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考纲研讨
文章标题: 《语文特级教师谈高考语文复习:按规律强化训练》
     阅读次数:218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语文特级教师谈高考语文复习:按规律强化训练

语文特级教师谈高考语文复习:按规律强化训练

岭南闲樵转自http://www.sina.com.cn 2005/05/23 20:51  新浪教育

 

    2005年高考在即,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备考,新浪网教育频道联合人大附中网校特别邀请了北京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200552319:00-20:00(周一)作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就高考语文复习冲刺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互动交流。以下是访谈实录:

北京市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我们请到了北京市人大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和大家一起探讨最后几天我们高考语文如何复习。我们看到老师有着非常辉煌的战果,我们看到04年你带的有72个学生进入了北大、清华,今年你有信心超越这个成绩吗?

  于树泉:这个成绩不应该是我的成绩,它是人大附中的成绩,因为我教的其中两个班是人大附中的实验班,让我教这两个班的语文课,考入北大、清华是理综、文综而不是以语文一科进入北大、清华。人大附中最近几年进入北大、清华的考生是一步一层楼。你刚才问到05年是否还会超越,我想人大附中肯定会在2005年更向前迈进一步。

  主持人:在我们节目正式开始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你觉得一个学生的成绩真正能够发挥出来,发挥出他的顶峰是老师的辅导比较多,还是学生自己的天资占更多的比例呢?

按规律强化训练 现代文阅读的重点抓分技巧

文言实虚词题详解 最后冲刺注意要点

  于树泉: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学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面。比如中考同等的学生,高中三年距离可能拉开很远,比如有的同学考入人大附中,另一个同学中考的时候两个人成绩几乎相等,但是他到另一所中学,三年之后参加高考两人的成绩就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学校的同学可能升入北大、清华,另一个同学的成绩可能远远不能相比,所以学校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

  人大附中提倡一个办学理念就是“尊重个性、发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祖国腾飞”。这个校训又落实到每一个教师的具体工作中,每个教师都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努力工作,这样学生的潜质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他的心灵很自由,他的潜力被充分挖掘出来,他就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实际上不单是高考的问题,是属于素质教育的问题,人大附中是提高素质教育的。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谈话应该不局限于最后的语文冲刺辅导,也应该谈一谈素质教育,如何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材。我想请问在人大附中这样优越的环境当中固然是好,如果一个学生在氛围不是很好的学校成长呢?

  于树泉:如果一个学生受教育环境不是十分理想,也就是说有一些干扰,这个学生就要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或者班级的学习氛围不是很好学生怎样提高自制能力,抵御那些不利于自己成长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把握自己,如果不能把握自己肯定使自己的发展受到影响。

网友:现代文阅读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克服现代文阅读?

  于树泉:现代文阅读是高考150分试卷中的瓶颈,瓶颈是非常狭窄的地方,很难通过的地方,它制约着学生高考取得好成绩。高考是选拔人才,它必定在题目设计上要有梯度,最后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觉得很容易,题设计的没有一点难度,这是不可能的。

  很多同学在遇到现代文阅读的时候都有为难情绪。我认为同学们应该抱着这样一种态度,战略上要藐视它,不要一看到现代文阅读,大阅读、小阅读,首先就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或者产生一种排斥心理,这样文章就读不进去了。为什么要藐视它?因为高考命题者选文章的时候肯定想到这篇文章应该大多数都能读懂,如果选的是多数考生都读不懂他就选失败了,所以不必害怕了,要相信这篇文章我肯定能读懂。

  再一个战术要重视它。怎么重视?首先应该有一些规律可循,应该先把文章大体读懂。第二步把题目读懂,很多同学是文章没读懂,题目也没读懂就去做题,肯定做出的题离所规定的答案相去甚远。读懂文章,读懂题目,很多同学是错在这两个地方。题目读懂以后,接下来是找准答题区间,这个题设在文章的第几段,第几行。答题区间找准以后就是顺序答题的原则,命题者出题的时候不会头上一句,脚上一句,肯定是按照文章的思路一步一步往上走,如果第一个题出在第一段,第二题就在第二段。找准区间以后按照顺序答题的原则往下走。最后在最近区间找答案。题设在哪儿?答案就应该在所设题点最近区间。最后以文解文,也就是答案就在文章中。很多同学就找不到,一是文章没看懂,二是题目没看懂,三是区间没找准,结果一给答案原来这么简单,这就是说战术上重视,读懂文章、读懂题目,找准区间、顺序答案,按照最后区间的原则把答案找到,然后根据要求或者整合或者提炼,最后以文解文,用文中的信息解答提出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一个规律。按照这个规律现代文阅读的难度就会有所降低。

