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情怀
6月16日 星期四 雨
星期一上午,校长同我们商量了后阶段的工作后,就询问我们星期四是否有空,如果有空的话,就带我们去西贡区游览。我们考虑到这一天是他太太的预产期(校长曾告诉我们),不方便出游,便建议星期一下午去游览。校长看了以下自己的工作安排表,思考了一会后便采纳了我们的建议。于是在中午时分,我们驱车去西贡。
第一站是科技大学,我们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校园风景。学校位于一个临海的山坡,景致不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学校战地面积不算大,比中文大学要小许多,但学校的投资规模却非常之大,教学的软硬件位于一流。
接下来,我们很快就到了西贡的天后庙。校长说:天后庙在香港很出名,是一个大庙。到了那里,我们才知道所谓的大庙竟然是如此之小,与国内的普通庙宇相比都要小很多。我想以香港之特色文化来看,“大”的概念应该有所不同,我们见到的几所大学,也都是很小很小的,根本不能跟国内的大学相比。有大学者说大学不在面积大,而在大师多。演绎一下,庙大也不在面积大,而在历史久远。天后庙确实历史久远,因为我们在庙的旁边看见了宋代留下的石刻和碑文。
我们入乡随俗,对着天后像虔诚地行礼,祈求天后的福佑。我发现校长并不像我们一样,只是双手合十,简单行礼而已。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信其他的教。在香港宗教不仅自由,而且教派很多,信徒甚众,几乎没有不信教的,而且都很虔诚。像参与新特首竞争的曾荫权先生就是地道的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每天上班前都要先祈祷的。目前国内很多官员也都很相信宗教的,经常去各大庙宇烧香拜佛,不论什么教派,只要听说很灵就信。
离开了天后庙,我们来到海边的小渔村吃午饭。小渔村真的很小,只有两家餐厅。来渔村的人也很少,整个渔村显得有点冷清。据说周末来此度假的人非常之多。
返程时,校长特意绕道带我们去香港抗战烈士纪念陵园去参观。烈士陵园是香港回归后由各界人士捐资修建的。面积非常小,说是陵园,其实不算陵园。除了一个象征性的门和一座纪念碑外,再就是几个雕塑和刻有捐资人名字的石碑。松柏特别的苍翠,陵园就在路边,没有围墙,是全开放的。紧靠陵园的是几座规模较大的私人陵墓。
参观瞻仰完毕,心中对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就在我们即将离开时,校长拉住了我们说:“来,鞠三个躬!”礼毕,我内心羞愧。因为我们的行为又一次与校长不同。要知道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啊。
在香港回归8年的今天,特区政府总部至今还没有升挂国旗,学校升挂国旗也只是局限在几所传统的爱国学校,其他学校只是在几个特定的日期。前不久,学校还专门组织学生来烈士陵园祭奠先烈,并在晨会上介绍先烈是事迹。作为办学60年的传统爱国学校,爱国教育不只是停留在形式和口头上。在港英政府的层层压力下,坚持升挂国旗,在艰难中生存、发展、壮大,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直到回归才扬眉吐气。作为一校之长,秉承学校传统,以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也影响着我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