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高考试题
文章标题: 《2005年高考语文示范卷》
出处:岭南闲樵 转      阅读次数:348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5年高考语文示范卷

2005年高考语文示范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蛟龙 搅拌 焦虑 娇生惯养 心存侥幸

   B.鸿鹄 辜负 箍桶 沽名钓誉 呱呱坠地

   C.萧瑟 塞责 晦涩 不事稼穑 十恶不赦

   D.觊觎 茱萸 墙隅 尔虞我诈 滥竽充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逸事 座右铭 集腋成裘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B.脉膊 口头禅 未雨绸缪 打破沙锅问到底

   C.羁拌 破天荒 唇枪舌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D.跳槽 磨洋工 声败名裂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的诗作大多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流露着凄惘和 的色彩,但也有一些作品内容健康,格调明朗。

   ②读者在阅读文章时最关注的,往往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当他们的亲身 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撞击时,就可能诱发对生活的思考和分析。

   ③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是对台海地区 亚太地域的和平稳定构成的重大威胁。

   A.神秘 经历 / B.神秘 体验 /乃至

   C.神奇 经历 /乃至 D.神奇 体验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一地区恶劣环境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明末清初时期,随着人口入迁和矿业开发,这一流域的植被就渐遭破坏。

   B.读者读了欧•亨利的世界名著《麦琪的礼物》后,总会觉得一股人生的苦味猛地涌上心头,使人对这对苦难中相濡以沫的夫妻充满了同情。

   C.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D.不改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而企图通过教材的修订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对于改变语文教学的应试现状是毫无裨益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感。

   B.牛玉儒一生之所以能做到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源于他不忘本色,奋发进取,虚心学习,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C.适当搞一些排行榜,对于推介精品、引导时尚、繁荣文化市场,谁能说未必没有一定的好处呢?

   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近视与阅读的复杂关系

   近视是一种颇为神秘的现象,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切地说出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关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在近视比较严重的家庭里,近视确实能够遗传,可是谁都搞不清楚内在的原因。最近,美国眼科医生道格拉斯•弗雷德里克又重新提出丹麦眼科医生恩斯特•戈德史密特早在1990年就提出的理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戈德史密特医生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他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芬兰北部的拉普人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纯朴环境中。他们捕鱼狩猎,只有在织补渔网和吃鱼的时候才会近距离地看某个物体,眼睛不需要经常地调节焦距,因而不易疲劳。那时候,芬兰北部的近视率只有1%。后来,拉普人的孩子开始读书写字,到1982年的时候,这一地区的近视率已经上升到12%。这就是戈德史密特医生最早提出的“阅读使人近视”的理论依据。

  

   现在,弗雷德里克医生再次提出这种看法。他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说:“有关的新数据表明,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

  

   很多戴眼镜的近视患者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是不让他们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或者行驶的汽车上读书的,也不让他们把书拿得太近,可是他们照样得了近视。他认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

  

   像在他之前的许多医生一样,弗雷德里克医生的结论也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原本视力很好的土著居民,在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之后逐渐开始近视。而且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譬如律师、记者、医生和经常使用显微镜工作的人就比农民更容易近视。

  

  

   但是,这个理论也有不能让人信服之处:既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容易近视,既然近视与眼睛的调节有关,该怎么解释在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了,而有的人却没有呢?

  

  

   当然,近视还和遗传有关。有专家认为单卵双生儿比同卵双生儿更容易近视,而且父母眼球的折射疾患比较容易遗传给孩子。如果父母近视,即使他们的孩子年龄尚小,还未出现近视,可是比起那些父母不近视的孩子,他们的眼球已经被拉长了。

  

  

   实际上,在生命孕育的最初阶段,一切就已经注定了。几乎在母亲怀胎不到三个月的时候,胎儿的眼睛就已经完成了它的生长过程。在这个发育阶段里,感染、早产或不正常的光线等因素都有可能使胎儿的眼球纵轴过度拉长,从而埋下隐患。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或许将来近视患者不必再戴眼镜或是做手术,只需吞几粒药片,就能治好。

                  (选自《参考消息》)

  

   6.对文中有关戈德史密特和弗雷德里克两人观点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戈德史密特先提出“阅读使人近视”的观点,弗雷德里克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B.戈德史密特只是以他所观察到的一些事实为根据提出观点,弗雷德里克提出观点时,既立足于事实,又有理论分析。