  主持人:现在大家在讨论今年作文题的方向。一位网友说今年作文题很可能以和谐为话题,我认为颇有道理?你怎么看?如果出这个题目应该从什么角度写作呢?

  于树泉:这是我们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社会都很关注的问题,或者它应该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引起了很多考生的注意,这是很正常的。至于会不会命题以和谐为话题,那倒不一定。因为历年高考都是回避热点的,同学们要注意,比如香港回归的时候当年高考绝不出香港回归的作文,申奥成功的时候高考作文也不出申奥成功。高考作文是远距离辐射,选的点很小,这个点和现实肯定有联系,但是它不直接把题出在热点上,往往是这样。我觉得把题出在和谐上,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旦出了和谐怎么写呢?和谐这个话题的范围非常广,应该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天地万物、社会、自然、世界都有和谐。可以从这么几个角度考虑,一个是和谐的范围,比如说世界的和谐、社会的和谐、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又包括社会范围很宽,比如说农村有关农民问题的和谐。我们给同学出作文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写了《让农民奏响神州》,他说几千年的社会中国这幅画面最不和谐的就是农民问题,一直写到农民推翻资本主义大山翻身做主人,一直到改革开放,农民问题始终不能解决。现在中国政府要减免农业税,工业要反哺农业。比如还可以谈人与人的和谐,身体与心灵的和谐,诗词与现代生活的和谐,有的同学谈到京剧的和谐、相声的和谐,成功的艺术就是一种和谐。比如谈物质和精神的和谐,有的同学谈两岸的和谐,两岸关系很紧张,他谈两岸的和谐,两岸应该和谐因为我们同祖同宗。可选择的角度很多,再一个可以从和谐的条件来写,比如说信任与和谐,要想和谐首先需要信任,没有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人和单位,人和政府之间如果缺乏了信任和谐就不会产生。从和谐的条件,比如有的同学可以写“用法制天平创建和谐”,基于法制的基础才能产生和谐。还可以谈和谐的结果,和谐以后可以创造盛世。我们现在说太平盛世,真正的太平盛世应该是和谐的社会。和谐可以产生辉煌,一个单位和谐就能有辉煌,和谐可以成就完美。实际上真要出以和谐为话题写作文,同学们在审题立意上就比较容易了,因为它可写的范围、内容太宽广了,有广阔的天地供同学去驰骋。

  主持人:你刚才说高考历年是回避热点的。你也说这个题目的可能性不大,你能不能给预测一下今年的作文题目热点呢?

  于树泉:我历来不主导他们猜题,我觉得猜题,押宝有弊端,比如压在和谐上,有些同学就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和谐,高考题目一出来和他所想的距离太远了,他一下子就蒙了,就是疏于准备,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会造成这样被动的局面。所以我跟同学讲高考命题无论怎么出我想都和人有关系。都和人的素养、操守、道德、心灵、品质这些有关系。

  写作文无论怎么出题,我跟同学这样讲,不要恐惧,他出的题肯定是所有同学都熟悉的。因为这个题城市的孩子要写,农村的孩子也要写,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所有的考生都要写。所以命题者一定要考虑这个题无论哪个考生都不至于是自己的空白,根本没有可写。所以不必在老师高考规定在什么题上过于较劲,这往往不利。出什么题同学都能写好,要紧是都能够写好。

网友:我们作为理科生很难写出辞藻非常华美的文章,我们应该写些什么好呢?

