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公告通知
文章标题: 《主编阐述暨罗湖区样题》
出处:cst编辑      阅读次数:574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主编阐述暨罗湖区样题

《新课标全能导学·语文》主编阐述  (附罗湖样题)     

(建议请寄:yuwenweir@163.com

总目标

1、编出一套具有新、实、活特点的书。

2、编出一套受深圳师生欢迎的书,即试题既精要、有味,又好用、管用、够用。

3、编出一套有深圳特色的书,特别是要体现出一点对有个性的语文理念的追求。

4、与语文课改方向和深圳中考语文命题改革方向一致。

 

 

A、《新课标全能导学·语文》编写体例

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可适当推荐与单元主题相符的课外名著书目)

(总字数600字左右)

 

1、课文题目

第一部分 书写与吟诵

一、古诗词书写。题干可用:下面是一首描写….古诗,请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右边的方格内,然后熟读吟诵。

 

 

 

 

 

 

 

 

 

 

 

 

 

 

 

 

 

 

 

 

 

 

 

 

 

 

 

 

 

 

 

 

 

 

 

例: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最好用加黑加粗正楷打印原诗,即像字帖上的字。)

 

 

注:1、七(上)五言绝句;七(下)七言绝句;八(上)五言律诗;八(下)七言律诗;九(全册)词(可适当选些明清著名诗篇)。

2、诗词内容最好与课文有一定联系。

3、七、八年级用米字格;九年级空格。

4、诗篇从教材外选用,不重复。

(程按:本题应是原诗在左,抄写格在右。原稿就是如此,但是一挂上网就变成这样了。下面罗湖的样题也出现这样问题。有个技术我不懂。请老师们注意:原诗在左,抄写格在右。)

 

第二部分 辨识与记忆

一、正音正字

 

1、  正音

  纠正形声字的误读

纠正多音字的误读

2、  正字

注意分辨字形(易混的字)

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

注意分辨易混的词

 

二、课文多义词语解释

 

1、词典中的意思

2、文章中的意思

 

三、文学常识

 

作家作品文体等。

 

四、课内名句默写

 

可根据文体及内容设置,部分文章可不设此类题目。

 

五、课内美句摘抄

 

可根据文体及内容设置,部分文章可不设此类题目。

 

1、  美句(题后划两条横线)

 

特别提醒:课内不搞美词、美段摘抄。

 

六、课外美词、美句抄录(注明出处)

 

1、  课外美词(题后划一条横线)

2、课外美句(重点)(题后划两条横线)

 

第三部分  思考与领悟

 

一、课内文段(只提供编题思路

 

(一)设题要符合文体及语体的学习要求

 

实用文体:记叙;议论;说明;

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文言文   现代文

 

(二)题目设计思路

 

现代文部分

1、把握文章的思路。

2、归纳内容要点。

3、概括中心思想。

4、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5、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6、理解和推敲重要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8、欣赏文学作品,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9、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10、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11、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作出初步的审美评价。

12、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13、区分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4、领会一定语境中标点的特殊作用。

15、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特别提醒:要注意从“语文味”角度命题——

从情趣角度命题

从意趣(文化)角度命题

从理趣(哲理)角度命题

 

文言文部分

 

1、理解常见实词、成语典故在课文中的含义。

2、在记诵积累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大意。

3、理解课文中句子的大意,翻译课文中的句子和语段。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写法。

5、借助注释,理解课外浅易古诗文的大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三)其他注意事项

 

选择课文一个相对完整的重点语段(引用文段,不超过600字),设置4道左右阅读练习题,引导学生精读,深入理解课文;或者针对全文(不引用文段),围绕课文精彩之处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课内诗歌及短文尽量不做文段阅读,而设探究问题。要避免与课文后面的练习重复。

 

二、课外文段

 

