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试题分析
文章标题: 《剑走偏锋的高考佳作:开在悬崖边的玫瑰》
出处:岭南闲樵 转    作者:赵永根   阅读次数:223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剑走偏锋的高考佳作:开在悬崖边的玫瑰

剑走偏锋的高考佳作:开在悬崖边的玫瑰

兴化中学 赵永根

高考话题作文文体的“松绑”给广大考生“剑走偏锋”提供了无限广阔的T型舞台。回顾近几年高考作文,既有传统意义上的记叙文、议论文,也有众多另类文体似灵剑出鞘。不妨将五年来的体裁另类的佳作简介如下:

  一、招标简介

如《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招标简介》(2000年)。作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名义,向全世界征求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文中法、美、中等国设计师的设计各具特色,不能不让人钦佩考生的机智和大胆。

二、调查报告

如《关于一块香蕉皮的终极报告》(2000年)。该文以调查报告的形式,用诙谐的语言对一块落点非常不理想,恰好落在赵、钱、孙、李四户人家包干区的边界处的香蕉皮的命运进行N种猜测。

三、病历(就诊)报告

  如《吴良心病历》(2001年)。患者:吴良心。身份:商人。临床诊断:诚信缺乏综合症。该报告内容包含望诊、把脉、透视、血样采集、基因鉴定、治疗方案、医生建议等。形式上看属于专业性的医疗诊断,内容却是抨击时弊。

  四、招生简章(启事)

如《愚人大学招生简章》(2001年)。该文煞有介事,包含招生对象、招生条件、招生专业等内容。专业设置有:圆滑系、吹牛系、马屁系、多疑系、见利忘义系等等。其中圆滑系,由系主任老狐狸执教,所开课程有:口是心非学、颠倒黑白学、说话拐弯抹角术等等。

五、会议纪要(记录)

  如《神州文学研讨会纪要》(2001年)。该文实录了董仲舒、韩非、赵姬、吕不韦等人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与表现,针砭当今一些出版商为了营利而迎合世俗的不良风气,以此诠释诚信话题。

  六、实验报告

  如《选择伟大心灵的实验报告》(2002年)。实验日期:二○○二年七月七日。实验目的:结晶出最伟大的心灵。实验材料:酒精灯、玻璃棒、烧杯、铁架台;乐于助人的心灵;贪生怕死的灵魂;同甘共苦的心灵。

  七、书信

如《给沙龙总理的一封信》(2002年)。本文构思精巧,匠心独运,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身份来一段真情告白,情真意切,语言流畅得体。

再如《致和珅的一封信》(2004年)。给近几年在电视荧屏上频频亮相的和珅写信,看似荒诞,却又有几分真实。 作者利用时空错位,亦幻亦真,亦庄亦谐,亦正亦反,以生动幽默的笔触,剖析了和珅肮脏的灵魂,使历史和现实巧妙地叠印在一起,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八、辩论稿(或答辩词)

如《旷世之辩》(2003年)。该文假想以感情亲疏决定对事物认知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无关为正反话题,然后用时光穿梭仪出钱钟书、范仲淹、韩非子、李世民、项羽、鲁迅等历史名人,让他们就此展开一翻唇枪舌剑。作者所选取的材料都是这些名人颇具代表性的观点和言行,简要而精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会参与进去思考这些问题。

九、访谈手记(笔录)

如《从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2003年)。该文以访谈手记的形式来演绎话题,模拟现场采访,便于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内容的铺展和话题的深入。不过,考生写作时要找准访谈的切入点,灵活展示自己的阅读底蕴和语文素养。 

十、书序(跋)

  如《杂》(2003年)。上海一考生别出心裁,以书序(写在后面的称为,也有考生写的)的形式来诠释话题,将高考作文的体例进一步拓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十一、日记

如《农夫的日记》(2003年)。该文以日记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感情亲疏对事物认识的主张,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真实感人。

十二、童话寓言

如《我的自述》(2004年)。独特的叙述角度,写的是狗眼看人,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十三、剧本

如《孔明挥泪斩马谡》(2003年)。这篇独幕剧抓住戏剧语言的特点,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既重情义更重法律的宰相形象。再加上必要的舞台说明,有很强的戏剧效果,使此文成为考场上的一道亮丽景观。

十四、网页设计

《用双眼看世界》2003年)。作者将丰富的素材用“网络个人主页设计”的形式展开,自然通畅,有耳目一新之感。

十五、产品使用说明书

《心灵天平的使用细则2003年)。五个内容,完全是产品说明文的套路。但“构件”中的“亲疏关系”“眼观”“耳听”“心品”等四套珐码,这就绝非普通的说明书了。严肃的话题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篇形式新颖,内容深远的说明文。

