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多媒体网络教学进驻语文学习课堂的思考》
出处:语文味课题组    作者:李依仁   阅读次数:222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多媒体网络教学进驻语文学习课堂的思考

多媒体网络教学进驻语文学习课堂的思考

 

                                        上步中学   李依仁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引起一场教育革命,首当其冲的就是语文教学的革命,多媒体网络课件进驻语文学习课堂,彻底打破传统的师生对话,而是师、生、机三维教学,学生有新鲜感,老师有恐惧感,通过一年来的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我喜忧参半,陷入沉思。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可以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讲深讲透。可以调动某些无心向学的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声音、图象、视频可以吸引他们的感官,使他们不知不觉的投入学习中来。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因为网络教学最好的就是信息量大,一敲一个版面,让学生看到语文的内涵与外延是多么的广阔。举一事例:我教《爱莲说》这一美文时,采用ICA课件来上,通过ICA课件的图、动画、声,充分展示作者的创作意境和渲染创作氛围来体现文本之美。通过40多幅多姿多彩,而又冰清玉洁的莲花的画面,及动画配上动听的“出水莲”(二泉印月)等乐曲,营造作者创作意境的氛围,四次出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不朽名句.并使名句分段在出现画面的下方出现而渲染文本之美。(用小动画使静止的画面活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课后跟我说:老师,你以前总是说做人要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冰清玉洁,可我总是不明白,从淤泥中出来的东西怎能不染上污点呢?上了这堂课,欣赏屏幕上一朵朵盛开的荷花自己才悟出一点来,而且被荷花的纯洁和美丽深深感动,内心深处挥之不去那洁白无暇的荷花,于是自己也想做一个像荷花一样的纯洁的人,决不同流合污,一定要洁身自好。学生这样回答,我十分感动,同时也暗暗得意:语文教学不能只凭自己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深挖文章的内涵,可以把教学重点和难点讲深讲透,深入浅出,学生易于消化、吸收。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教《白杨礼赞》一文时,我采用网页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前花了许多时间进行准备,因而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南方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白杨树,对白杨树的外部形象没有初步的认识,又何谈去挖掘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就更不用说去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了。于是,课前我就打开电脑,反复出现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很多学生就自觉走进教室,目不转睛的盯着一棵棵白杨树,嘴里还不时的发出一声声惊叹,于是我就灵机一动,原来我准备好的导语临时改为:“同学们,你们看到白杨树发出的一声声惊叹声,我怎么这么熟悉呢?:”学生因为预习过课文,他们就回答:“课文里的作者因为在黄土高原上看到白杨树也是这样惊叹一声。”我接着就因势利导,与同学们一起深入体味作者对白杨树外形和精神的描绘,进而探讨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可以说,这堂课的效果好,尤其是有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都进入了课文,还举手发言呢!所以说,现代技术的进步,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设想,如果没有一棵棵傲然挺拔的白杨树,仅仅靠作家茅盾语言的描述,对某些不用功的学生来说,是不能留下深刻记忆的。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缩短时空距离,相隔两千年的事如在眼前,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既有兴趣又有利于理解。例如:教古文《曹刿论战》同样采用ICA,用10分钟放录相,,有长勺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当看完了四场战争极为精彩的画面、镜头后同学们都陷入了深思:为什么能这么神奇,明明敌方阵容强大,却被我方打得落荒而逃,取胜的法宝是什么呢?我为了启发同学们想出答案,又重放长勺之战的最精彩的镜头,士兵们个个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画面,配上振耳欲聋的鼓声,这样就能顺利的让同学们悟出曹刿的战略战术方针(思想):政治上取信于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军事上后发制人,一鼓作气。理解了核心问题后,我为了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我又用幻灯片打出整版整版的与课文有关的短语,学生很勤奋的学呢!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合作精神。这种合作既是教师之间又是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同一学科同一备课组分工制作课件教师可以从烦琐的备课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用节省出来的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学生,研究学法。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学习,既可以拓宽学生的信息量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学生获得的资料又可以为教师所用,这样,师生的合作就能激励学生更认真的学习。

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的确有很多优势,但并不能证明它没有不足,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年多来,我认为多媒体教学的不足表现在:

(一)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都相对减少,什么景物,什么情境,都可以通过屏幕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而语文这一科的教学恰恰不宜一览无余,必须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义于言外,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慢慢体验,感悟在和风细语中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例如我用课件教《孔乙己》一文时,最后的孔乙己是一死,挺可怜的,脚折了,只能爬着走,又身无分文,但文章的最后让同学们品味:孔乙己大概的确是死了吧!这“大概”、“的确”应该怎样理解呢?学生就不愿多想,他们都说:孔乙己死都死了,不用再去揣摩了,还是节省一些时间吧!学生这么一说,我就后悔,这么耐人寻味的语言都不愿推敲,显然是网络惹的祸呢——太直白了。真的,有时侯,语文的教学只适合“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果每一课的教学都滥用多媒体教学势必影响语文的原汁原味。比如诗歌的教学我认为就不能多用课件来上,如果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都通过画面来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那他们自然就不会去联想和想象了。

(二)运用多媒体来教学还有一个不足就是人机对话多了,自然师生对话就少了。尤其是师生情感方面的交流电脑纵使再有魔力都是无法取代的。尤其是新课标提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人文精神可不是电脑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整天与电脑为伴,那么他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就很难得到发展,由此看来,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掌握时间,适可而止。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还有一个不足就是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少了,学生课堂讨论,探究问题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但运用课件一会放一段乐曲或泛读美文,一会看风景画面,,一会看一段录相,这样,学生讨论的时间就少了,这样,探究问题就流于形式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空间太大:它不仅指制作课件,还包括来自报章杂志、广播、电视、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渠道得到的知识,师生都必须花大量的时间来查找资料,容易造成负面影响:师生都疲于奔命。如果都采用同一课件或同一资料却容易丧失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

辩证法告诉我们,新生事物的产生、利用都有两面性,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钻研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与多媒体的特点融合在一起,摆正多媒体教学的位置——只能是辅助教学,真正占主导位置的是教师,这样,有辅助、有主导就更好的为占主体位置的学生服务吧!

 

 

 


最后更新[2003-12-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