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教案荟萃
文章标题: 《注重人文精神 ,打造人生底色》
出处:语文味课题组    作者:李依仁   阅读次数:283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注重人文精神 ,打造人生底色

注重人文精神 ,打造人生底色

——一堂古诗文复习课

                                       上步中学     李依仁

教学设想方案:

 

20022003年的初中语文第五册的古诗文单元的教学,我是这样进行的: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范读、齐读、自读、品读。再与学生一齐疏通文意|掌握字词、解答疑难等教学环节,学生大都能熟读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字词的注音、解释和赏析也都完全过关。但我总觉得还是没有学深学透,学生还没有完全“吃饱”,也没有完全“吃好”。于是单元小结时我就把名家名篇:(其中有)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以及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四篇古文和三首古诗。从它们丰富的人文内涵来说,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从侧重人文精神,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的角度上了一节复习课。这一节课的教学不仅大受同学们的欢迎,而且始料未及的是同学们当堂就写出了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来!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有着深厚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   这堂课进行单元复习,我想与同学们一起就柳宗元、欧阳修、孟子、范仲淹和杜甫、陆游、龚自珍等七位伟大的文学家与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侧重从他们的高尚情操方面来学习,你们认为好吗?

生:先让我们想一想,他们有哪些高尚品质呢?(学生展开讨论,老师穿梭其中)

师:听了个别同学的发言,我认为同学们的观点正确,但还缺乏广度和深度,请同学们扣紧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人格品格,联系自己的实际,继续展开讨论。

生:他们的人生阅历十分丰富,我们才疏学浅,怎样向他们学习呢?

师:我认为你们可以先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我就是经常用古人的言行来激励自己,同时也被他们的高尚品格深深感动。

生:老师的意思是让我们从古人的高尚情操伴着我成长的角度来思考。

师:拿了十位同学的写作提纲,大致归纳下面四个方面进行写作。

    主标:1.寄情山水,怡乐性灵(副标:柳宗元与欧阳修山水观)

          2.忧患意识,挫折教育之我见(副标 :孟子给我的启示)

          3.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副标: 范仲淹的人生观)

          4.奉献精神永不过时?(副标:杜甫,陆游,龚自珍等三位诗人的爱国情怀)

生:那么多,能否写一个方面的内容呢?

师:可以,时间有限,请选你最有感触最让你喜欢的题目来写。

生:是当堂写完上交吗?要写多少字呢?

师:还剩25分钟,可以写400字左右吗?下课前5分钟写的好的文章朗读。

师:(在讲台上静观同学们埋头写作)

师:(还剩10分钟下去巡视,发现有10个左右的同学写完一页纸),好,同学写完了。(上讲台把文章投影出来。)请同学们停下,我读写得好的文章。

生(梁琪):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范仲淹的人生观。

在老师没有讲《岳阳楼记》之前,我就听妈妈常常训我的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妈妈的意思是想告诉我不要从小就讲吃讲穿,要学会吃苦,贪图吃喝玩乐是没有出息的,我似懂非懂,现在经老师一点拨,我顿时妈妈的良苦用心,她是想我从小就能树立好的人生观,不要误入歧途,看来,咋妈还是有两下子的,我佩服。

但我更佩服写下这句名言的作者范仲淹,据老师说,范仲淹从小丧父, 由嫂子抚养成人,生活贫困,却志气远大,刻苦读书,满腹经文,才华横溢,不管是在朝廷做官还是遭贬在江湖,都能 恪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信条,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先人后己的人生观不正是我们同学们极需要树立的吗?我觉得现在有些同学一点吃苦都没有,相反好吃懒做贪图享乐的同学却大有人在,觉悟吧!读《岳阳楼记》吧!向范仲淹看齐吧!古人都能做到,我就做不到吗?

快点醒来吧!

