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呐喊声中闪亮登场了。一年来,我们学习,我们研究,我们实践,我们探索。教训多多,收获也多多,聚焦为一句话:“新教材”教学,必须转变理念,更新教法。一、“新教材”编辑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转变理念,更新教法。 “新教材”与世人见面,虽标有“试验修订本”字样,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肯定地说,这是语文教学改革迈出的最坚实的一步。因为它指导思想明确,目标清晰,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突出了文学教育和文化熏陶;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放在首位;明确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增强运用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与新大纲吻合,跟教学改革同步。因此,面对“新教材”,教师转变理念,更新教法,既符合了“新教材”的需要,也是时至今日教改的必然。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教学,虽经我们语文教师的精心改良,但终究没有跳出程式化的格局,应试教育的套路。可“新教材”,大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一通百通的派头,能让教师换一种“活法”,让学生进入另一种氛围。既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达到创新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以为,“新教材”带来新思想,新思想必然要带来新教法,新教法也一定会带来课堂教学的新气象。二、“新教材”的“新”迫使我们:转变理念,更新教法。 “新教材”突出了一个“新”字,是不言而喻的,而新的创意,新的编排,新的结构和新的内容,也就迫使我们去转变理念,更新教法。从整体上看,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分开,“在阅读教材中,兼顾写作、口语交际;在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中,兼顾阅读。”从单元编排上看,现代文不以文体为单元,把着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语言,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上,古代文学作品,按文体兼顾历史发展的顺序,意在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单元学习的重点上看,现代文强调的是“整体把握”、“揣摩语言”、“提取精要”、“筛选信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古代散文,着眼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水平。如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可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循序渐进地学习;又能使学生稳扎稳打地吸收,步步为营地提高。 特别在选材上,文学作品增加,范围大幅度地扩展,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地突破。就连以前绝不可能选上的文章也登堂入室了。“鸳鸯蝴蝶派”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就是典型的一例;“荷花淀派”孙犁的《杜鹃》也给人意外的惊喜。再加之教科书以外的“配套产品”——《语文读本》的问世,不仅填补了长期以来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的空白,而且解决了语文教师多年无法解决的难题。这样的教材,这样的编排,还用传统的观念,程式化的教法,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文不对题”、“南辕北辙”吗 至于教法,以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4篇课文,6个课时,学习重在“整体感知,揣摩语言”。对于这8个字,我们的理解是:一半要由教师来演绎,一半则让学生去完成。教师,要讲清怎样在一定的语境中,紧扣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如何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学生,要学会如何理解语言的运用,增强语感,怎样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一篇课文,“整体感知”不准确,对关键词语、句子的“揣摩”就很难到位,更谈不上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了。三、学生思维的发展促使我们:转变理念,更新教法。 当今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思维敏锐,构想奇特,对新事物的感悟尤为快捷,对文章的理解更有独到之处。对于“新教材”,教师如不打破常规,来一个“脱胎换骨”的更新,无论如何是不能“适销对路”的。 读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有的学生对“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就提出了看法:“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不能专指“北京市民”,而应推及到全体“中国人”;作者对北京胡同的留恋、怀旧、伤感情绪,也有学生认为,不能盲目一味地叫好,也要扩大范围去理解,去分析,甚至去批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习日本作家清冈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同学们讨论得十分热烈,观点新潮,有理有据。他们认为:“缺憾”是一种美,“朦胧”也是一种美;“距离”能产生美,“生疏”和“迟到”不也能产生美吗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发现美的人自身就美,人就是美的化身……学了《写作、口语交际》的第三单元“要善于想象和联想”,牛然同学的作文《扮酷记》,就荣获了“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一等奖;一位同学写的一首小诗,也能让老师们刮目相看:她,雨中的花 ,/盛开的花, /流动的花,/旋转的花。/雨下得越大,/花开得越繁华,/ 来往的行人 ,/都藏在花底下。 我们知道,一本书,一节课,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但是,教材在教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在此,我们为语文“新教材”叫好,我们向语文教师呼吁:为“新教材”而转变观念,更新教法吧。您丢掉的只是些“坛坛罐罐”,而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