  于树泉:理科生确实有的文笔非常好,另外理科生也有他的优势在于思维的严谨,往往写议论文的时候理科生比文科生更有优势。

  网友:议论文怎么能和现在的时事政治的热点结合起来,并且结合的很好。

  于树泉:议论文就是和现实结合,和生活结合,议论文就是直面生活,直面社会,写了三言两语就联系生活方方面面论证、分析、讲出道理。议论文就该这样写,有些同学恰恰相反,他不懂得议论文联系生活,我们的议论文里面应该充满生活气息,流淌着时代的活水。

  主持人:理科生的优势在于可以把这类写的结构很清晰,如果一篇文章充斥着华丽的辞藻会不会更不利呢?怎么利用华丽的辞藻达到成绩更高的目的?

  于树泉:语言是影响作文成绩的第一要素,但是不等于图有华丽的辞藻而没有内容,应该既有优美的语言同时又有实在的内容。应该是华实并茂的文章。

  网友:文言文在今年出题上所占比重会很大吗?

  于树泉:高考试卷结构、内容基本稳定了,不会突然文言文题分值大大提高,这是不可能的,或者稍有变化。

  网友:文言文如何复习?考试中如何回答可以有技巧的拿分?

  于树泉:全国试卷的文言文是四道题,北京试卷是五道题,都是一卷中比较容易拿分,文言文前10个选择题对同学关系不大应该拿分。高考语文想取得好成绩,前10题是必须拿分,文言文首先是粗通文意,以最快的速度读懂。有一个技巧选择题最后一道题,四个选项往往每一选项是针对这个文言文的层次,最后这道题就是对文言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结合最后这道题这段文言文内容很快基本上都可以看懂,因为它和四道题的内容是对应的,往往只有一个点是错的,最后这道题的90%以上信息都是正确的,学生如果会运用这道题很快就会理解这个文言文,这样做题就容易多了,文言文做题的时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如果读懂了,实词、虚词怎么讲就相对容易得多了。

  还有一个是选择出省略的一项,做这个题目的时候要注意省略的主语是什么,这个要看准。文言文一般都是传记性的,有一道题所有选项全都表现某人刚正廉洁,这时候要注意正面的题,但是有的是侧面写的,这就要排除,这容易造成同学的误选,注意这些点,答好文言文的题,应该是同学能多拿分甚至拿满分的题。

  网友:文言文中的哪些实词和虚词是比较重要的?遇到这样的题目如何回答?

  于树泉:文言虚词在考试大纲上有明确的规定是18个,命题的时候绝不会出这个范围,命题的时候文言文有一道虚词题,往往是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往往是上一个句子是试卷文段当中,下一个句子是学过课文的一句,往往是让你选出相同的一项或者不同的一项。这18个虚词我不一一列举了,同学们注意这18个文言虚词,看看每个文言虚词有几种用法,最典型的用法有几种。尤其应该注意它的特殊用法,一般用法同学一般都不会出错,比如“之”做代词,“之”做助词同学百分之百都不会错,“之”做动词可能就要出现错误了,“辍耕之垄上”,这个“之”是“到”做动词讲,这样的题同学们容易出错。这样完成这道选出意义用法相同或者不同就没有问题了。

  文言实词应该是太多了,重要的是哪些呢?一个是一词多义的词。这个词有多种讲法,这样的词应该留心。再一个是词类活用,比如名词用在动词,动词用在名词,意动使动用法,名词做状语这些特殊用法同学应该注意。至于说哪些是最重要的,这没有办法开列出来,就是常用的。

  网友:诗词鉴赏题有时候根本看不懂,这样的题目有什么技巧?