   C.弗雷德里克认为,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和眼睛的注视方式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因而他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D.弗雷德里克不仅指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而且指出近视还和遗传有关。

   7.对第5自然段中“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近视的患病率相应提高,近视的程度也相应加重。

   B.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更懂得保护视力,因而近视的患病率相应降低,近视程度也相应减轻。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阅读时间更长,近视的患病率相应增高,但他们眼睛近视了能积极治疗,近视的程度未必加重。

   D.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人而异,不宜作机械的判定。

   8.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的理论并不能解释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有的却不近视的原因。

   B.导致近视的因素有:过早阅读,遗传,怀孕的母亲感染、早产或受到不正常的光线照射等。

   C.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近视能够遗传的内在原因、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都是有待科学家研究解决的课题。

   D.治疗近视眼的前景可以乐观,将来近视患者通过服药就能治好,不必再戴眼镜或做手术。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近视患者中绝大多数与父母近视有关。

   B.长时间阅读和写作的学者、编辑、律师等人鼻梁上架眼镜的居多。

   C.重视用眼卫生对预防近视有作用,只要这样做的人就不容易近视。

   D.科学家至今尚不能说明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因而近视能够遗传的说法只能是部分地符合实际。

  

   第Ⅱ卷(共111分)

  

   四、(2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5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若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14.将下面文言文部分,用斜线断句(3分)

  

   帝。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6、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①此诗写于清乾隆十七年作者赴陕西任职途中。②马嵬: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二十五里处。杨贵妃即葬于此。

   1)诗中“长恨歌”亦即唐朝诗人__________的名作《长恨歌》;“石壕村里夫妻别”一句化用了诗圣杜甫的《__________》中的内容。

   2)作者说,写此诗是为了“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请结合全诗,简析该诗的思想感情。

  

   答:

  

   17、在横线上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

   2)独自莫凭栏。_______________,别时容易见时难。___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3)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桂枝香》)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三峡石

  

   石不能言最可人,我虽非爱石一族,却也收藏了几块观赏石,大者如立于庭院的太湖石,小者如置于窗台的钟乳石,闲时偶尔看几眼,也是一种消遣。太湖石有几分像吼狮,为我镇守小院;钟乳石则酷似一只小狗,黄毛卷曲,招人怜爱。此外,便是书桌上一块浑圆的浅灰色砾石了,外观平常得很,除却一白一黄两条黄黄的石纹而外,便乏善可陈了。其实是不可以将其归类于观赏石的,但我却颇有些偏爱,因它来自长江三峡,且是我亲手从江边捡得的,放此便有了纪念意义,我称它为三峡石。

  

   发源于喀拉丹东雪山的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来,在西起奉节白帝,东到宜昌南津关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切开崇山峻岭,夺路东下,两岸峭壁插天,高峰入云,峡内急流汹涌,涡洲翻腾,云飞雾绕,景象万千,以雄、险、奇、幽著称于世。于今更因修建三峡大坝工程而为全球瞩目。

  

   巫山小三峡是长江三峡支流大宁河下游在巫山县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峡中碧水湍流,竹木葱茏,猿啼声声,野趣横生,有山皆翠,有水皆绿,有峰皆奇,有泉皆飞,构成一条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廊。那些秘存千年的巴人悬棺、大昌古镇、古栈道,又是一幅独特奇异的人文景观。

  

