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深圳西丽二中教师李云龙《秋意》散文一组》
出处:深圳西丽二中    作者:李云龙 编辑 小应   阅读次数:397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深圳西丽二中教师李云龙《秋意》散文一组

 

 

写在前面的话

   

    我在一座实际上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城市生活了近十年时间,竟然很难真正感受到五岭以南的至纯至美之处。我对此深怀失望,感到沮丧。我无法想象,一座城市居然可以没有自己的品格:四季的极不分明,显得十分暧昧;钢筋水泥的泛滥,凸现暴发心理;情色的撕开假面,见证媚俗文化;道德的不断沦丧,揭出精神贫瘠。   

    我觉出,我在这座城市或许会寂寞弹唱而终老一生。

    这让我对米兰•昆德拉的一段话有了深刻感受:“我讨厌听我的心脏的跳动:它是一个无情的提示,提醒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点数着。”

    这尤让我想起一个已经远逝的时代,一个远逝的山村。

    那里有我春风拂面的童年和绿荫匝地的故乡。

    我怀念生于兹长于兹的故乡。

    我怀念我的故乡,怀念我永以真实面目示人、永以朴直本原暖我的故乡。

    我始终坚信,故乡所拥有的原始、民俗的东西,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当中的一块活化石。

    山村有许多美好的事情,有许多散发泥土气息但绝对味道纯正的音乐舞蹈歌哭欢笑,有泪有痛但也有非常动人的容颜。

    我是怀着再现已经离当下社会远去的风情这一目的而写作的。

    我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有必要回味一下我们不受时风浸染的生活状态,让我们不致忘记自己从何处来应该到何处去。

    我们需要一种带着民族特征原生态的东西,来作我们的镜子,以使自己时时保持戒绝浮薄、沉稳内省、恭谨肃穆而不仅仅止于感恩的心理。

 

                                 

                                                         秋意(散文)

                                             (广东深圳)李云龙

 

                            一、秋天在我的血液里鼓荡

    秋天,在旧诗人笔下,多是悲歌的对象。但我的感受,全然不是如此。我觉得,秋是很能够展示乡间生活乃至草根阶层原生态的季节,尤其是江南的秋。我尽管在外漂泊多年,但我始终忘不了秋天的江南、江南的秋天。江南的秋,植根于我的灵魂深处,不可磨灭。这种永不褪色的秋光秋色秋意以至整个秋天,时时在我的血液里鼓荡。

                            二、秋老虎

    秋老虎,是江南乡间俗语,谓入秋之后的十八天左右时间仍然热得难以忍受。而狗们对这种热度无可如何心情的一种另类表达,便是无一例外地都要吐出几寸长的舌头,咻咻地喘着粗气。这种表达,加重了人们畏惧秋老虎的心理。

    江南自古多才子佳人缠绵的情话,这是不错的。但是人们容易熟视无睹的一个事实,是江南从来多暑热。而且,哪怕是已经入了秋的时令。秋的芽尖是奈何不了暑热尾刺的。夏日炎热肆虐惯了,不甘心就此败下阵来,于是借秋天根基不深时,反攻倒算,卷土重来。由于它与季节不合拍的声音,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之为“反秋”,而且正是因为它的来势汹汹,张牙舞爪,所以人们又将其形象地叫做“秋老虎”或者“十八个秋老虎”。从这个名称里,我们便可大略领教它的厉害。

    其实,立了秋,那种无法抵御的暑热终究已经有所消减,只是它的余威决不可小视。

    白天,是断没有凉爽可言的,不像人们在诗歌当中所吟唱的一样,道是“天凉好个秋”。热度还很有些古怪━━是那种贴着肉的燠热。

    太阳当空照着,依然把空气燃烧得滚烫灼人。尽管没有夏日那种极似夺命意味的炙烤,但皮肤的感觉决不会舒服。

    这种感觉,让人记起三伏天的深处━━最是酷热难当时,就算到后半夜,每一寸土地还只是烫脚,屋里的床是没法挨的。即使是竹板床,你一躺下,那床底下,就像有人在用炉炭加热一般,烧得你全身冒火,安生不得,哪怕你拼命摇着蒲扇,不到几分钟,你准会跳将起来,浑身业已汗透浃背。