  于树泉:诗词鉴赏是高考试卷当中要求文学性最强的,这个题很多同学比较害怕。一个是读不懂,诗读不懂。再一个是题目也没有读不懂,所以答出的题简直没法得分。我去年参加北京市的试卷评论,我做了一个统计,北京市300份试卷里面这个题目得零分是100份,我总结第一是诗没有懂,第二题没有懂,第三诗大致看懂了,题也懂了,但是不会答题,不会切入,所以这是同学们普遍感到困难的题。

  办法也不是没有。第一力争把诗首先读懂,怎么读懂这个诗呢?首先看看什么题材。必须是边塞诗肯定写和战争和思乡有关系,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为代表。看看什么题材是边塞诗还是山水田园诗,如果是山水田园诗陶渊明、王维,这些诗都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自如、恬适的感情。还有思乡诗,还有羁旅诗,所以第一看什么题材,这有助于读懂。第二要看看是什么感情格调。同学们尽管有时候看不太懂,但是里面的感情格调是喜悦的还是悲哀的,是忧伤的是振奋的、昂扬的、向上的,还是低落的、暗淡的。把握了格调是第二步。通过这两步诗大体读懂了。第三点读懂诗是有密码的,有时候诗歌是有密码的。有时候题目就是密码。一首诗的题目,比如朱熹有两首很有名的诗,一个是《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轻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题目就是密码,有的同学不看题目,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问这个池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原来是有活水流进来了。一看题目你会豁然开朗,它不是写那个池塘,他是比喻,他比喻读书,读书就是不断的汲取精神营养,让知识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的注入自己的心田,滋养自己、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这样“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是说题目就是密码。

  第二个密码,很多诗是有诗眼的。比如说某年高考考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二字表达的是送别的惜别之情,这是典故,一看它就明白了是送别诗,这就读懂了。有的是里面有“愁”、“喜”,由一个诗眼全诗是什么意思就明白了,所以首先把诗读懂。

  主持人:谢谢于老师。

  网友:古诗文默写题目有什么好办法在最后几天有所提高吗?

  于树泉:这道题对北京考生来说是白给分的题,只要不出现错字、漏字、颠倒这个分就全得了。全国考卷的考生来说这个题也应该拿分,全国考卷默写题是三选二,有三句提示,让你写两句,有4分,我看了一下三选二的两句都是出自课本,只有其中一句是课外的,课外的就看积累了,没有积累无边无际大海捞针没有办法准备。但是课内要求背诵默写的保证不出现错误,这个分就白得了,这道题是最容易拿分的,窍门没有,就是下功夫去背。古诗文都是名句,背下来终身受益,那里面都有道理,都有激励,是人的精神营养,很多都是诗词有韵律朗朗上口。最后十几天最有用的就是把它背下来,这是白送的分。

  网友:文学常识应该如何准备呢?

  于树泉:文学常识列入了考试范围,不等于肯定要考,可能考察也可能不考察,但是同学必须做考察的准备。考察的时候它的命题方式有这么几种,一和背诵默写放在一块儿考,比如说苏轼名什么字什么让你填,然后他的诗句让你默写。第二种是和诗歌鉴赏放在一起考察,出的是白居易的一首诗,白居易字什么?我们学过他的什么诗,然后让你去鉴赏。第三种考察方式,两年之前出过选择题,四个选项让你选出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这三种方式都有可能。

网友:作文题怎么拟?如果作文题目拟的太活,会不会造成分数很低?

  于树泉:如果是让自拟题,必须有题目,没有题目是硬伤。题目是什么样为好,这要跟你写文章的题材,议论文的题目,往往应该很鲜明揭示观点,小说题目的特点是含蓄,散文的题目也可以写的很有文采很有诗意,题目拟好了以后可能是对句,有可以是一句名言,有可以是一个很有意味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反问句都可以拟题还是很重要的,题目就是眼睛。

  网友: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做完前面的题,最应该放弃哪一道腾出时间做作文?

  于树泉:语文试卷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平均一分对一分钟,平均分配就应该这样分配。但是同学情况不一样,有的同学做选择题比较快就可以腾出时间做好第二卷的笔答题,有的同学做第二卷比较慢,作文也比较慢,这就是取舍的问题,我觉得作文最少留50分钟,如果没有时间,没有时间构思,提笔就写,容易出现跑题,如果跑题满盘皆输。所以时间是保证,留5分钟打腹稿,一定做到胸有成竹再动笔,不要匆匆动笔,写跑题以后有的同学出了考场以后恍然大悟跑题了,兵败滑铁卢。

  网友:会不会出两个作文呢?

