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怀念”与“纪念”:异同及其转化
程少堂
(本文是应《深圳特区报》之约而写,该报2005年6月14日发表了本文,但由于版面的关系,该报作了删节。)
继2001年我市模拟考试作文题“做人的底线”与当年高考作文题“诚信”相近之后,今年我市模拟考试的作文题“学会怀念”又与今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纪念”相近,作为命题人员,我与全市师生、家长是一样高兴的,但我的高兴中有冷静甚至担心。
一、模拟考试作文题与高考作文题相近的意义
(一)激活了考生的素材与情感积累。高考作文命题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反押题,因此,面对高考作文试题,考生大都有强烈的陌生感,很多人感到无从下笔,其深层原因是与题目相应的素材与情感处于“沉睡”状态。高三作文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应该是将这种处于“沉睡”状态的素材与情感积累激活。模拟考试是使“沉睡”状态的素材与情感积累“苏醒”的重要手段。今年我市“一模”有两个作文题,大部分同学写的是“学会怀念”。“一模”考完后,我们组织全市高三语文教师对试题和考试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我本人还花了好几天时间对全市统一阅卷中遴选出的6篇优秀作文进行了详细点评,并把这一点评挂上了“语文味网”(网址:www.yuwenwei.net)。各校高三语文老师大都把我的点评下载印发给学生, 并进行了详细的评讲。应该说, 经过这样的一考一评, 学生对以“纪念”为话题作文就没有多少陌生感了,就不会感到无话可写、无从下手了。
(二)、它会给我市考生的考试心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语文是高考的第一科,而作文又是最让考生犯怵的题目,根据以往经验,很多考生看到作文题后“头脑一片空白”,“连头都大了”,因此高考作文常常给考生的心理带来打击。由于我市考生模拟考试大都写过“学会怀念”,少数没写过的也听过老师详细讲评,因此面对以“纪念”为话题作文,心理压力较小。这一相对放松从容的心态,使得我市考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好作文以外的其他试题,语文科考试的“开门红”又使我市考生能以良好的心态进入下一门课程的考试,从而有利于形成考试心理上的良性循环。而这正是模拟考试作文题与高考作文题相近的最大意义之所在。
二、“学会怀念”与“纪念”的异同
广东省今年高考作文试题是以“纪念”为话题作文,试题的全文如下: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进行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过去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个人对事对亲朋的怀念。形式或许不同,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字数800字以上。
我市今年“一模”有两个作文题,其中大部分考生写的是“学会怀念”。“学会怀念”与“纪念”这两个题目有异有同。
先说异。首先,“学会怀念”是命题作文,考生不能改动这个题目,而“纪念”是话题,考生需在“纪念”这个话题范围内自拟题目。其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纪念”是“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而“怀念”即思念。二者的区别在于:“怀念”偏于心理,而“纪念”则要落实到行动。
再说同。首先从内涵上讲,“纪念”与“怀念”尽管有所不同,但“纪念”既是“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物表示怀念”,那就说明“纪念”本质上仍是一种“怀念”。其次,从逻辑上讲,“怀念”是“纪念”的前提,“纪念”是“怀念”的外化。再次,无论是“纪念”还是“怀念”,都是基于情感,换言之,我们既不会“怀念”一个我们没有感情的人或事物,同样也不会“纪念”一个我们没有感情的人或事物。第四,“纪念”固然是一种行动,但是生活中有多少“怀念”是不落实到行动的呢?不落实到行动的“怀念”不是真正的“怀念”,或者说不是有价值的“怀念”。生活中,有些“怀念”值得“纪念”,有些“纪念”值得“怀念”(要是有考生以这两句话作文该多好啊!)。因此,“怀念”与“纪念”之间的距离,并不如我们想像的那么大,对我市“一模”作文“学会怀念”只要稍加转化,就可以作为今年的高考作文。
