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孤独的自白》
出处:qbs001转载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严寅春   阅读次数:186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孤独的自白

孤独的自白

——柳宗元《江雪》别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贬谪永州以后写的五言绝句《江雪》,不仅是柳宗元,也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后人常常称引赏析。或谓柳宗元遗世独立,或谓柳宗元是虚无的隐者,或谓孤独不屈,或谓孤寂苦闷,或谓清高孤傲,或谓我行我素。然而,这些评论只是抓住了柳宗元思想的某一方面,不是完整的柳宗元。

 笔者认为诗中所塑造的柳宗元是一个期待复出的谪人形象。

参与「永贞革新」被贬

 柳宗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许国不复为身谋」,一生以「延孔子之光,烛于后代」,「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对于中国传统文人来说,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唯一的途径便是出仕。柳宗元也不例外,「道不可特出,功不可徒成,比由仕以登」,他以这样的心态参加科举考试,参加「永贞革新」,希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永贞革新」失败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而且朝廷下诏「纵逢恩赦,亦不在量移之限」。然而自贬谪那天起,他无日不做复出梦,「罹摈斥以窘束兮,余唯梦之为归」;时刻渴望能像谪龙那样「化为白龙,徊翔登天」。而要实现量移复出的梦想,只有依赖于朝廷的恩赦与朋友的推挽。

危难时无人援手

 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就曾经感叹柳宗元没有「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为此柳宗元在永州时首要任务便是使「世人之明己」,有闻于有司,「甯为有闻而死,不为无闻而生」。这样,在永州时,柳宗元又重操行卷、干谒的旧业,一方面,他主动投献诗文,文集中有《上襄阳李塑仆射》、《上江陵赵相公寄所著文启》、《上严东川寄剑门铭》、《上江陵严司空献所著文启》、《上岭南郑相公献所著文启》、《上李中丞献所著文启》、《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等一大批书启,表明他曾向这些人行卷;另一方面,他写了大量书信向他的亲朋好友诉说自己的艰难处境,请求加以援手,在这些文章当中把自己描写的极凄惨,如《与杨京兆凭书》、《寄许京兆孟容书》、《与萧翰林俯书》、《与李翰林建书》、《与顾十郎书》。另外,在他的许多抒情诗文当中,此种思想也有所流露,他在《笼鹰词》中以笼中之鹰自喻,「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在《鹘说》中他感叹朋友们背信弃义不肯提携,「孰若鹘者,吾愿从之,毛也翮也,乎不我施?」《江雪》也正是这样的作品。

姜太公钓鱼的愿望

 柳宗元在永州时「交游解散,羞与为戚;生平向慕,毁书灭□,自「得罪来……,未尝有故旧大臣肯以书见及者」。因此在诗中,诗人用「鸟飞绝」、「人踪灭」来渲染一个空旷、孤寂的世界,暗示自己的孤独,没有朋友来往,没有朋友问候,更没有朋友肯推挽提携。诗中的后两句则用姜太公垂钓的典故传达出渴望提携的愿望。垂钓这一典故早已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就曾用「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向张九龄表达自己的愿望。

 吴□《唐诗直解》云:「千山万径,人鸟绝□,则雪之深可知。然当此之时,乃有蓑笠孤舟、寒江独钓者出焉。噫!非若傲世之严光,则为待聘之吕尚。赋中有比,大堪讽咏。」朱子荆《增订唐诗摘抄》卷二中也说:「此翁意不在鱼也。」的确,风雪孤舟中的柳宗元是在暗示他期盼复出,这是柳宗元真正的心声。


最后更新[2005-6-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