 

生( 畅):                寄情山水,愉悦性灵

                             ——柳宗元和欧阳修的山水之乐

        真是不学不知道,因为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逢年过节或寒暑假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外出旅游呢?可是学了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后,我就茅塞顿开了。

               尽情游览永州山水是因为柳宗元遭排斥被贬官,心情一直郁闷,无法排解,但他很快寄情于永州的山水尤其是西山之游让他流连忘返,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最高境界,这是何等境界啊!而欧阳修也是与柳宗元差不多,一样的“难兄难弟”,也是遭到排斥,但因为他好歹还是一个太守,他就显得更纵情山水——大醉而归。可见他比柳宗元更为旷达,我最喜欢他写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柳宗元和欧阳修在游山玩水中淡化心中的不快,重振雄风,不仅写出了千古名作而且成为的文学家、诗人,看来,大自然的山山水水的确能愉悦性灵,缓解压力,使人大有作为,这也就不难怪有这么多的人们在节假日外出旅游了。不过,我觉得,人们在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后心灵也像山一样坚定,也像水一样透明吧!

 

生(袁泰然):            忧患意识,挫折教育之我见

                         ——孟子给我的启示

              我是生活的幸运儿,因为我12岁时去过澳大利亚,14岁时随北极考察团作为深圳市唯一一名学生代表去北极考察还游览了整个北欧。这么好的事都能轮到我,难道我能不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吗?

              可是,老师讲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后,我就怎么也不敢忘乎所以了,而必须有忧患意识,必须接受挫折,战胜挫折,你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孟子振聋发聩的名言:“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下子把我从养尊处优中醒悟过来,现在的好日子不等于将来有前途,不行,我不能安于现状,这样,我会变得一无所有的,我必须去冒险,去挑战,我可以每天学习到晚上12点,我可以在星期六、天去爬山。总之,我是不能再在父母安排得舒舒服服的日子游哉游哉了。

        我十分用力在床头刻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学们,不要怕困难,不要怕挫折,就让我们在大风大浪中长成参天大树吧!

 

生(吴冠峰):            奉献精神永不过时

                         ——杜甫、陆游、龚自珍等三位诗人的爱国情怀

              我很幼稚,很自私,从来不肯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更不愿意去帮助别人了,虽然我听老师说要助人为乐,可我就是无动于衷,我行我素。所以,我很少朋友,但我不在乎,虽然有时候我挺羡慕拥有许多朋友的同学。

               可以说我是在自我检讨,自我责备,因为当我听李老师讲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最崇拜的大诗人杜甫去屋破冻死也要为天下的读书人争得一个安乐窝安居乐业能大展身手,这是何等的伟大啊!这是真正的奉献精神,这是高尚的爱国感情啊!正当我还爱品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惧欢颜……呜呼!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矣。”时,李老师又绘声绘色在讲陆游虽已年高,体弱多病,起都起不来,可想的是驰骋战场,收复失地,重建南宋王朝,我又惊讶极了,诗人太伟大了,诗人太爱国了,我不禁跟着全班同学与老师一起齐声朗读:“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时我也脸红起来,“我怎么就这么糟糕呢?”再不能自私自利了,要不,做不成大事?最使我彻底觉悟的还是龚自珍的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即使化为泥都还要护养着花,我实在太惭愧了,我以前就是举手之劳都不愿帮助别人呢!一定要痛改前非,一定要助人为乐,要不,我无法在每周一的升旗礼上宣誓:“勤奋学习,报效祖国。”因为我明白:“连自己的同学都不愿帮助又何谈热爱祖国,为祖国效力呢!

        学了三首诗,发觉我长大了!……

 

师:    读完这四位同学的文章后,你们觉得他们写得最成功的是什么呢?

生:   都是有感而发,都能从古人的崇高品质来比照自己——

师:   这是涤洗灵魂的一堂课,这是古人高尚情怀与同学们的心灵相碰撞,我相信一定会碰出闪亮的火花。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注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从小热爱大自然;从小具有忧患意识,战胜挫折;培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从而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等方面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因为一节课时间有限还有很多好文章不能一一展示。真的,读着这些 有一些天真却不乏理性思考和进行自我批评或自我觉醒的文字,我真的感到我的教学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靠古人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征服了我的学生们!我相信,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铸造,能打造好学生人生的底色 !使他们具有很好的语文素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去迎接新世纪的严峻挑战。


最后更新[2003-12-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