三、“学会怀念”向以“纪念”为话题的作文的转化
由于“怀念”与“纪念”具有内在联系又有所不同,因此,将有关“怀念”的作文转化为有关“纪念”的作文是很容易的,又要注意一些问题。下面讲两个主要方法。
首先是可以直接把“学会怀念”的作文直接改为“学会纪念”。据我了解,我市考生在参加高考语文科考试时都想到了我市“一模”作文题“学会怀念”,有一部分学生就是把 “一模”作文“学会怀念”改为“学会纪念”的。这样改动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但是,想想在高考那样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能够有机会进行这样的“改变”,对考生的心理影响会有多么巨大多么积极。
下面是今年我市“一模”中的一篇优秀作文,原题是“学会怀念”(其作者是几年前深圳市中考状元、语文科满分获得者、本报曾发表过的中考优秀作文“小楼昨夜又东风”作者宝安中学的杨希),我除了把其中的“纪念”都改为“怀念”外,没做任何其他的改动,但是,就是这样小小的改动之后,这篇文章就是一篇符合今年高考作文要求的优秀作文:
学 会 纪 念
有多少旧事已被雨打风吹去,有多少情愫依旧在心头萦回。逝去的人、事、物仿佛一块块幽黄的琥珀,在我们的记忆里凝结,保留了他们瞬息的优美,而当我们一次次以纪念的方式去抚摸他们的时候,悲欣交集之感总是迤逦而来。
在精神文化如同核爆炸一样的时代,我们遗忘的太多,弃掷的太多。我们醉心于新世界新事物的斑斓色彩,而忽视了对旧有事物之美好的纪念。
纪念,不是沉迷于故纸堆,不是一般意义的因循守旧。
纪念,是对旧有美好的依恋与肯定,也是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一脉相承的理性思索。如同一位诗人所说:“我在仰望未来浩渺的天空时,同时深爱着这承载过去的大地”,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站得足够高,你会发现大地原本是天空的一部分。
学会纪念,其实就是学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今年是中法文化年。我想,大多数中国人会把“法国”与“浪漫”联系在一起,但你知道法国人是以怎样的方式来“纪念”一种文化的吗?也许法国人是最乐于纪念,也最擅长纪念的。走在街上,你若作为一个外国人向警察问路,请务必使用法语;与商店店员交涉,你也要讲法语:法国人即使熟谙英语表达技巧,也会不遗余力地坚持使用本国语言。打开收音机,你会听到一个专题栏目,名字就是《怀旧》;望望塞纳河畔,旧书摊上飘扬着百年文化的芬芳;法郎纸币上,印着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时代的伟人像;一座破败得如同两河文明遗址的博物馆依旧被法国人小心地保存。
就是这样, 这样充满血缘之爱 ,民族之爱 , 理性之爱地纪念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才是真正地纪念。
学会纪念,我们不能单单模仿纪念的形式而无视纪念之实质。甚至,我们连纪念的形式也没有做到。听说,绍兴的沈园中商家又建设了“连理园”, 供现代有情人拍摄婚纱照,让古人的悲情为现代人的爱情服务,沈园,实不应失却它的沧桑。还有一座座将欲坍塌的古城墙,还有“唐诗一样的美丽”的北京、西安,还有逐渐失却安宁的江南古镇……。当一个个曾被古人今人的歌谒洇润,被汉文化填充,被时间渲染,被记忆强化的意象悄然失色时,当我们从不会纪念到无可纪念时,一种民族的悲哀将“世代相传”。
请为心灵留下空间,让我们静静地寻找过去,寻找过去的美好,为现在,为将来留下物质与情感的依托,莫在灯残漏尽时无奈叹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另一办法是先写怀念,最后过渡到纪念。
当然,如果有的考生完全照搬“一模”作文,不做任何变动,那就是离题,至少也是偏题。这样的学生恐怕也是有的。另外,如果用“学会纪念”做题的学生太多,也有可能造成雷同现象,从而影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