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试题分析
文章标题: 《仿句答题四步曲》
出处:王晓菁编辑    作者:苏永奎   阅读次数:287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仿句答题四步曲

仿句答题四步曲

广元市朝天中学 苏永奎

近年来的中考题型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稳而少变。这种稳而少变的命题格局,在很大程度上给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老师们提供了以练制胜的方便。他们常常针对考点和题型设计进行专项训练,有的放矢,各个击破,用以不变应不变的原则迎战高考,并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了很多先进的、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技巧,让诸多同行们从中受益。
   
在此,笔者也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专门谈谈仿句训练的一般方法。
   
仿句是近年来中考题型中的常考内容之一,通常占3~6分,分地区、分内容不等。在题型设计上如果说有变化,也大多是答题要求(如变仿句为改写、续写)、取材范围等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大同小异,教师和考生们完全可以从练仿句入手,静中求变。
仿句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分支,说穿了,是扶着考生走路,教着考生说话,引导考生作文。给你一个例子,就是给了你一个思维和组句的模式,然后你照着这个模式来,不是鹦鹉学舌,而是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全看考生的悟性。
但写作一方面是练出来的,另一方面却离不开教师必要的思维和技巧的指导与点拨。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君一语,茅塞顿开,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单就仿句来说,我们归纳了四步答题技巧,简称四步曲
   
第一步,分析格式定方向。
   
每一个仿写题抛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分析,这个分析出来的基本格式,就是我们仿写句子的大致方向。比如下面这道考题:
   
1:以我国自然景观为例,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巍峨的喜马拉雅山,犹如一位昂首挺立的巨人,屹立于广阔天地之间,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
熟悉这类考题的学生一看就知道,考题例句的基本格式是:对象+比喻+描述+评价,即先抛出明确的写作对象,再对这个对象使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然后根据需要选准角度进行描述,最后对对象作出切实而中肯的评价。四个句子简明生动,意义连贯,构成一个完整的表意整体。明确了这一点,考生答题就容易多了。
   
2:在横线处填上两个恰当的分句,使它与所给的例句句式相同,但所举例句的内容必须是正面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又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若 ?假若
分析这个例句的基本格式就是假如当初++能(两个四字词)+何至于……(两个四字词语)+疑问语气。这里强调两个四字词语,是因为在这样的语言组合中,使用相同格式的句子可以使结构整齐,语势连贯,达到极强的表情达意的效果。当然,如果因为表意的需要,确不能做到这一点,这里也无须刻意追求。
   
第二步,看清要求选题材。
   
通过分析,把握了例句的基本格式之后,下一步就是看清题目要求,准确选取题材。比如上面的例1,考生单看例句,很可能在答题的时候马上想到一个写作对象:万里长城。但细心的考生是不会这么盲动的,他很快会否定这个题材,因为他看到了题目的要求是以自然景观为例,万里长城不是自然景观,当然就不在仿写之列。再比如例2,一些考生单从例句入手写句,想到了假若当初毛泽东不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转战大西北,又何至于能取得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呢这一中国革命的重大史实,自己非常满意,殊不知,这个答案也不符合答题要求。句子写得对不对暂且不论,单看题目要求它就在被淘汰、被否定之列。题目要求所举例句的内容必须是正面的,而仿句中的正好与之相反,所以,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求考生关注例句格式中的字。除此之外,单就例2说,只关注题目中的要求是不够的,还要关注例句中的要求。例句首句是一个总起句:历史是一面镜子,这就规定了后面的仿句必须围绕历史选材;例句的第一个分句写的是历史人物商纣王,这也有意无意地暗示了考生只能写历史上能够影响历史发展、演进的帝王将相,而不是平平常常的小人物。有学生写:假若我当初能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又何至于落得个贪玩好耍、不求上进的坏名声呢?这个句子的工整与否、好坏如何暂且不论,单看他的写作对象就与仿句要求相去甚远,这显然是不成功的。
   
第三步,拓宽思路广猎取。
   
把握住了仿写的基本格式,看清了题目的写作要求,第三步,就是拓宽思路,广泛搜寻适合仿写要求的对象和内容。比如例1,自然景观中,除了喜马拉雅山之外,还有很多的大山大江大河,都可以成为写作题材。有同学想到了奔腾的黄河宽阔的长江广阔的蒙古大草原,甚至想到了初中教材中的温柔的南广河等等,都是符合要求的写作题材。而例句2中,除商纣王之外,历史上有名的、可给后世以借鉴的君王还非常多,如南唐后主李煜,蜀汉后主刘禅,蜀汉名相诸葛亮,一代名臣文种……都是同学们很快便能想得到的历史人物。只是在实际造句中,大家发现李煜和刘禅在很多方面类似,如他们都不能亲贤远佞励精图治,却都落得了国破身囚辱为臣虏的结局。所以,二人取其一,最好不同时选用。
   
第四步,炼字炼词求精工。
   
炼字炼词的功夫,不单是在作文中需要,仿句中也同样需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功夫在仿句中体现得更为直接,更为明显。与例句的和谐一致,结构匀齐;分句间的意义连贯,逻辑严密;用字用词的简明准确,不重复啰索,都表现为炼字炼词的功夫。在例1中,如果我们仿写出这样的句子:奔腾的黄河,像一个年轻强健的运动员,奔驰在运动场上……”,这很显然缺少字词锤炼的功夫。开始用了奔腾,后面再加奔驰,无论如何是有些拗口的。从分句间的逻辑联系来看,说运动员奔驰在运动场上是可以的,说黄河奔驰在运动场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该句的主语是黄河,所以仿句欠准确。如果对应例句中的屹立于广阔天地间,将其改为驰骋在辽阔土地上,就比较妥贴了。例2中,如果学生在仿写时老是重复使用例句中广开言路察纳忠言身败名裂葬身火海这一类词语,就不但使组句前后重复啰索,缺少文味,而且可能违背史实,闹出笑话。比如我们仿写成假若当初项羽能礼贤下士,知人善用,又何至于落得个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结局呢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换成假若当初项羽能广开言路,察纳雅言,又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可悲结局呢就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了。所以,炼字炼词不单是一个语法和组句的问题,还同时是一个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学生只有在广泛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文字,才能仿写出成功的句子。


最后更新[2005-5-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