(一)课外文段选文要求

1、选一篇与课文体裁相同、内容相关或相近、表现手法相似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不超过1200字。可适当删节,节选要相对完整)。所有选文,一要以名家名作为主,可优先考虑从其他版本课本、较好的读本及近年中考试卷中选取。二要注意可读性,注意贴近学生生活;三要注意选新作品;四要准确注明出处。(出处应是作品集,而不是其他教辅资料。交稿时最好附上原文复印件。)

2、文言文课外文段的选文要经典、短小、浅显、故事性强。所选文段都要作必要的注释。为避免重复,现规定:七上选成语类(非神话类),七下选神话故事类,八上选《世说》前半部分(德行第一——栖逸第十八),八下选《世说》后半部分(“贤媛第十九”以后部分),九上选明清小品,九下选先秦散文或史书文章。

 

 (二)课外文段题目设置

 

1、题目设置角度参见课内文段部分。

2题目设置要扣紧单元阅读和本课训练重点,依据一定顺序设置阅读思考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读懂文章。可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突出综合性和探究性。

3、每课可设3——4个小题

 

(三)关于课外名著

 

本题编写总要求:

首先要有趣味性诱导性(能诱导学生阅读课外名著),其次要力求具有一定检测性(能检测学生是否读过)但难度不宜过大。

具体建议:

1、结合有关课文设题,也可单独设题。

2、根据教材要求,每册推荐3本课外名著。原则上每两个单元共同推荐一本(请各分册主编统筹)。

3、每个单元设一个课外名著题

4可从以下角度设题:(1人物;2情节或内容;3赏析与评价。每个单元只从一个角度设题。共同推荐一本名著的两个单元,其试题角度不要相同。

5、本道题比较难编。希望老师们发挥能动性创造性。

 

第四部分  运用与创新(暂名)

 

一、主要内容

1、标点、仿句、造句(复句训练)、写段、扩写、缩写等;

2、简明、连贯、得体等语言训练;

2、  大作文。可设置一道作文题,或两题任选一题。题型要多样化。

二、要求

写作训练题的编写与设置要注意层次性,即初一要注意写句(特别是不同关系的复句)与写段,初二要进一步注意写内部逻辑结构不同的段,同时进行写全篇的综合训练。

 

第五部分综合性学习(每单元后)

 

综合性学习与课文并列。需从资料积累、资料整合、活动过程、心得体会等几方面设题。

第六部分 单元测试

 

每一单元要有自测题。单元测试以综合训练为主,分两(或三)大板块:阅读题(基础知识随文设题)和作文题。其中阅读部分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单元测试题中的课内文段与前面第三部分的选用文段不能重复)。古诗文单元测试可设默写板块。每题后须设分值,以便于教师评卷。满分为100分可参考上海中考试题模式。(见语文味网“试题下载”栏)

 

样题              200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19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读(70)

  一、文言文(30)

  ()默写(10)    

  1.考生注意;任选5句,多选按答题的前5句计分。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夹岸数百步……

       (2)                      ,各领风骚数百年。

       (3)山重水复疑无路,                               

       (4)问渠那得清如许?                                  

       (5)人生自古谁无死?                                

       (6)左刻“                                ,石青糁之。

       (7)日上,正赤如丹,                          ,或曰,此东海也。

       (8)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1.肉食者  (    )  2石以为底  (    )

 

  ()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46(6)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我亦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五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6.请用—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旨。  (2)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童区寄传(节选)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6.请用一个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区寄的特点。                     (2)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懋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

  驴不胜怒,蹄之。                                                                  

 

  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内容。                (2)

 

  ()阅读下文,完成710(10)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  

  (1)衽以从阴     (          )           (2)其阴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  

 

  二、现代文(40)  

  ()阅读下文,完成1113(15)  

为你打开一扇门

  ①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②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③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④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丈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11. 本文围绕文学展开论述,第段主要论述了                                       ;第段主要论述了                                                         (4)

        12.第段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中的指的是                                 。从文中看,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不仅要有                                 ,更要有                              (6)

        13.理解第段,仿照第段,在横线上填人词语(文学),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文字中必须含有下列词语中的3个。)(5)

乐趣无穷    新奇美妙    千姿百态    大有裨益    潜移默化

 

