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新闻中心
文章标题: 《岂能剥夺“差生”的考试权?》
出处:qbs001转载自 sina    作者:梁守泰   阅读次数:188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岂能剥夺“差生”的考试权?

岂能剥夺“差生”的考试权?


 
  据报道,今年广州市缺席中考的初中毕业生超过5000人,其中相当部分是学校强行“分流”掉的,被迫缺席中考。一些学校大批分流“差生”,以提高学校的中考平均分,有的学校分流生竟多达一个班的人数。(6月17日《新快报》)

  为提高考试平均分和升学率剥夺学生的考试权,这种情况其实不仅广州有,在其他各地也都普遍存在,不仅初中这样,小学也是如此。尽管各级各地都试图制止这一不正常现象
    
,  但效果并不明显,以至造成了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公平待遇,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

  我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中小学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的。初中生也好,小学生也罢,通过劝说或逼迫的方式,使部分所谓的“差生”失去考试资格,就是剥夺其接受教育的权利。小小年纪就遭遇如此不幸,极大地挫伤了其自信心、自尊心和求知成才的欲望,对年幼的他们是一次无情的打击、心灵的创伤。同时,违背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行事,损害了学校和教师的声誉,加剧了学校与“差生”及其家长的对立情绪,不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发展。

  所谓“差生”,只不过是学习和考试成绩差一些罢了,但这不能说明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比别的同学差,更不能说明他们将来就无所作为。古往今来,有些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作家等,小时候的考试成绩未必好,甚至是“差生”,而他们后来照样成大器,为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从这个角度讲,你剥夺了“差生”的考试权,初中生或许就从此告别了求学之路,小学生或许就升不到理想的学校读书,在他们求知成才的路途中增设了有形的和无形的障碍,违背了部分学生成才的“特殊规律”,是一个“危险”的举动。须知,“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并不适用于学校教育。

  其实,保证“差生”的考试权并不难。部分“差生”的考试权之所以屡屡被“剥夺没商量”,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行政部门把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估、考核学校工作的主要指标,“逼”得学校和老师“筛选”学生组织考试,以求得高平均分、高升学率。如果废除以分数和升学率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做法,辅之以把学生参考率加进评估考核的内容,相信“差生”被剥夺考试权的情况会大有改观。此外,学校和老师转变教育和人才观念,祛除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陈旧做法,也是避免“差生”丧失考试权的重要一环。

  现在,很多学校和老师都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育理念。我们希望,学校和老师能够把这一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能够关爱那些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做到不歧视“差生”。教育应当面向所有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管是日常上课,还是定期考试,也不管学习成绩如何。厚此薄彼,人为地在他们身上制造歧视性不平等,损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必须予以制止。  (作者:梁守泰)
 


 


最后更新[2005-6-2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