   于重庆乘江渝轮顺流而下,进巫峡之前,船泊巫山港。仿佛是华彩乐章之前的一段舒情慢板。旅行社组织乘客游览小三峡,旅游车迟迟不来,等得不耐烦,便独自去依江而筑的山城内闲逛,领略古镇风情,无意间发现一处石壁前张挂着数十幅照片,驻足观看,刚读毕前言,便觉胸中顿热!这组照片是该县新闻工作者对“天坑” ——下庄村民修路事迹的现场报道。下庄位于著名的三峡神女峰背后,地貌极其特殊,不知“天坑”在地理学上是什么名称,但却很形象。整个下庄位于深达 1000 的坑底,四周悬崖峭壁,若刀削斧劈,直立无隙。历代下庄人在坑底自然繁衍,靠五谷杂粮,自给自足,延续至今,尚有 300 余人。除少数青壮年曾经攀崖上了坑沿,到过巫山悬城外,绝大多数人至今尚未曾出过村。因了地理原因,电视信号无法覆盖,村民亦不知电视是何物。生产资料运不进来,农副产品销不出去。缺医少药,生老病死率由天命。儿童无法入学,所有的村民全是文盲。井底之蛙原本形容目光短浅,借用于下庄,恰能形象描述其生存环境。下庄,一个几乎完全被现代社会遗忘的角落。下庄人渴望见到外面的世界。展览照片说明文字中有一粗略统计,50 年来,下庄人因攀崖山村,摔死 183 人,伤者无算!现任村长从三年前开始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路,于今,一条蜿蜒小路已逐渐盘旋向天坑边沿。巫山县的新闻记者们腰系登山安全带,下到坑底,用相机记录下了下庄人这泣天地,惊鬼神,在峭壁上开路的英雄业绩。其中一组照片尤为动人心魄:一名男青年用麻绳拦腰捆住,悬于峭壁,抢锤凿石,一缕阳光从峰顶斜射过来,形成侧逆光效果,恍若为这位年轻的勇士酷似一只凌空翱翔于峰峦间的山鹰矫健身影镀上一层碎金!组照第二幅画面,却是几天后,这位青年不幸从悬崖摔落,壮烈牺牲的现场纪实!组照之三,全体下庄人披麻带孝,以民间原始葬仪,为英雄青年送行。组照之四,牺牲青年的妻子背着刚满周岁的遗孤,在筑路工地上为村民做饭,柴火映红了甜睡在母亲背篼中的婴儿的小圆脸……这些照片,几乎每一幅都是在向人们讲述着下庄人渴望走出“天坑”的悲壮故事。最后一张照片,实录巫山县长到“天坑”边沿看望下庄村民,憨厚老实的村长双腿跪在县长面前,文字说明写道:下庄村长万分感激县长的关心,他说:“下庄人做了这么一点事,竟惊动县上领导……”此刻,一股难言的酸楚忽然袭来,眼睛立即潮湿了!我无法揣测该父母官此时面对跪谢他的子民们是何感想……

  

   接送江渝轮乘客去小三峡的旅游车早已开走,我失去了一次领略大自然美丽风景的机会,但我无悔,于心灵上,我获得了一次圣洁的洗礼。在余下的时间内,我到江边漫步,无意中拾到一块圆圆的石头,一白一黄两条石纹正面横贯,我便遐想,白的是长江,黄的是黄河,长江、黄河、祖国的母亲河啊!祖国,你什么时候才能在幅员辽阔、东西部明显倾斜的国土上,完全、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阴影?让所有生活在“天坑”的“下庄人”,走出“天坑”,沐浴新世纪的甘霖?

  

   夜半,江渝轮近三峡大坝。遥望工地上灯火璀璨,我抑郁半日的心情亦为之消弥,三峡库区的明天终将会如这灿烂灯火一样地辉煌,我相信。

  

   小小的三峡石如今置于我的书房案头,写作时,我用它镇纸。

  

   (《散文选刊》200412期)

  

   18、作者在叙写“天坑”下庄前用两段文字描绘景物壮美的三峡、小三峡,为什么?(4分)

  

   答:                               

  

   19、本文让照片“说话”是一种艺术匠心。你认为所选取的“组照”中,哪一幅更具有艺术魅力?为什么?(6分)

  

   答:               

  

   20、我失去了一次领略大自然美丽风景的机会,“但我无悔,于心灵上,我获得了一次圣洁的洗礼”,如何理解?(4分)

  

   答: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以“三峡石”为题,既表现对三峡石的珍爱,更表达对三峡人的敬爱,可谓一石双“鸟”。

   B、首段写三峡石“不可归于观赏石”,末段写“写作时,我用它镇纸”,表明作者的鉴赏力和“物尽其用”的能力。

   C、第5段最后的抒情性议论文字,起到了以小见大,升华主题的作用。

   D、文章首尾呼应,各段文字繁简有别,但各得其宣,各尽其妙。

   E、这篇文章联想久远,感情充沛。写人叙事,文笔细腻,运用了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感染力。

  

  

   六、(12分)

   22、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3分)