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                                

       意义:                                                                        

 

  ()阅读下文,完成14-18(25)

我的老师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尽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⑥他的课讲得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⑦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⑨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笋。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⑩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14.请从第段中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 (2)

 

15.第段画线词语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         ,其正确的写法是            (2)

 

16.阅读段,完成下表。(10)

刘老师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或反应

刘老师的品质特点

刘老师笑谈残腿

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沉浸其中,时而激动,时而悲痛。

 

刘老师赞赏、鼓励学生。

学生受到鼓舞,感到亲切。

 

 

17.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的印象最深?  (6)    

       答:(1)                                                                      

      (2)                                                                      

 

 

  18.将第⑩段与下面一段文字作比较。你认为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为什么?(70字左右)(5)

  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许,他这时候仍在放风筝……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地被断腿钉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希望刘老师不至于如此,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答:                                                                

 

 

  第二部分  写作(50)

  19.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

  请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

  如A中学、B老师、小C 

  (2)不能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200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阅读(70)

  一、文言文(30)

  ()默写

  1、⑴忽逢桃花林

  ⑵江山代有才人出

  ⑶柳暗花明又一村

  ⑷为有源头活水来

  ⑸流取丹心照汗青

  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⑺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⑻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1、目光短浅(浅陋无知、鄙陋、没有见识)

  2、整块(完整)

  ㈢

  A4、北宋 欧阳修

  5、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

  6、熟能生巧

 

  B4、唐朝 柳宗元

  5、(刺史于是)送给他衣裳,派官吏护送他回到家乡。

  6、机智勇敢等

 

  C4、唐朝 柳宗元

  5、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6、黔驴技穷

 

  ()

  7、⑴:移动 ⑵离开

  8、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9、“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10、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二、

  ㈠11、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12、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1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㈡14、“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或“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15、尽

  16、略

  17、因为刘老师并不因身体残疾而对人生悲观,他对生活有着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这让我深受感动,所以印象最深。

  18、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部分 写作

  19、略

 

  

                                 B、其他要求

1、格式:全书只设13级标题。在版面上,一级标题居中排,占3行,字级字体为3黑;二级标题顶左排,占2行,字级字体为4黑;三级标题顶左排,占一行,字级字体为小4黑。正文为标宋5号,引文部分(课内文段、拓展阅读)用楷体,5号。

2、字数要求:每篇课文4000字。文言文字数可略少。

3、答案建单独文档。

C、分工安排

七年级上:龙岗;   七年级下:罗湖;

八年级上:市直;   八年级下:宝安;

九年级全册:福田(5)、南山(6

各区教研员任分册主编,并请设主编助理一人

D、进度要求

(一)1017日各单元编写人拿出初稿,在本校初中语文组组织一次讨论,征求意见。讨论前先要复印分发初稿给全组老师。

(二)19日向分册主编提交初稿的电子文档和打印稿若干份。打印稿份数为本册主编及全体编写人员人数。

(三)1020日分册主编向全体编写人员分发各单元初稿打印稿。

(四)1021日各分册主编召开本册全体编写人员会议,讨论初稿。

(五)1022——23日各单元编写人修改自己的稿子。

(六)24日下午主编第一次统稿会,与会人员:各分册主编及主编助理。地点:市教研室会议室。统稿会后返回修改(25——29日)。

(七)10月底定稿会(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与会人员:各分册主编及主编助理。

 

                                    

                                    强力推荐罗湖样题

 

(程按:这是罗湖区老师在国庆节期间出的一份试题,我觉得质量不错。我也有些建议供老师们参考。特别提醒所有编写老师注意的是:题目最好自编自创,对其他资料的题目可以借鉴,但不要完全照搬,以免出现版权纠纷。最后这句不是针对本套试题。)

 

第二十二课  荒岛余生

 

