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震撼 灵魂的洗礼
——《散步》创新教学一得
王海林
《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千字美文。这篇散文选取的素材是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却于不经意间道出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涉及到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如果用常规思路教学,学生能感受到的恐怕是显而易见的尊老爱幼之情,而文章丰富深刻的内涵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今年我第二次执教这篇课文,采用了以探究、合作为主的教学方式,让老师、学生、家长一道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一、整体感知,着重理解责任的含义。首先,我让学生用优雅而抒情的语调齐读全文,然后提了两个简单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给这个家庭以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在以上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找出文中最打动你心弦的地方,并简要阐述你的心理感受”。由于个体阅读的差异,他们几乎把文中感人的地方都找到了,我顺势引导同学门进行了语言品析和朗读训练。在探究过程中,许多同学都提到了文章的最后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这个世界。”虽然同学们都知道这句话涵韵悠长,但并不能透彻地理解其含义。我首先通过形象的板书(老人在上,中年人居中,小孩在下)告诉他们这里包括了三代人的传承关系,然后我问:中年人能做到上背老、下背小凭借的是什么?学生这时明白了,他们凭借的是强烈的责任感。我又问学生:这三代人都跟责任有什么关联呢?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老师的引导,我让他们明白了:老年人已经承担过责任,中年人正在承担责任,小孩子将来也要承担责任,只有责任感代代相传,“世界”才会被扛起来!中年人(“我”和妻子)的举动,不仅仅是一种责任的承接,还隐含着为下一代做示范的作用。
二、深入探究,努力挖掘尊老的内涵。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已经充分感知到了洋溢于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亲情,我便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浓浓亲情的奥秘。他们很快就总结出:尊老爱幼。我紧接着问:比较而言,“尊老”和“爱幼”两种行为哪一个更为可贵?这个问题一下子又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有说“爱幼”更可贵的,有说“尊老”更可贵的,也有说二者都可贵的。我没有马上作出评价,而是用幻灯片打出了两段话。第一段是: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第二段是: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简要诠释了这两段话的含义之后,我作了一个小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孝”的集中体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孝”字的最初写法吗?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古人解释“孝”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善事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三、家长合作,共同接受灵魂的洗礼。在本文的预习中,我布置了一道独特的作业题,是要家长完成的。题目设计如下:尊敬的家长:您好!《散步》是一篇语言优美、寄意深远的散文。为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所蕴涵的道理,我真诚地邀请您加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请您在饭后品茶的时候读读这篇课文,并写下您个人独到的见解。1、您认为本文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2、您有类似感人的经历吗?有则请举一例。
我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理由有两点:这篇文章更适合中年人阅读,读这篇文章最能引起他们的共鸣;通过家长的参与,拓宽合作学习的领域,并期望达到家长、学生、老师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使这篇文章的学习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事实证明,这个环节非常成功,成了这堂课的一个亮点,并掀起了教学过程中的又一个高潮。
在完成上面两个教学环节后,我问:“同学们,你们想听听你们的家长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吗?”同学们都非常乐意,并把家长的作业拿了出来。我要求学生读一读家长的作业,在课堂上和大家交流。通过学生的朗读,我知道许多家长不但认真完成了,而且质量很高。在我布置的第二个题目的回答中,有一位家长作了这样的描述:“我的家乡扬州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江南名城。记得有一年的中秋夜晚,吃过团圆饭后,在我爱人的鼓动下,全家人一起去瘦西湖赏月。当时女儿年幼,父母亲也不经常出来玩。那晚,母亲想到莲花桥上去看传说中的十五个月亮。依照母亲的心愿,我们来到了莲花桥。正在上桥的时候,女儿忽然看见了桥下面漂来的一只只小龙船,这时女儿就不肯上桥看月亮了,她执意要去划船,我当时也很为难,虽然我也知道去划船更好玩一些。可毕竟是晚上,而且我母亲又晕船,她看着水就头晕。我知道我父母亲不会去划船,所以我就只能劝女儿改日再去。我的话刚一说完,没想到我的父母亲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要去划船。他们能行吗?我看了看母亲,她猜中了我的心思,就对我说:“我们慢慢划,没事的。”听母亲说得这样肯定,我们也就不再犹豫,我爱人立刻去租了大龙船。我们祖孙三代上了船,在水波粼粼的湖上欣赏着瘦西湖夜晚宜人的景色。母亲微笑着,她怀里抱着我的女儿,我紧紧抓住母亲,生怕她有不适,可是我分明看到她是那样安详,也许是因为有女儿和丈夫在身边的缘故吧。父亲和我爱人在用力划着浆,来来往往华丽的船只点缀着瘦西湖的夜色。我想我们当时一定是二十四桥明月夜中最美的一幅画。”听着学生动情的朗读,我们知道这已不再是一份普通的作业,分明又是一篇精美的“散步” !
还有一份家长的作业,是回答第一题的,因家长字迹有点潦草,便由我代读,诵读中,我不禁热泪盈眶,许多同学的眼中也泛着晶莹的泪光。这位家长的作业全文如下(一字未改):
震 撼
——《散步》读后感
拖着一天工作和夜晚“读研”的疲惫,我回到家中,看见桌上儿子留给我的“作业”:写出课文《散步》读后感和摘录其中的语句等,不禁苦笑!我已困得眼睛直打架,哪有精神再爬格子?
当我随手翻开课文《散步》,眼睛已经无法合上,心灵随着不断涌现的文字而震颤,不,是我的世界已被震撼!记忆所及,我们一家三代似乎从未散过步,尽管我未似“我”那样散步,但对于“我”的责任和亲情,我感觉得到,理解得到,可是我却没有做到,更遑论亲情世界的细心和孝心!大学及毕业以来,我既未与父亲碰过杯,也未与父亲有过超越一小时的交流。虽说同住特区,平常却很少在一块,更不用说散步了!我是从未如此深刻的体恤到父辈的。而今,父亲离我而去已经八年,我已经没有“我”的福分了。随着岁月的流逝,留给我的却是日益浓厚的怀念和日趋沉重的愧疚!我也已经许久没有和儿子一起活动了,彼此的交流无外乎就是几句话。现在想来,心中油然而生愧意。工作这些年来,自己总以工作、前途为由,家庭、亲情观念日渐式微。一家人各自为政,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亲情淡了,隔阂也深了。现在我才明白,生活的本质仍然是亲情至上。
震撼之余,扪心自责,深感作为儿子和父亲的自己责任重大。在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和关心其学习的基础上,必须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这就是读罢《散步》后最强烈的感受。
另:囿于工作和精力,久疏此类文章。记忆所及,罕遇《散步》这样能引起自己强烈共鸣的文章。感谢老师,也感谢儿子,使我明白了作为一个父亲所应承担的责任!
读罢此文,我作了最后的小结:有人说,体验爱,体验幸福,体验光明,体验温暖,这是我们生命的一种能力,一种状态,甚至这就是生命本身。而我认为,给予爱和幸福,给予光明和温暖,则是生命的最高境界。让我们学会肩负责任,让生命以最美好的方式延续。
这次《散步》的教学活动,让我、学生以及家长在欣赏这篇美文的同时,遭遇了一次心灵的震撼,甚至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本文已发表于《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