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想“伟大”的作家很危险﹖》
出处:qbs001转载自香港《大公报》    作者:牧野   阅读次数:194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想“伟大”的作家很危险﹖

想“伟大”的作家很危险﹖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依此类推,不想当伟大作家的作家当然也不是好作家。中国是世界上作家最多的国家,其中想「伟大」的作家自然也不少,可是,如今你要当心了,著名作家王蒙告诫大家,作家想伟大是很危险的,因为作家不自杀就很难伟大。

王蒙不久前在广东中山大学就中国当代文学问题进行演讲时,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中国作家为什么伟大的不多?」然后自问自答:「就是因为作家自杀的太少了」。那么为什么自杀率越高越容易出伟大作家呢?王蒙给出了两条原因:一是「创新就像一条疯狗一样追著我们」;二是「精英意识会让人走向孤独」。这两点,都会让作家感到痛苦和压力。(《中华读书报》四月二十日)

这话虽然有点「骇人听闻」,但也不无道理,有相当的统计数据支持。屈原投汨罗江而死,王国维投昆明湖而亡,徐迟跳楼自尽,三毛县梁自杀,还有自杀于十年动乱的老舍、傅雷;国外自杀的作家更多,美国的海明威,日本的川端康成,英国的伍尔芙,奥地利的茨威格,前苏联的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还有最近自杀的美籍华人女作家张纯如,他们都堪称伟大或近似伟大。

不过,相比较起来,还是伟大而没有自杀的作家更多。著作等身的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一鸣惊人的歌德、高尔基;才华横溢的莫泊桑、大仲马;出手怪异的卡夫卡,加西亚?马尔克斯等等,他们不仅都没有自杀,甚至连一点自杀的念头都没有。即便不得不告别人世时犹自恋恋不舍,八十三岁的歌德在弥留之际,尚喃喃自语:「打开百叶窗吧!给我光,更多的光!」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伟大,不影响他们拿诺贝尔文学奖,问鼎龚古尔文学奖,进先贤堂。

或许,自杀也确实能给作家的「伟大」多少增加一点份量,但如果生前没有什么象样的作品,你就是自杀一百次,恐怕也难以「伟大」起来。海明威的确是自杀的大作家,可是倘若他没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那样的力作,没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那样的巨著,那么,不论他是用猎枪自杀,还是上吊、跳楼,都不会让他有丝毫伟大。

平心而论,这些年来,中国的确没有出现大家一致公认的伟大作家,不知道这是否如王蒙所言与「作家自杀的太少」有关。说也是,近些年来就没有听说有中国作家自杀的消息,反都在积极地朝著健康长寿努力,张中行已九十七高龄,巴金先生更是昂然挺进百岁大关。就是走了一个王小波,还是事出意外。

当然,王蒙之言不过是笑谈,想来大家都不会太认真,更不会有哪个作家听了这番话,就「顿开茅塞」,为求「伟大」而以生命相殉。退一步说,如果自杀真的是作家「伟大」的前提,那么,别忘了「伟大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奉劝各位作家,不伟大也罢。

作家想伟大是好事,但千万别走旁门左道。还是马克思说得好: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文学创作也是科学,在这条道路上,只有扎扎实实,埋头苦干,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卧薪尝胆,甘于寂寞,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才能写出真正有价值有份量有影响的精品佳作。到那时候,洛阳纸贵,争相传诵,你不想伟大都不行。


最后更新[2005-5-3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