   第一题:上下五千年,经多少反复,唯有今日,风调雨顺家家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像红烛发热发光,照亮他人,燃烧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用饱含深情、简洁优美的语言,为高三年级告别母校篝火晚会“悠悠骊歌”的主持人写几句串词,引出下面的节目。(不超过60个字)(4分)

  

  

   下面请听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24、左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请用简明、准确的语言阐述其含义。(5分)

  

   答:

  

   七、(60分)

  

   25.阅读下面一则文题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父子俩驾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水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树叶,眼看就要翻了。儿子惊慌失措,这时父亲发话了:快往船舱里灌水。当船舱里的水位达到一定程度时,奇迹出现了小船不再摇晃。某农村妇女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着几个年幼的子女。她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还必须超负荷地干活,虽然人很老相,但身体健康。她没有时间生病,也不能生病。而正是这种负荷让她坚定而健康地生活着。

  

   行船如此,生命也如此,负重的生命或许更有韧性,更为健康。适当地给自己的生命负点重,这样或许活得更有意义!

  

   请你从“负重”“生命”“健康”“意义”等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作为关键词,自行组合命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行组合命题时可以增加相关词语。②文体自选。③立意自定。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

  

   2005年高考语文示范卷参考答案

  

   1DD全读yú;A搅、侥读jiǎoB鹄读hú,其余读gū;C赦读shè,其余读sè)

   2AB膊—搏;C拌—绊;D声—身)

   3B(神奇:非常奇妙;神秘:使人捉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①应用“神秘”。体验:亲身经历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比较强调主观的感受。经历:亲身见过、做过、遭受过,比较强调客观的过程。②强调主观的感受,应选“体验”;③句中两个“是”字领起的内容是并列关系,应该用“也”字来连接,“台海地区”“亚太地区”范围由小到大,是递进关系,应该用“乃至”。而“更”和“和”分别表示递进和并列,与③句及两个短语间关系不合)

   4C(“毁家纾难”是捐献全部家产来解除国难的意思,句中可改为“家破人亡”)

   5BA“加强”与“紧迫感与主动性”搭配不当,将“加强”改为“增强”。C多重否定不当,课讲“谁能说……呢?”改为“未必没有一定的好处”。D句式杂糅,“是因为……”与“……所造成的”不能混用)

   6CA项“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是戈德斯密特1990年提出的理论。B项戈德斯密特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B项第一句说法不对。D项弗雷德里克并未提出近视和遗传有关。

   7A

   8D(原文说“或许将来”“就能”,D项意为完全“能”,成了必然判断,故错。)

   9BB项句中所说的人必然都是过早阅读的人,又是长时间阅读的人,这部分人最容易得近视,此说法合乎事理,也为实际情况所证实。A项近视能够遗传不等于近视的人绝大多数都与父母近视有关,文中拉普人的例子便说明此点。C项“只要这样做的人”中包括着父母都是近视的人,他们即使重视用眼卫生,仍然会近视。文中第四段对这问题说得很清楚。D项①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的理论是基于事实的,有大量的实例在,不能说“部分地符合实际”。②D项前句推不出后句,前后两句构不成推理的逻辑关系。)

   10D 11A 12D 13C

   14.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若天帝。

   3分,错三处减1分)

   15.①苏秦出使到楚国,到了几天才被楚王接见。谈话结束之后,苏秦就向楚王辞行。(4分)

   ②如今让我吃宝玉一样贵重的东西,烧桂木一样的柴草,通过鬼一样的诣者,见天帝一样的大王。(4分)

   16.(6分)(1)白居易;《石壕吏》(2分,每处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得分)

   2)要点:同情百姓的悲惨遭遇,具有君为轻,民为贵的民本思想。(要点3分。阐述清楚、充分1分。)

   17.(4分)(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春去也(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给分)

   18.用强烈的对比(反差)的手法,为叙写下庄人因此努力奋斗改变现状,争取完美和谐的业绩张本。(4分)

   19.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例如:第四幅,它具有象征意义——既表现下庄人为改变生存环境前仆后继的顽强精神,又展示了下庄光明的未来。(4分)

   20.观赏山水画廊、人文景观只有普通的感受,而看到下庄人“悲壮故事”却使人心灵受到震撼和净化,是一种精神的获得。(6分)

   21BEB先抑后扬,是作者对其感情的加深;E“写人叙事,文笔细腻”错)

   22.(4分)参考答案:

   纵横三万里,历若干曲折,齐称此时,国泰民安处处春。

   学黄牛尽心尽力,不求索取,只问耕耘。

   23.湛湛蓝天呼唤着我们展翅高飞,茫茫大海期待着我们扬帆破波,熊熊篝火沸腾着我们青春的热血。在踏上征途的时候,我们又怎能忘掉朝夕相处的彼此,谁又不珍惜过去的美好时光?(此题要突出离别之情和友谊之深,以引出歌曲。)

   24.中国印——这是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她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寓意是舞动的北京;她是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的中国汉文化的符号,象征着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具有美好前景的中国形象;她体现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内涵,再现了奥林匹克友谊和平进步、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中国印—— 这是13亿中国人民想全世界的承诺。盖下这印记,就意味着用我们中国最庄重、最神圣的礼仪,再次向世界庄严地承诺,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这是中国人民的的诚信和尊严。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迎接八方友人;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与世界共同起舞!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杜衍,字叫世昌,是越州山阴人。杜衍从小刻苦磨砺品行节操,尤其重视学习。殿试中被选拔为进士甲科,任平遥县县令,皇上下诏举荐良吏,被提拔为乾州知府。后调任凤翔知府。在他被免去知府返回京城时,凤翔、乾州二府的百姓沿途迎候,说:“为什么夺去我们的好太守?”后朝廷派杜衍到河东路巡察刑狱,在巡行考察潞州时,判断冤案。高继升主持石州,有人告发继升串通蕃族图谋叛乱,高继升被捕关在狱中,长时间不能定案。杜衍分辨案卷,搞清楚高继升是受人诬陷,为之纠正,并把诬告者关押抵罪。宁化驻军将领审讯逼供,定人死罪,不根据实情,杜衍审察后予以改正。章献太后派使者安抚淮南,使者回来后还未来得及汇报,章献太后就先问杜衍身体怎么样,使者把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报告给了太后,章献太后感叹道:“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我早就知道了。”

  

   杜衍从政谨慎细密,从不用严厉的刑法督促属下,而下属、百姓还是敬畏他的清廉整肃。后来杜衍又兼管吏部选授官职。原先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繁杂冗长,主管官员不能尽阅,分管的下级官吏借机索要贿赂。杜衍上任之后,就让下属将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呈送上来,问下属:“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呈送上来了吗?”属下回答说:“全部呈送上来了。”杜衍下功夫全部读完,全部掌握了吏部选授官职的规定。第二天,杜衍命令下属不必升堂,只在各自分管的部门听候命令,官吏任免的事情都由他自己裁决,从此吏部下属办事的官员再也无法徇私舞弊、卖官自肥。几个月后,杜衍的名声震动京城。后来杜衍调任到审官院,他管理的办法和在吏部时一样。

  

   契丹与元昊在黄河以北交战,参知政事范仲淹安抚河东,打算出兵防御。杜衍说:“二国刚刚交战,敌方自顾不暇,势必不会来侵犯我,我们不可随便出兵。”范促淹在皇帝面前力争,并诋毁(指责)杜衍,言辞很激烈。范仲淹曾经像对待父辈一样侍奉杜衍,杜衍并不因此记恨。契丹皇帝的女婿刘三嘏因逃避罪责来归顺大宋,辅政大臣主张很好的招待收留他,借以了解契丹的内幕。谏官欧阳修也主张收留三嘏,皇帝就此征求杜衍的意见。杜衍说:“中国与邻国交往以诚信为根本,如果我们自己违背誓约,招降纳叛,那样我们就要背负理亏的责任。况且刘三嘏作为契丹皇帝的女婿,却逃离契丹来投归大宋,他为自身谋划尚且如此,还值得和此人谋划国家大事吗!接纳他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把他送回契丹。”皇帝最终听从了杜衍的意见,把刘三嘏送回到契丹。

  

   杜衍喜好引荐贤士,而阻止投机钻营的小人,小人大都不喜欢他。庆历七年,杜衍刚进入七十岁,即上表请求退休,他被加封太子少师退休。八十岁时去世。去世前自立遗嘱,大体意思是:“不要因为长时间天下太平就忽视边防,不要因为国库充裕就挥霍浪费,应该早立储君,以安定人心。”遗嘱一点不涉及自家私事。

 

 


最后更新[2005-6-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