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学策略 制造创新氛围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中学 王 小 应
根据当代研究者的共识,要让学生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写手,必须具备五种能力:确定文章中心,有摄材能力、思考能力;安排文章的组织结构,有结构能力;运用语言表达,有语言能力;提高文章质量,有修改能力.这样才能运用书面语言交际,通过基本的写作关.而传统的作文教学不能高效益的取得这个效果,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运用教学策略和制造创新氛围上做得不够.
在解决了基本的词语积累、阅读感悟和模仿训练这些问题之后,设计和运用多种写作训练的策略,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完善的关键环节。根据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以及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内在发展规律,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运用如下几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作文创新.
一、拓展观察思考空间. 生活是写作之源,要想作文创新,文本载体就必须向生活索取.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的写作方向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感性、理性的认识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见思路,要让思维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如其不加观察,摩肩相值,瞬即东西,彼此就不相关涉了.”(叶圣陶)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也就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中学生缺乏的就是这样一个质的飞跃,很多能写出好文章的素材往往到了他们那儿就变得无话可说.这就需要拓展思考空间,需要努力调动各种器官参与观察,要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强化思维和感情体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品质,能及时在观察的过程中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内化成自己的认识,形成一种写作冲动.
二、引导求异、求新思维. 学生作文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训练.我们在执教语文教材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读懂、读深课文外,还要适当地研究其思维内容,分析、探讨写作技巧,以获取与他人和前人不同的见解,形成求异思维品质,进而在求异中仿写、改写,进行求异尝试.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即使不大符合常规要求,我们也要给予分析、指点,甚至表扬鼓励,以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有一点很重要,即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独立主见意识的幼芽,要加以保护和培植.开放中心,承认差异,尊重个性.指导学生寻找好的立意,只要不违背题意,都要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所想到的角度立意成文,先不谈立意高下,只求言之成理,文从字顺。把握个体差异,再施以因材施教.就事论事,就景写景,只要抓住了事物特点,就要肯定他的一得之功;思维出现了偏差,只要有可取之处,哪怕是一点点亮光,也要予以肯定.
三、鼓励自主作文. 学生中往往有两种语言,一种是生活语言,也就是日常交往中的交际语,带有很强的口语色彩.这种语言是外露的,不能完全运用到作文中去;另一种是思想语言,是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所获得的理性认识,是对未知世界的独立关照,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学生作文语言.而这种语言往往在僵化的课堂作文训练里很难看到.这就需要我们放手让学生采取多种写作形式来进行自主作文,教师指定一定的范围,让学生自由命题作文,通常可以用周记、日记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自主地选题、选材,取各自想写、好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优势,勉力首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极地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主见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四、构建激励竞争机制. 为了激活创新意识,教师要启发学生对已成定论的观点和见解、经验、格言、成语等生疑质疑,在作文构思时试图站在对立面的角度去思索,反弹琵琶,正中求反,同中求异,异中求深,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提出与传统迥然有别的观点.鼓励创新,尤其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搜寻出一个或几个带有强烈心灵冲击的思考,对生活素材深层挖掘,进而写出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这是作文教学创新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以小作家的身份畅谈对某一观点的不同认识;可以展开小辩论,为某一问题来一个唇枪舌战,以求得深层认识;还可以参看网络上对某一事件的激烈讨论等等.人的情感在常态下是内蕴的、潜在的,只有通过激励,才能使学生的感情爆发出来,转为动态.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了,作文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了正确的教学策略,还得要创设一个和谐的作文教学氛围.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在布置作文、评改作文和讲解作文的时候,要么一个人说了算,要么用文学创作的原理和规律教导学生,给学生一种无法企及、无法自由发挥的困境.学生常常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中,不主动积累研究作文.总之,在专制的教学环境中作文,学生既无心理安全,也无心理自由,而这两者又恰恰是发挥创造力积极作用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要改变常规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关键在老师.“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海特纳)鼓励学生的作文创新,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自我,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增强他们的信心,努力创造出良好的创造性作文的氛围.具体的办法有:尊重,鼓励,放手,师生互动.
教师的尊重、鼓励对学生来讲,是一种信任和力量,他们能由信任得到安全,由安全获得自由,从而产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冲动.师生互动的最直观的办法是提高批改作文的时效,加大学生作文与语文教学的联系.互动合作容易造成和谐、平等、宽容的氛围,容易与学生形成共同的语言和情感,尤其是相互交流,彼此辩驳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火花.优化学生的写作环境,主要是优化他们的心理环境.心理学认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当某种客观事物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时,这种伴随有应激状态的需要就激励人去行动而成为有效的动机了.那么,教师在命题时就要切合学生的写作需要,指导时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批改时就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在写作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积极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把学生的“要我写”的心态改变成“我要写”的需求.
激励学生的写作动力,从作文教学来看,教师必须千方百计使学生感到有写作的需要,使学生感到有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非写出来不可.这样的情形中写出作文就是一种最佳境界的作文.为使学生感到有写作的需要又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励学生的写作动机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以新激趣.兴趣是促使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积极的特殊倾向,常由新异的刺激所引起,因而新的学习内容、新的教学方法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引导学生写新人新事、展示社会新风尚,用新材料,出新题目,让学生耳目一新,愿写爱写.以疑激趣.兴趣有一种令人探索的特点,有疑就能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兴趣.如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惊疑,启疑开窦,让学生想写爱写.以奇激趣.人的本性好奇,用奇能激发兴趣.如调动学生对写作对象的好奇,写别人意中所有笔下所无的东西.以美激趣。“美”的事物的刺激是激发兴趣的心里条件.学生渴求美、爱美,在感受美的时候,就得到审美愉悦的精神享受,增加兴趣.如从美的角度人手,把学生带入作文情境之中,愉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触发其情思,让学生爱美、寻美、写美,用最新美的文字来表情达意.以情激趣.兴趣同人们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带有浓厚情绪色彩.动情的东西令人向往,热爱的东西能产身生兴趣.“情者文之经”,“夫缀大者情动而辞发”,激发学生的感情,让他们情动于衷而言于外.用心理能力的发展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情感,为写作智力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激发情感和情绪是作文训练的突破口.从新、疑、奇、美、情等方面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既可单独运用,也可组合运用,还可综合运用,最终都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