一、书写与吟诵

下面一首绝句的意思是说人生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程按:此概括似可商榷。建议查上海辞书出版社《宋诗鉴赏辞典》1016页。这一题希望编写老师能多查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有关鉴赏辞典,之后再来概括主题。一句话概括不清楚可用两句话。) 请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右边的方格内,然后熟读吟诵。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请老师们注意:本题应是原诗在左,抄写格在右。)

二、辨识与记忆

(一)   正音正字。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丧(                              浅(      

痕(               方(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冻饿之yÚ       不可思yì       liáo     )以自慰  孤立无yuán    

(二)   课文多义词语解释。

“三四个罗盘,一些数学仪器,日规,望远镜,地图,航海书籍之类。这些东西,我当时也不管它们有用无用,都把它们收拾在一起。”写出文中加点的“收拾”这个词:

词典中的意思——                                                        

                                                                               

文章中的意思——

 

(程按:这一题特别要注意这样的词:课文中的意思与辞典中的每一个义项都不相同,如魏巍《我的老师》中的“狡猾”之类。)

 

(三)课内美句摘抄。

                                                                              

                                                                               

四)课外美词、美句摘抄(注明出处)。

1、美词                                      

2、美句                                                                 

                                                                              

三、思考与领悟

(一)   课内文段

阅读下面文段,并回答后面问题。

 

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因为,我既然被凶猛的风暴完全刮出了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贸易正常航线好几百海里以外,流落到这个荒岛上,那么,我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意思,要我在这个孤零零的地方,在这种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不由得夺眶而出。有时我会发生疑问,为什么苍天要这样作践他所造出的生灵,害得他这样不幸,这样孤立无援,这样沮丧无聊,以致使人找不出理由对这种生活产生感谢的心情?

    可是,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特别是有一天,我带着枪在海边散步,寻思着我目前的处境的时候,我的理智就用反面的理由劝解我。“不错,你现在处境很弧寂,一点不假,可是请你想想,还有同你一起的那些人,他们都往哪儿去了?你们一同上小船的,不是11个人吗?那10个人往哪儿去了?为什么他们都没有保住性命,只剩下你?是这里好呢,还是那里好?”我指着海面说。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

    于是我又想到,我这时所拥有的维持生活的东西,是多么充足。万一那只大船没有从它搁浅的地方浮起来,漂到海边,让我有时间把那些东西取出来,我又该怎样?假定我现在还像我初上岸的时候一样,没有一点生活必需品,也没有制造或获取生活必需品的工具,我的情形又会怎么样?“特别是”,我大声对自己说,“如果我没有一杆枪,没有弹药,没有制造物品的工具,没有衣服、卧具、帐篷,或任何遮盖的东西,我又怎么办呢?”可是现在,这些东西相当充足,即使将来我的弹药用完了,还是可以活下去的。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考虑到将来的日子,不但考虑到我的弹药用完以后的情况,甚至想到我的身体和精力衰弱以后的情况。

                                    (选自《荒岛余生》)

1、请找出文中表达“我”开始时伤心绝望,怨天尤人的语句,摘抄在下边横线上。

答:                                                                          

                                                                              

2、请说说划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3、人在逆境中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心理调节,“我”是怎样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安慰自己的?

答:                                                                          

                                                                               

4、如果“我”没有遇到那条大船,你认为“我”能生存下去吗?为什么?

答:                                                                          

                                                                              

 

(程按:(1)因篇幅所限,加上学生做题时可看课文,因此课内文段不一定要出现原文,有时只要题目中指出“阅读课文第ⅹ——第ⅹ段”即可。只有在一定必要时才出现原文。这一题如果不出现原文,可省不少篇幅。

2)课内文段的题目要有新意。例如,“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程按:中心句。)因为,我既然被凶猛的风暴完全刮出了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贸易正常航线好几百海里以外,流落到这个荒岛上,那么,我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意思,要我在这个孤零零的地方,在这种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不由得夺眶而出。有时我会发生疑问,为什么苍天要这样作践他所造出的生灵,害得他这样不幸,这样孤立无援,这样沮丧无聊,以致使人找不出理由对这种生活产生感谢的心情?”这一段的内部结构就值得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这里也是老师教学常大而化之的地方

