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没有“讲评”的作文讲评课 案例研究
深圳市文锦中学 陈艾玲 (邮编518003)
一、 背景与主题
长久以来,一直被困扰的一个问题是:常规的作文批改、作文讲评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与老师的付出和期望值相差甚远!于是,总想另辟蹊径,寻求突破。
从个人的教学理想来说,也一直希望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文,会写作文,喜欢作文。于是,本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讲评课,我进行了下面的尝试:
1、 根据作文情况,给学生分成4—5人小组,指定一个组长(本次作文写的好的)负责。
2、 要求阅读本组和其他组同学的作文,可小声讨论。
3、 不再给学生其他的学习要求。
希望学生从欣赏身边的作文开始,学会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闪光点,树立作文信心。
二、 情景描述
请看学生在《我的第一节作文课》中的描写吧——
上课了,老师把我们分成了6人一小组,还指定了小组长。要求我们先互相交换作文本看,然后再和别的组交换,同学们看得有滋有味的。
——郑锦国:《我的第一节作文课》
嘻嘻,真没想到连写作水平一般般的我都能当上组长,看来我太小看自己了吧?其实,我的写作水平还不差嘛!。。。。在我的那一组,我的作文比其他组员的作文都好一点。但是,当我看到其他组长的作文后,想起自己刚才自满骄傲的样子,只觉得好笑、惭愧了。别人写的既长又精彩,而我的呢?只不过是语句写得比较通顺。
我真要感谢您,老师。是您让我在这节课里学到更多懂得更多。我终于明白了人为什么不能骄傲。因为骄傲只会使人退步,只会让自己觉得我就是天才,什么都是最厉害的。对,是天才(天大的愚才),这样,会使人终身愧疚。
——张晓羚《我的第一节作文课》
老师进来后,并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讲评同学的作文,也没有就出一个题目让我们写,而是让我们分成不同的小组互相看别的小组的作文。这让我感到有趣、创新,也是让我乐意至极的事。在浏览同学们的作文时,我发现当我看到写的有趣、滑稽、生动的文字,便会投出欣赏的目光;看到有不足的地方,便会记着,告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在浏览时,也可以从中了解那些原本陌生的同学,更加熟悉他们。原来认为自己那篇文章写得不错的我,现在才知道原来班上是高手云集,每个人的文章都是各有特色,各有优点。此时此刻,我也只能自愧不如了。我不仅暗暗地感谢老师。
抬头望望别的同学,有的正在专心看作文,时不时地笑了起来;有的两人小声地讨论着,好象害怕打扰别的同学;还有的看完了这篇作文,便迫不及待地要去看下一篇。看来,同学们对这堂课很感兴趣。
我期待着下一节更加有趣的作文课。
——洪雪霞《我的第一节作文课》
初一的第一节作文课是这么的有意义,这么特殊——上课铃响了,老师手捧着一大叠作文本走进教室,教室里安静下来,老师接着说,“我给你们调了座位,以后每个星期的这节课就这样坐。”我们有点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老师是有意识地根据每个人的作文水准分组的。
开始讨论了,首先我们交换作文,我看了其他人的,我记了一些他们写作文的好方法,佳词佳句。我感到了自己的作文有好多小组,而且,我觉得,以后再写一篇这样的作文的话,我一定会写得更好几十倍。
啊!这节课真有趣,又能学到许多东西,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多希望我们的课都这样啊!
——林嘉思:《我的第一节作文课》
老师给我们上的作文课跟我们以往的作文课不同。以前的作文课老师总是让作文写的好的同学念他们的作文,而陈老师却让我们分组交换看。我是第六小组的作文小组长。我们先把本组同学的作文交换看了,再把自己组的作文和其他组的作文交换看了。同学们都看得津津有味的。
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的都写得很好,我觉得可以学习他们的优点,做到取长补短。
通过今天的作文课,我知道我们写作文和做人都要做到“取长补短”,对照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我的这节作文课真有趣啊!
——许天赋:《我的第一节作文课》
看了一本又一本。。。下课铃响了,我们的作文课结束在欢声笑语中,这一节作文课真是别具一格啊! ——陈蔓娜:《我的第一节作文课》
我看着洪雪霞的作文,真是回味无穷呀!好词好句都记入了我的脑子里,让我多了一些写作文的技巧,我发现了自己的短处。。。。。。我喜欢这样的课,让人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也让同学们之间更好地了解。
我的第一节作文课在一片欢笑中结束,我期待着下个星期的作文课,期待着有趣的作文课。
——汤莉明:《我的第一节作文课》
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汤莉明的了。她那篇作文写得好极了。特别是文中写她喜欢篮球的那一部分,还写的很具体呢!。。。我真该好好向她学习啊!
这节课有趣极了!我不仅懂得了我们应该取长补短,而且还知道了写作文的奥妙。
——黄丽贞:《我的第一节作文课》
这节课不知不觉中过去了,看上去大家都上得十分高兴,我想大概以前都没有上过这样的作文课吧!我想,如果以后大家都常像这样在一起交流作文,大家的水平很快就会得到提高吧!
——黄诗雯:《我的第一节作文课》
这时我才意识到老师的用心。她是想让我们取长补短啊!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办法。我看到了一篇非常有个性的作文,它仅用了100余字,但足以概括写出了“自己”。它以“直肠直肚”写出了自己的个性,十分有趣。还有其他更好的作文。。。
快乐的时间总过的很快,一眨眼之间下课了。从这节作文课中,我发现阅读别人作文时,就像对着一块镜子,可以看见自己的短处。
我正期待着我的下一节作文课。 ——陈坤:《我的第一节作文课》
这是我从未遇到过的上课方式。
看了别人的文章后,我发现了原来每人的作文都有老师用波浪线画起来的句子,通常是一些写得比较好和比较有趣的句子,让别人和自己都知道、明白自己的“闪光处”。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美好的一面,增加写作文的兴趣。这不好吗?
正所谓,“发现自己的优点,是为了更好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张艺嘉”。你认为,我说的对吗?哈哈。。。。
——张艺嘉《我的第一节作文课》
三、 诠释与研究
这堂课的气氛始终非常活跃,由于学生兴味盎然,因此教学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学习兴趣会使人最终取得成功”,我坚信。
这堂作文课没有传统作文课繁杂枯燥的作文技巧的指导,也不追求学生作文规格的统一和布局谋篇上的戒律,更没有刻意地教学生立意如何高远。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当教育适合学生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学生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
我想,写作素养、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这一堂没有老师讲评的讲评课,给了我许多有益的鼓舞。
新课标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促使我们反思我们的写作教学,无论是作文教学理念还是实际训练手段、讲评手段。
2004年2月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