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百家争鸣
文章标题: 《语文教育的价值思考》
出处:qbs001 轉載自sina    作者:旧家风景   阅读次数:205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语文教育的价值思考

语文教育的价值思考

语文到底该如何定位?如何去教?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王丽老师的《我的教育梦》一文中这样写到:“在我看来,语文课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这段文字中我明白了语文首先是一种情感教育,是美育。而这种教育,它的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循序渐进的。那么它就要有一个过程,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也就是这个过程使语文教师陷入了深深的尴尬之中。
现今的社会过于功利,商业化的运作使一切变得简单、直接、无遮无拦。人性普遍的肤浅、浮躁,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甚至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师。因此,产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类的名言也就不足为奇了。学好不为了提高修养,不为了国家民族,而仅仅是为了不怕,这其中的关系真是耐人寻味。这种带有功利性的观点反映到学校中,我们就可常常看到那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而这边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是啊,在分数第一的这个年代,学生又有什么选择呢?他记住相应的公式,便可解决相应的题目,得到不错的分数。何乐而不为呢?而这一切语文能给予吗?我看是不能。语文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吗?没有。有亘古不变的真理吗?答案还是没有,没有!那么语文还有什么用呢。于是语文无用论的产生便也顺理成章了。

语文有用无用我想这无庸赘言,可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有用无用,或者说有没有真正的用处,这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让我们想一想高考试卷中有多少是语文教师真正能帮助学生解决的。字音、字型、成语这类题,字典、参考书均可给予更为标准、权威的答案。至于说名句记诵题,那可是全要看学生的记性如何了。让我们再想一想大量的阅读题、诗歌鉴赏题、修改病句题、仿照句式题,这些常做常新的题那有章法可寻。作文占了高考分值的五分之二,可我们的作文教学又真正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在这里我并不是在诋毁包括自己在内的语文教师,我只是想说以上这些内容并不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核心的内容,它是语文的细枝末节。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使语文课成了一个学也平平,不学也平平的怪物。学生将语文看成怪物,语文又怎能不败下阵来,不碰得头破血流?

语文的败下阵来,究其原因是语文课堂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90年代以来,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呼唤,正是出于对学校教化功能衰微、人文养成薄弱的回应。近年来,大语文教学初见成效,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它还语文以原有色彩,语文课呈现出了勃勃的生机。真是令人欣喜,可这种突破又能走多远呢?在近期的一些报纸上看到过这样的报道自从实行大语文教学实践以来,语文课的课堂成了最遭非议,受监视最多、最不让人放心的地方。因为,语文的课堂欢声多、笑语多、争吵也多。于是,一些人无法接受了,怎么能这样上课?这叫什么课堂?乱套了!于是他的标准加在了语文课上,更有甚者,学生在课下阅读课外书也成了过错。不是横加阻拦就是没收了事。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呢?我想这主要还是唯理性的教学模式在作怪,这一教学模式来源于理科教学。它偏重于智力教育,推崇能力主义,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能力因素,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这样一来,语文教育最核心的任务即文章开头所说的养成价值观、人生观的任务被抛在了一边。而这样做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1995年零点调查参与的世界公民文化与消费潮流调查,中国国民的价值观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各国公众认为最重要的价值是讲究礼貌、责任感、宽容和尊重他人;而中国公众最重视的价值依次是:独立、学识和讲究礼貌;对责任感、宽容和尊重他人、与他人沟通等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只有略多于50%的人认为教育孩子讲究礼貌是重要的,只有30%的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处于世界各国中最低的位置;同样,只有不到30%的中国人重视容忍和尊重别人,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约10个百分点。看了这一材料我们怎能不痛心疾首,我们这个素以道德、礼貌、人际关系著称的文明古国,经过长期的流失和演变,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某种角度上讲,这就是语文教育失败的一个佐证。

语文教育本质上应是文学教育,它可以使学生了解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可以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可以使人明白是非善恶,可以丰富人的情感世界。沈从文的《边城》,那其中人性的善与美,傩送、天宝兄弟间的情谊,老船夫与翠翠间浓于血肉的亲情,还有翠翠的纯洁、质朴,小镇清请的水,蓝蓝的天不都可以给人一种陶冶吗?鲁迅先生的《祝福》、《孔乙己》,若将其仅仅理解为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那将是何等的乏味,无聊?祥林嫂、孔乙己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经历苦难,禁受欺凌、压榨,甚至在他人的嘲笑中死去,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同情。学习这样的文章应使学生明白不能将他人的生死拦在窗外,不能将一个人的孤苦无援当作笑话,应使人与人的心靠的近一点。我们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完善的价值体系、道德操守。陶渊明的淡泊名利,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为国,文天祥的一身正气等等这些不都可以成为我们教育、引导学生好的素材吗?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绝不应放弃。可喜的是国家已对此高度重视,20043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其中明确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事,全社会应共同努力,但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他人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学校,语文这一学科的作文、周记已成为学生倾诉心声、表露心迹的重要窗口,由此语文教师便可以了解他们的内心,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师回写的批语,促膝的长谈,对于缓解学生的压力,端正他们的人生航向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师又是半个心理医生。另外文学作品是道德、修养很好的载体,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不都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很好的工具吗?

语文教师无用吗?绝不是。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我们的学生会因为语文教育,成为爱国、爱民族,爱自己的家园亲人,有情有义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我们决不应妄自菲薄。


最后更新[2005-6-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