    夏天撑着秋老虎的腰背,使秋老虎有恃无恐,尽管西风乍起,然而挟夏日酷热的威仪,秋老虎依然有着足以让你望而生畏的尖牙与肌腱。

    赣中名城吉安(古庐陵)乡间的夜里,热到狠处,人们便只能在树阴底下,闲聊着,以打发这难耐的时间。待到夜已极深,人们挡不住睡意,才不情愿地回到屋里胡乱躺下。

    有些年轻后生子,仍然受不了这份洋罪,便干脆从或远或近的各自家里搬出一床凉席或一张躺椅,三五成群,结伙放在打谷场上、村子的简易便道上(这种习惯实际上与城里人毫无二致,只不过城里人是躺在宽阔的林荫大道两边、居处不同而已),就着秋天的月色,呼吸着户外的乡土气息,一直睡到第二天的东方破晓。

    那些勤快的,一待晨光熹微,就能依生物钟自己到点醒觉过来,一个翻身,拖着仍然犯困的百十来斤,搬着凉席或躺椅,趿着鞋,沿道回家。

    而那些懒虫们,则非要等到严厉的家长吆喝几遍,才肯慢吞吞地挪动身体,眼睛依然难以睁开,最初的动作,是揉搓眼角边黄而硬的眼屎,继之以伸一个超级懒腰,然后才是嘟哝一声,“这么早就来叫,催命。”

    个别体质稍弱的,受不了这样的热补,那眼屎自然地便把两只眼睛糊住了,而要除掉它,则必须费牛劲。

    越是磨磨蹭蹭,家长便越是光火,吆喝声便越大。而那个被训斥的懒虫,就越是忙乱。于是,这秋便分别有了勤快的正剧效果与懒惰的喜剧效果。而秋老虎日上是从不瞌睡的,

最多只是在夜里凉快时打个盹,早上因为闲,所以它乐得躬腰缩背当起了看客。

    这个时候(当然也可以一直延续到秋深时节,甚至是整个农忙季节),男人们下地干活,最好便是能起个大早,赶着没有太大日头,光着膀子,撒欢似的割稻子、锄豆草、挖红薯、种油菜……筑渠修坝是暂时不干的,那要等到入冬季节。

    冬天寒冷,其它农活也歇下了,所以流大汗、出大力的事情,只能安排在北风劲吹的当口。

    那时候,不必喝烧刀子,就可以让你血脉贲张,让你筋肉鼓凸、痛快淋漓。

    汗水从古铜色的脊背上淌下,驱尽了蛰伏在体内的冬,加之以自己的劳动有了相当成果,得意逐走了疲累,嗷嗷吼上几嗓子,那才叫过瘾呢!

    而割稻子的活计,在诸多农活当中,是最需要体力的,也最能见出人的吃苦精神。

    几日前还泛青的稻子,转眼便是铺到天边的黄澄澄的无涯无际。

    呈现金子一般色泽的谷粒,促你下狠心地去连轴转。因为,你若迟缓了日子,那稻梗便要倒伏,不但割起来,大费周章,要付出成倍的力气,而且,流着金的谷粒还因为熟得过头,会给你来一家伙“土行孙”遁地术,让你疼进心窝子里头去。

    所以,无论有多累,男人们绝不会在需要自己使力气时,偷奸耍滑,一定是可着劲,拼着命,把这金色的秋争分夺秒地抢回来。

    记得六七十年代,江南(特别是江西吉安)的乡间,割稻子时,一般都是靠半机械脱粒的,少数是人工脱粒。

    全靠人工脱粒的,最为辛苦,两人抬一座大大的长方形脱粒谷桶,把谷桶反扣,前面一人用一个肩膀支撑着狭窄的桶沿,整只桶的重量便透过桶沿勒进肉里,头上是一再升高逐渐严厉起来的秋老虎白亮的眼,身上是淌成溪流的汗水,脚步踉跄,牙关紧咬;后一个人则脑袋伸进桶里,屈着背,眼睛只能盯着脚底下,向左向右张望都是白搭,除了桶壁,是再看不着其它景象的,清晰可见的只有前面伙计的两条频密迈动的腿,和曲曲弯弯的田埂,秋老虎的气味则弥散于桶内及四周的空气中,让人感受到它蹲踞时候的威严。

    起得更早的从来都是女人。女人和秋老虎之间似乎有着某种默契。女人燃起炊烟,袅袅的,直上青云之间,而微风往往在这个时候,顽皮地将这一炷一炷炊烟,吹成山间早晨薄而朦胧的雾霭,给秋老虎颈间围上一条乳白的纱巾。这是女人为秋老虎送去的一种温情问候。而秋老虎在这个时候,也从不让女人们浸在汗水之中,而是让山间清泉为女人们丁冬地奏一支抒情的乐曲。女人和秋老虎之间,便有了早晨的这段浪漫邂逅。

    江南在秋老虎的或留或走间,多了男人与女人各自的故事,也多了千年不老的传说。

 

