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导案设计
翠园中学 吕红霞
[导学目标]
1、人文
学习钱先生独立思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新解古代文艺作品的精神方法。
2、知识
了解和掌握文艺评论鉴赏的方法和标准
3、能力
提高文艺鉴赏评论的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导学设想]“343”+问题研讨式
1、切入点
“好多浅薄的见解”“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伊索寓言》
2、制高点
钱先生的文艺观——九则寓言故事新读
3、增长点
用当代先进的社会意识和文艺批评标准重新审视人类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新意识和能力。
4、延伸点
对其它古代文艺作品的评论鉴赏。
例:①成语解释 班门弄斧
②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
1、语言:朗读训练,哲理、幽默句子研读
2、思维:发散、逆向、联想、创造
3、迁移:成语新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新读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出示幻灯片
成语:班门弄斧
含义: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针对这条成语,如果从反面来思考,对成语给予否定,可不可呢?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
师:对这个成语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理解,一是自愿,是贬义。二是令
人新解,是指敢于向专家权威挑战,是褒义。是可以的。那么,如
果我们重新读《伊索寓言》能否会像钱先生那样读出新意?
学生回答。
师:板书:读《伊索寓言》
二、简介作者(幻灯)
钱钟书(1910—1999)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为他以后深入研究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间断地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进行阅读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对他的作品的研究成为了一门新学科——钱学。他的代表作品有:两部著名的学术论著《谈艺录》和《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和长篇小说《围城》。
三、学生回答:什么是寓言和《伊索寓言》
师:(投影打出)
寓言,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故事,常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或
把动植物与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
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
被释放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
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
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
来表现当时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之间不平等关系。
师小结: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了解了钱先生,也了解了寓言和《伊索寓言》的内容特点。但《伊索寓言》毕竟是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所作,寓言的内涵带有阶级局限性和当时的社会特点,那么,当时间转入到21世纪,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审视这些寓言呢?下面我们就进入课文主体部分学习,在学习中大家要深入思考,认真体会,提出并解决问题。
四、读九则寓言(全班齐读),分为九个小组,讨论寓言的原意,找出作者读出的新意。每组指定一个同学发言、(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原意和新解,师重点强调新解)。
①《蝙蝠的故事》
钱先生:讽刺见风驶舵,总想保持自己身分的投机分子。
②《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钱先生:蚂蚁:写研究论文的批语家和学者。
促织: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死后成全了别人。
③狗和它影子的故事》
钱先生:比喻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反之亦然。
④《天文学家的故事》
钱先生:讽刺那些被迫下台,最终还是想要上去为所欲的人。
⑤《乌鸦的故事》
钱先生:讽刺了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别人,却偏偏要找出理由为自己辨解的人。
⑥《牛跟蛙的故事》
钱先生:讽刺那些百不如人,却偏偏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视已之短为长,却又要去比人之长的人。
⑦《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钱先生:作者认为肥得像母鸡、富得流油的人往往更为吝啬。
⑧《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钱先生:A、做某事又不愿会出代价的人。
B、生怕自己的利益丧失的人。
⑨《驴子跟狼的故事》
钱先生:讽刺缺乏职业道德,以职业为牟利手段的“医生”与“屠夫”无异。
师:请同学思考并回答:
钱先生为什么能新解《伊索寓言》?
师最后确定:
作者学问渊博、观念先进、方法科学、见解独特。
五、延伸训练
同学讨论并回答:
(学生用钱先生的新解方法)
成语:愚公移山
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六、家庭作业:认真读全文,体会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一、全班朗读第二段并思考:
作者为什么把人类的历史比做人的一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
低级 高级
人类发展史: 进化
简单 复杂
师:例:古今对爱情描写
古:诗经《关睢》单纯
今:电影《泰坦尼克号》复杂
师:总结
人类进步使人变得越来越“狡猾”,人要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也要学会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文中的“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就好理解了”。作者认为它“浅薄”,正是用现代文明观照的结果。
二、重点研读段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卢梭为什么反对小孩子读寓言?
2、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
3、寓言是否把纯朴的孩子教得愈简单了。
以上问题同学讨论自由发言,教师要作简要点拨:
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观点去审读古代作品。
②从社会进化的角度去评论鉴赏审美古代作品。
三、教师归纳中心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经验的积累,社会也越来越复杂,只有了解社会的复杂性,我们才能在这样的社会中更好地学会生存、学习、相处、创造。
四、语言分析:
1、学生先朗读第一、二段,并在书上划出以下文段:“我们非但……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我们思慕……比古代进步了”。
然后把划出的这部分文段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出来看看跟原文表达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幽默诙谐有趣而意味深长的语言是钱先生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这些有感而发的议论,深刻揭露了对年辈资格的厌恨、嫉恨等表现,进而感叹我国古代传统“尊老爱幼”的沦丧,引人发笑、引人深思。
2、学生读《伊索寓言》1—3则、思考以下话语:“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举动言论,……”“在鸟类里……文化分子”有什么特色?
师归纳;
针对当时生活中错误、荒谬或腐朽的东西,作者用讥讽嘲笑的笔法,通过比喻,反语或夸张的手法,突出可笑之处或矛盾所在,达到贬斥,否定和批评的目的。
五、作业
迁移训练
新解成语二则、寓言故事一篇,字数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