纷繁世事中给自己定位,了却心中最真的追求并不见得是易事”、“做着别人羡慕的事的人未必快乐,因为那并不一定是他最自我的向往”等,初显该考生思辩的才华。
文章条理清晰。由“自知实属人生幸事”、“自知决定人生态度”到“自知是人性的闪光点”,论证逐层深入,水到渠成地归结出“自知是人最可贵的品质”这一论点。
最后两段既有力收尾,又升华了主题。
语言简洁流畅,无拖沓冗长之感。既有整齐的句式,又有长短不一的散句,整散结合,富于变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梅林中学 沈丽珍)
程评:这个学生的语言好极了,干净透明凝练;思路也清晰极了,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行文却一点也不支蔓。是议论化的散文,或散文化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文体感很强(高考作文文体感强很重要!)。我很喜欢啊!嗨,56分低了点!
2005年深圳市高考二模高分作文之五
我是月亮,只照明夜空
(程按:题目诗意又切题!是这几篇作文中我最喜欢的题目。)
一考生
鱼儿徜徉在水底,幸福地吐着泡泡,偶尔跃出水面,望一望岸上的风光,从不幻想去踩那柔嫩的小草,去嗅盛开的野菊,(程按:这个标点可疑。)是鱼儿,就应该快活地游在河流里。(程按:题目诗意,写得也诗意。)
就像鸟儿只属于天空,参天大树只属于森林,骏马只属于草原,人也只属于某一片天地,这片天地只有自己知道。
庄子坐在水边,眼前是从容不迫的游鱼,身后是位高权重的功名利禄,他淡然地回绝了身后的使者,拒绝掉相国之位如同拒绝掉一碗粥的施舍,(程按:这个标点可疑。)不是相国这个职位不够诱人,而是庄子深知自己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了解那官场的艰辛,(程按:这个这个逗号把文脉切断了啊。把它改成“与”怎么样?)阿谀决不是自己能应付自如的,平凡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而且能要的,所以拒绝。(程按:可删。)
自知的人能推拒任何的诱惑,选择自己可以胜任的职业,就像爱因斯坦拒绝总统之位,全心于自于的科学研究一样,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天知道,如果他接受了委任,当了总统,我们能不能见到震惊世界的相对论,见到一个管理得很好的国家呢?那是不能的,爱因斯坦知道自己根本没有治国之才,所以毅然拒绝了委任。能有多少人像他这样呢?(程按:这段文字文气接不上去了。)
古往今来,有自知之明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愚昧无知狂妄自大的庸人,他们窃居高位,执掌生杀大权,将朝政弄得昏天黑地,(程按:观点。)纸上谈兵的赵括,骄傲自大的马谡,只会舞文弄墨却执掌大权的后主李煜,(程按:材料。观点与材料一致吗?)都是活的历史,见证他们的无知,他们的愚昧。(程按:老师我怎么没听人说赵括马谡无知?他们书本知识懂得不少啊。写“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人也无知吗?我要是这样无知多好啊!嗨!!)
是星星,就该闪烁在夜空,是太阳,就该温暖大地,是河流,就应该滋润万物,(程按:小作者的才气之魂又归来了。)人应该有自知之明,只适合画画的人就好好学画,而不应跑去跳舞,(;)五音不全的去学唱歌,缺手缺腿的去学跳舞,不仅是对自己的摧残,也是愚弄自己。
我是月亮只垂挂于夜幕,就像人生只有一个舞台一样,每个人只有一个角色,而你,找到了自己的角色了吗?(程按:似了非了,雅有余味。)
【点评】
作者准确地把握了命题者的意图,紧扣“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话题,运用正反论证,一方面论述了自知的人能够推却任何的诱惑,选择自己可以胜任的职位,因而能有很好的发挥;另一方面从古往今来一些狂妄自大、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他们窃据高位,颠倒是非,愚弄历史,为之人所耻笑方面进行阐述,材料丰赡,阐述精微,作者匠心独运亦可见一斑。文章一连串的设喻和例子,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采用散文化的笔法娓娓道来,笔触细腻独到而又不乏理性的灵光。用问句结尾,含蓄自然,曲终而意未尽。总的来说,本文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文章。
但是,由于设喻和意象过多的叠加,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章的力度,个别语句欠通顺、严谨。 (梅林中学 孔佩霞)
程评:凤头凤尾麻雀肚。半部杰作呀。
2005年深圳市高考二模高分作文之六
自知之明是走向成功的桥梁
一考生
古语有云:人贵有自知之明。是的,自知正是作为一个成功的人抑或是在历史留下痕迹的人身上最可贵的地方。自知让人明理明事,让人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程按:这一句放在这里有何用处?)有人说,(程按:前有“古语有云”,接着又来一个“有人说”,读起来感觉如何?)成功的桥梁是在自知和谦虚的关怀下搭成的。
自知之明是走向成功的桥梁,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应该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取长补短,走近成功。
人应有自知之明。是的,人,应该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自己。(程按:罗嗦。可删。)特别是(程按:删。此处加一句“有了自知之明,创业就容易成功” 之类的话作为分论点。)在当今知识全球化的大潮中,自知已经成为一种创业品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以前所说的道德了。知识经济的今天,人在不断进步,在你的身边你的周围,随时都可能有知识比你丰富抑或是某一方面比你强的人,正如古语有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山还比一山高,古诗中也有“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说法,自深圳大学毕业的2004年十大年度经济人物马腾化就曾说过,我上的不是一流的大学,但我能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因而今天我成功了。是的,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在今天的知识大潮中,应该具有自知之明。(程按:这段话够罗嗦的吧?)