 十六、祭文

《祭弟文2004年)悲痛的真情叙述中揭示教育弊端,倡导创新思维与发展个性,两者结合很有新意。典范的文言文章与众不同,先声夺人,吸引读者目光。

十七、古体诗

《从军行》(2004年)616个字的史诗般的文言长诗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在作者的笔下流溢,句句押韵,字字精当,读来朗朗上口。

…………

上述高分甚至满分作文在外在形式上比较另类,不属于中学生作文的常规范畴。高考给文体松绑,体现了多元化的原则,这绝对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以前限制文章体裁的时候,确实没这么多体裁各异、内容丰富的佳作。

如今的高考作文的确存在着如下两个问题:一方面是考生表现主题的材料匮乏。父母离异、双亡,亲人去世,个人失学等现象,在考生作文中频频出现,反映出考生生活单一、阅读面窄、视野狭小、立意陈旧、随意编造的问题。不少专家、教师呼吁,要改变这一状况,高考作文无论是材料,还是立意都要独创、新颖。而另一方面,是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剑走偏锋、立意险怪,无论是写法,还是语言表述,甚至观点与传统有较大差异。

另类作文曝光之后,社会舆论一片叫好,似乎没有说坏的,以致一些学生误以为高考时采用一种新文体,就会获好评,即使得不到满分,也肯定会加上创新分。于是怪文体也就出现了,不符合任何一种文体的规范,成了四不像,写出的作文是内容与形式严重不符。文体怪异成了高考作文的一大误区。不知将来有没有考生用报告文学、拟新闻采访、电影剧本、相声、双簧、民间曲艺唱词(二人转、山东快书、天津快板等)……这样的表现形式来写作文。可我们注意到,一方面作文要求一定的字数,但另一方面评卷老师却主观地因为是诗歌就放开了字数的限制。而这对别的考生是不公正的。既然文体无所谓,字数无所谓,古文和诗歌又能获得额外关注,那么明年高考出现五言绝句,该怎么给分?

高考佳作中除体裁另类之外,还有一批语言另类的。最近几年,高考语文作文考试中出现不少古文写作现象。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动辄就给文言文作文来个满分。2001年的《赤兔之死》,令评卷老师拍案叫绝,给了一个满分,经阅卷专家的推荐、媒体的宣传,“剑走偏锋”的考生顿时名扬全国。这实际上给未来的考生树立了一个样板:既然文言可以得高分,那么何不专修古文,博得评卷老师的青睐,虽得不到最高,但至少也可赚个印象高分,岂不美哉?于是短短三年,陕西、北京、广东等地也追风似的相继出现高考阅卷组向考生、向社会推荐的文言满分作文,高考作文一时大有“古文运动”之势。其势之烈,连《赤兔之死》的作者都表示:“看到这么多用诗歌、文言文、散文诗写作的高考作文,并且有的还得了满分,如此会不会给以后的考生造成误导?今年有人用诗歌、散文诗,那明年会不会有人用骈体、十四行?”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满口的“呜呼唉哉”,满文的“之乎者也”,可这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吗,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吗,是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走向吗?如此大加肯定并宣介必然形成一种影响力,而对考生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从发表出来的满分作文来看,很少有中规中矩的,大多剑走偏锋,很容易让考生产生冒险心理。既然常规写法不能夺人耳目,那我就为了创新而创新吧。

那该如何看待“剑走偏锋”的高考佳作呢?这些文章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或历史、现实,或东方、西方,或童话、寓言,无所不有,或引用,或亲历,或推演,构思巧妙,事件感人。这一切,都说明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较宽的阅读面、较大的阅读量,观察仔细,思考深入,抓住了题目与材料的结合点。因此可以说这些另类佳作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如果不是小时侯数读三国故事、谙熟个中人物,《赤兔之死》是写不出来的。

至于文章的立意、观点,更是大可不必剑走偏锋。手法怪异,立意与公众道德、社会舆论相悖,那是非常危险的。有的另类文章是经过反复讨论才得高分的,那些没有经过反复讨论的呢?而那些构思巧妙、行文流畅、立意稳扎稳打,主题昂扬向上,让人读来浮想联翩,激动不已,甚至拍案叫绝,大家没有异议,公认为优秀作文、满分作文。二者比较起来,那条路更好些、更稳些,不是一目了然吗?

高考作文,需要力避新八股、学生腔,需要创新、出新,敢于形式上创新,也敢于内容上创新。但是,创新、出新,是在坚实的基础上的,是在稳中出新,是在主旋律中出新。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在遵守规则下的大胆而富有意义的创新。创新和重视规范两者间应该是统一的。剑走偏锋的高考佳作,只是开在悬崖边的玫瑰。让我们在花园花圃里培植更多更美的花朵。花朵,只要美丽,总会有人欣赏。

  

   


最后更新[2005-5-2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