                                 三、秋   

  

    自夏入秋,雁行迤俪划过天空。

    落叶乔木回应季节的呼吸,殷勤备至,衣装由绿而黄。在心里,她们开始续上新一圈年轮中未满的半圆。

    枯叶飘零,一时间,寥廓江天,似乎满是清凄。诗人愁思无限,只好吟一曲“碧云天,黄叶地”以状内心落寞情绪。

    然而,江南的秋是不会落寞的。

    叶子传达了秋所拥有的一种不输于春夏的美妙。

    秋的并不落寞,很值得注目的,恰恰是叶子的脱离枝干。

    叶子以死亡这种极端的形式,扑进秋天的怀抱,实在是缘于生命的一种约定。

    这种约定,一似物种起源的本身,温暖而神秘。

    在某个让人类至今仍然无法索解的时段里,阳光、水分、空气、单细胞藻……一路同行,携手齐集于地球表面。而海洋则成了生命的子房。

    生命着床于这颗在浩瀚宇宙当中悬垂的蓝色星球,使人对所有介质其时的相约而至生出一种永恒的敬畏、崇仰与怀想。

    这一切,都是那样不可思议而又无限美妙!

    是的,自然是美妙的,生命是美妙的。甚至,天道、人世轮回的悲伤苦痛,也掩不住这种生命去而复回、历久弥新的美妙。

    叶子的归于泥土,说到底,其实也正是生命的一种守望、融汇与呵护。

    当陆放翁慨叹于落红的“零落成泥碾作尘”时,老而枯的叶子把自己身体里的养分全无怨言地献给了母体,并且尽力准备为新生命让开一条通道。

    这是赤子之心。

    而令人震撼的是,这赤子之心所获得的物质形态的褒扬,竟然便是凤凰涅盘。这无疑是充满禅机的取譬。而这种生命的约定,也因此有了更丰富更深厚的内涵。从叶子纵身跳下的那个时刻起,她的生命实际上已经得到了无限延续。这种更替,或许正是生命的新陈代谢奥秘最为直观的一种注释罢?因为,这来与去,在无言之中缔结着一种妙到毫巅的心灵感应。

    叶子传达了秋所拥有的胜于喧嚣万类的气质和本色。

    秋的并不落寞,当在于她的沉静。而她的沉静,恰恰倾注于秋叶离开枝头的细节━━这是怎样生动的消逝、美丽的故去啊。

    秋卸去春与夏的秾丽,回复本色,淡淡妆,天然样,更显出高贵动人的气质。

    秋叶则将这种本色渗入厚重的泥土,使秋在地心酝酿着来年的日朗天青、风霜高洁。

    叶子在秋的怀抱里,率真、安详。

    秋阳耀目,叶子却不夺半寸光芒,只是悄无声息地为秋迸发出最后一点能量,让人感动。叶子把秋的意愿高举过顶,把秋的嘱托铭记于心。留在枝头,不作钟鼓馔玉之思;飘下枝头,不作金石振响之声。本自洁来还洁去。可不是的,叶子从来没有刻意要求过什么。她的来和去,都格外地朴实无华,同时也一样美丽。

    谁看到过叶子来时的不可一世?

    即使是在春天,叶子也从来不喜张扬,总是甘愿作着陪衬,总是愿意安静着。这不正是秋的品格么?

    叶子刚长出来的时候,只是一簇嫩绿的芽尖,紧紧闭合又无时不在努力伸展,就像婴儿般想拼力睁开眼。

    和风抚弄着经冬的树枝,树枝悠悠颤动,像煞母亲手里柔柔推送的摇篮,叶芽呢,在枝头随着如摇篮来去的节奏均匀地呼吸着,吐气如兰。而呼吸间,又分明可以辨出那只有在襁褓中方能闻到的初乳气息。当她舒展开的时候,满枝头的簌簌作响,是她由衷歌赞春天万紫千红景象的欢呼雀跃声。

    除旧布新,叶子自枝头萌发,见证了自然的伟力━━冥冥之中如此真实贴近却又无迹可求的存在。但她并不会因为这一点而生出任何骄矜,她依然只是沉静,直至生命仅能发出最后一丝微光。

    是的,她在春夏时节,没有半分炫耀,决不掠人之美,始终保持沉静的本心。

    入秋后,她依然只是顺应“草木摇落露为霜”的铁则,归于泥土,喜于沉静,安于寂寞,甘于付出━━飘落的秋叶,分明让人感到秋的素朴、火热与真挚。

    叶子传达了秋所拥有的胜于桃红柳绿的成熟。

    秋的并不落寞,还在于她的成熟,而她的成熟,与叶子的凋零俱来。叶子飘下枝头之日,正是硕果累累之时。叶子本可以分享这丰收的喜悦的,但她却心无旁骛,宁愿舍下上帝这甜美的回馈,只是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彻底献给人类,让秋的成熟干净而圣洁。