  于树泉:有可能性,但是可能性又不是太大,考试时间很紧,两篇作文都需要构思就太费时间。是不是绝对没有这种可能性呢?也不一定。

  主持人:如果一大一小,小作文怎么最快的构思呢?

  于树泉:如果小作文是让你写一篇说明文,你赶紧组织把意思说清楚。如果仅仅是一段议论或者一段抒情,这样的文字根据要求尽快完成,主要精力还是要在大作文上。

  网友:现在距离高考时间很短了,在最后一个阶段你认为我们应该在语文科目怎么复习?

  于树泉:很多同学都在问时间越来越紧,有的同学甚至问急急急,高考十几天前该看什么?可见急迫的心情跃然纸上。我觉得同学首先心情应该放平,越临近高考同学越急,按说也可以理解,但是心理应该调整好。因为你过于急,你头脑就不冷静,不冷静就不知道干什么,每天晃晃不可终日。如果从现在起,到高考前你每天晃晃不安,什么都干不下去,最后损失太大,最主要的是要静下心来。

  我说每临大事必有静气,静则思明,疑难尽释。短期内什么有效就学什么。你心要不静不下来,你就不知道自己差在哪儿,应该有针对性选择最差的地方去学。再一个积极准备、坦然面对、最佳发挥,舍我其谁。最后几天最好的办法把上高三复习以来的东西做整理,高三以来的综合练习,你现在一套一套做练习已经没有用了,现在不是大量做题的时候,现在是需要回头看,把做过的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分出板块,比如说综合练习、基础知识、文言文、大小阅读、诗歌鉴赏、文学常识默写,有这几个板块分头整理以后,回头看看,想想自己哪块最差,哪块最有用。短期复习背诵默写是最有用的。依据两个原则,最有用的,自己最差的,平心静气的总结得失找出经验教训为冲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这是最明智的做法,心踏实下来,急是没有用的,越急反而适得其反,只有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高考前才会每一天都有收获。

  网友:拿到作文之后看到题目就没有思路。怎么样才能把题目审清楚,和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找出练习,迸发出灵感?作文的开头、结尾有什么技巧吗?

  于树泉:打开思路很重要,如果是话题作文,如果给的一个概念,打开思路的关键,比如说给了一个话题“和谐”,你可以谈和谐和信任,把一个词语变成一个短语,这样思路一下就打开了,你要谈的是和谐和信任的感到,你也可以说和谐创造奇迹,把话题变成主谓短语,这样思路一下就有了角度。

  开头要短,简洁、明快,两三行就入题,让写800字的文章,有的同学4500字还开不了头。结尾也要斩钉截铁的结尾。而且作文一定要避免硬伤,有的同学说平时都写不好,高考怎么办?我认为能够发挥出平时水平就是成功,要紧的是不能出现严重的失误。比如说开头跑题,文章一下跑题了,或者立意的时候内容消极、思想阴暗,或者说文章空洞,考试说明规定是要写言之有物的文章,另外要仿制乱编虚假的故事。另外要注意卷面一定要清楚,不要潦草。另外结构一定要完整,文章一定要写成篇,再就是字数要够,这些都属于硬伤的范围,一旦出现硬伤丢分丢的很重,进考场前不出现硬伤,非常稳妥,完成一篇你平时能达到的水平就是成功。

  网友:文言文断句如何做?

  于树泉:文言文断句的办法首先这段文字大体读懂,另外要借助一些文言虚词,比如句末的“者、也、焉”,有的同学断了以后根本讲不通,断句比翻译容易得多。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访谈就要结束了,老师再和我们网上的考生讲几句吧。

  于树泉:考前这十几天同学们最重要的就是把心态调整好,心态一定要稳,平心静气,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脚印每天有条不紊的做一点儿东西。不要什么都想抓到,有针对性的去做,稳稳当当的去做。另外生活要规律,身心也要调整好,这样才能为进考场冲刺做好各方面准备,所谓蓄势待发,以翼充天。这个势包括心理的、知识的各个方面,不要把自己搞的疲惫不堪,祝同学们高考取得成功。

  主持人:谢谢于老师,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结束,感谢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感谢于老师,感谢人大附中网校的支持,再见!


最后更新[2005-5-2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