有了自知之明,才能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在困境和挫折面前取得成功。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看到那些隐藏在你虚荣心之下的短处,缺点和不足。这样,你才有可能不断地吸取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这被人称作“长短效应”,而长短效应的实现,必然需要自知之明。大唐盛世,何等富丽堂皇,然后,大唐的人民,(、)诗人因为有了自知而使大唐文化永久地保存着,至今影响深远;(程按:这里在糊弄人,唐代材料和本段观点没联系上,至少是没阐述清楚材料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无须与外国沟通有无”思想让外国侵略者趁虚而入,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和那些自诩是天朝中的人的人们最终被历史所遗弃,湮没无闻。是的,我们需要自知之明,那些自诩自吹的家伙最终只会以失败告终。
有了自知自之明,才能为民族立生命,为万民开太平。(程按:看了连战的演讲,好!连战是化用张载的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知之明不仅仅是人,更应该作为整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态度和精神品质。德国哲学家拉尔曾说:“作为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成功,不仅要有顽强的斗志和科学的精神,别忘了,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也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理性的人,通过自知之明,不断认识了解并深刻自己,并上升到整个民族上来,才能为万世开太平,才能为民族的生命注入新的动力。(程按:这段从个人上升到民族,很好!)
是的,自知是走向成功的桥梁,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应具有自知之明,不断地深刻自己,为民族立生命,走近成功。(程按:简单重复,没有升上去。)
【点评】
依本人之见,本文也许不能算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优秀作文(单“是的,……”的句式就重复出现了5次,不少语句也显稚嫩)。但是,书写工整,文面美观;更主要的是积累颇丰,涉猎较广,马化腾(原文误作马腾化)的事例,“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连战在北大发言)的关键词,都很鲜活而典型;立意较为高远,把“自知之明”上升到“为民族立生命”的高度加以论述;对比论证有力,大唐人的自知之明和满清的自诩自大相比,“长短”自现。故而,总体来看,文章也不乏善陈。 (梅林中学 明开华)
程评:这篇文章开头结尾都不理想。议论文写好开头段和结尾段很重要。主体段落倒是注意到了“片言居要”,但是,作者没有写好“居要”的“片言”。
这篇文章打了58分,高了。单看语言就配不上这样的高分。我看打50分足矣。
2005年深圳市高考二模高分作文之七
自知为贵
一考生
孙子兵法有云:知已知彼。为何在数千年前,这位睿的老人用颤巍的手写下这句话时,是把“知己”放在前面呢?或许,这是暗合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
自知,是了解自己,而不夜郎自大。我们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撷取“吾日三省吾身”的求自知的智慧,但我们是否有真正地领悟(了)“自知”?(程按:谁教你加个“有”字的?不要把广东话带到作文中!)不自知的人是肤浅的,他的人生也是碌碌无为的,要知道,历史早已将这样的事实重复上演了无数次,这个浅显的道理竟成就了不计其数的悲喜剧。邹忌讽齐王纳谏,是贵于他有自知之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于是我们看见“战胜于朝廷”的齐国。而那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的清朝统治者们,带着他们的愚昧无知,被历史无情地碾做粉尘。马谡失街亭,错在他狂妄自大;关云长败走麦城,误于他忘了自知为贵;仲尼“不耻下问”,是他自知尚有不足,红军万里长征,是党深知敌我力量悬殊……自知,是历史在叩问我们,更是我们叩问自己,(程按:好!)只有带着对自我了解,我们才能在征途上百战不殆。(程按:本段主旨是“自知,是了解自己,而不夜郎自大。”读者仔细看看作者用的几个材料是不是都跟这个主旨关系紧密。不过,材料的顺序似经过思考后精心安排。)
自知,是相信自己,而不妄自菲薄。我们钦佩毛遂自荐的勇气,但在生活中面对坎坷时却又停滞不前;我们敬仰薇拉·妃念格尔的无畏,但在人生中面对打击却又畏缩。“人贵有自知之明”在生活中常用来告诫人们不要狂妄自大,但谁又能否认,它也是在告诫我们要相信自己呢?(程按:这观点不错。)鲁迅坚信自己,于是他有勇气,“将不知道的时候独自远行”;陶潜相信“性本爱丘山”,于是他有了荷锄月归的适然;李白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于是有了大唐山水流动着的千古名句;……自知,是握紧我们自己的手去前行;自知,是一种智慧的勇敢。因为自知,我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会是一株永远燃烧的向日葵。(程按:这一段写得好。)
了解自己,是相信自己的基石;相信自己,是了解自己的高台,自知为贵,因为了解与相信自己,我们才有勇气去行走荆棘人生。
而今,放大历史,我们看见有的人忘记了历史,忘记了自身民族的骄傲与耻辱,也看见有的人高喊爱国,抵制日货的口号歇斯底里,不妨送他们一句中国的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程按:同意“抵制日货是歇斯底里,是缺乏自知之明” 的观点。能自然地联系现实热点,且有正确观点,好。这一点我和王老师的意见稍有不同。)
【点评】
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加以阐释,线索比较明晰。以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开启下文,从“齐王纳谏”到清王朝的“夜郎自大”,从马谡的“痛失”街亭、关云长的“败走麦城”到仲尼的“不耻下问”,能抓住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进行对比论证,从而使论点更为突出。继而文章内容再向纵深发展一步:自知是自信的基石,自信又是自知的升华。富有思辨和哲理意味。
但是,这篇文章事例杂陈,论证展开的力度不够,结尾处扯到“抵制日货”,游离话题,文面和语言也有瑕疵,故得54分。 (梅林中学 王燕)
程评:这篇文章写法也是规范的议论文,行文中常冒出一些思想的火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可惜说理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