    叶子因秋而纯粹,秋因叶子而生动。有了生命的这样一种约定,叶是不会死的,秋也是不会落寞的。

 

 

                              四、月光下泊着的山村

 

    秋风里卧着的夜晚,月光下泊着的山村。

    露水开始下来。头发一点一点地湿着。秋意渐浓。眼角、眉梢、袖间、扇底、心头,映着秋、挑着秋、拢着秋、画着秋、藏着秋,秋便在身体里真实而深刻。

    秋风里卧着的夜晚,月光下泊着的山村。

    夜的山村半寐着,听任秋风用手指梳理天上的轻云,逗弄星星点点的野山菊,胳肢素面朝天的江河水……听任她一边走,一边唱着自度的谣曲,声音时起时伏,有疾有徐,由西而东,其中,间杂偶起的犬吠、虫声,显得悠远而宁馨……听任她穿过窗棂,在耳畔、枕间哼起眠歌,幽幽的、低低的、柔柔的……直到自己悄然入梦,直到在梦里仍然回味山村原汁原味又纯净美妙的夜色━━玉兔当空,月光如水,庭院当中,正是东坡笔下描画出的“月色空明,藻荇横斜”景象。

    夜的山村微醺着。

    山村是在月光中浮动的画屏,月光则是这画屏的布景师。

    画屏随月光的笔墨浓浓淡淡明明暗暗地呈现出丰富的层次。

    浓的是苍苍的峰岭,是高低错杂彼此独立或齐齐抱成团的农家院落,是院落中房屋与树木的投影,淡的是收割后干晾着的田畴、乡间的小路……明的是池塘水库,是蜿蜒的河流和穿过村子的会唱歌的清亮的小溪;暗的是山村的梦,是山村的喁喁私语。

    浓浓淡淡,是诗歌的韵脚,是散文的魂魄;明明暗暗,有秦章汉赋,有唐风宋雨。浓淡明暗,一样地风姿绰约,一样地低回婉转,一样地动人心魄。

    夜的山村沉醉着。

    山村的话语最是木讷,但山村的内心最是真实,欲望最是原始。

    山体的卧姿显出优雅的曲线,山村的目力日里夜里都可以抵达这每一处曲线,而夜里的注视最是深情,眼里的灼灼光华,穿透人的胸膛,令静卧的淑女耳热心跳。

    月亮春情荡漾,秋水一般的双瞳,毫无遗漏地将山村通体看了个够,自入夜到黎明。

    从天上投下的眼波,露出艳羡与妒忌,含羞中又藏些大胆、热辣与暗示。

    山村难免心猿意马,浮想联翩。

    山村念念不忘这奔月的嫦娥,后羿的妻子。

    尽管山村未必能够以诗意的语言描述嫦娥在广寒宫独处深闱,内心有怎样的伤恸;也未必能如文人墨客那般责吴刚不解风情,只知用斧子埋头砍着随斫随长的桂树,粗莽冷血;甚至无法体察嫦娥的真实心境,也难以想象嫦娥唯一的真正伴侣是玉兔;或许还要为玉兔时时捣药,撇下佳人形单影只、百无聊赖而纳闷……但这并不妨碍山村凭借自己的理解读懂月亮的眼神。

山村知道,作为旷世的怨妇,嫦娥缺乏什么,需要什么。

    而山村正好有着足够狂野的热情,有着无穷的精力,有着绝不作伪的强烈欲望,有着完全不必克制的冲动,有着可以毫无保留的雄性攻势。

    唯一使山村感到遗憾的是,天太高,路太远,攀缘没有梯子,所以,这时候,山村只能沉浸于出自本能的无限遐想之中。

    是的,山村绝对不会如穷酸秀才那般吟一声:恨不能乘长风扶摇直上!也绝不会到心事无法排解处,只暗自太息“身无彩凤双飞翼”。

    但毫无疑问的是,山村的身体语言,绝对会似火山熔岩一般燃烧奔流。而且,为了这眼神,山村当会长久地彻夜不眠。

    这就是夜的山村,月光下泊着的山村,你永远也读不完的山村。

    哦,秋风中卧着的夜晚,月光下泊着的山村。

    秋意渐浓。秋在身体里真实而深刻。

                                                200526  于南海波涛拍岸处


最后更新[2005-5-1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