 

(二)   课外文段

阅读下面文段,并回答后面问题。

1659年9月30日。我,可怜而不不幸的鲁滨孙克罗索,在海面上遇到可怕的风暴,翻了船,全船的伙伴都淹死了,自己也几乎丧命,今日来到这凄凉而不幸的岛上,——我不知这岛的名字是什么,姑且名之为绝望岛吧。

我整天为这凄凉的环境而悲痛着,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没有出路,没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兽所吞,野人所嚼,就是冻饿而死。当晚,因为怕野兽,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着雨,我却睡得很熟。

10月1日。早晨睁眼一看,吃了一惊,因为那只大船已经随着海潮漂了起来,被冲得离岸更近了。这件事虽然一方面使我快慰,因为我看见它仍旧挺然直立,没有被海浪打碎,希望等风停之后,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另一方面却让我为那些失散伙伴而悲痛,我想,假使他们当时都留在船上,我们也许可以挽救我们的船,至少他们也不至于被淹死;假使那些人不被淹死,我们一定可以用大船的残余部分造一个小舟,把我们载到别的地方去。这一天,我花了大部分时间去琢磨这些事;可是,后来看见那船没有进多少水,我便走到离它最近的沙滩上去,泅到船上。这一天雨还是下个不停,但没有一点儿风。

10月1日至24日。这几天,我连日到船上去,我把我所能取到的东西都搬下来,乘涨潮的时候,用木排载到岸上来。这几天雨水仍旧很多,虽然间或也有天晴的时候。看来,这项工作需要付出许多的时间和劳力。不过,反正我的时间和劳力都不值钱,无论花在哪一方面都是一样。

尽管这样,我还是像上面讲的那样,首先替自己做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所用的原料,是我从木排上带回来的那些短木板。后来我又做了一些木板,搭了几层一尺半宽的木架,一层一层地摆在我的山洞里,把我的工具、钉子、铁器等等都分门别类地放在上面,为的是便于取用。我又在墙上钉了许多小木块,用来挂我的枪和其他应挂的东西。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鲁滨孙漂流记》)

1、第一、二段写出了“我”初到荒岛时怎样的心情?你认为最能表现这种心情的是哪句话?

答:                                                                           

                                                                              

2、第三段写“我”看见大船漂起来后怎样的心情?请根据本段内容概括回答。

答:                                                                          

 

3、英雄都是从小事做起的,第五段文字从小事中表现出了鲁滨孙在特定环境中的英雄本色,你觉得是这样吗?(程按:这道小题有创意,有意思,但是“你觉得是这样吗?”几个字把这个题目的品位拉低了——学生可以3个字回答完事:“是这样。”)

 

答:                                                                          

 

(三)   课外名著阅读

《鲁滨孙漂流记》是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课外阅读这部小说,回答:

1、  小说中的“星期五”是指什么?

答:                                                                          

2、  简要说说鲁滨孙是怎样离开荒岛的?

答:                                                                         

                                                                             

 

(程按:这两道小题出得很好——既有诱导性也有检测性,难度系数也不大。)

 

四、运用与创新

 

1、“我并不想它替我衔什么东西,也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伴,我只想它同我说说话,但是它却办不到。”仿照这句话,用“并不想……也不想……只想……”写一句话。

仿写:                                                                        

                                                                              

 

(程按:这个题仿句的用意很好,但是,选择的范本味道不足,似可再推敲。前面引文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程按:中心句。)因为,我既然被凶猛的风暴完全刮出了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贸易正常航线好几百海里以外,流落到这个荒岛上,那么,我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意思,要我在这个孤零零的地方,在这种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不由得夺眶而出。有时我会发生疑问,为什么苍天要这样作践他所造出的生灵,害得他这样不幸,这样孤立无援,这样沮丧无聊,以致使人找不出理由对这种生活产生感谢的心情?中有好几个点可设题,例如,可仿此段结构,用“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光明……因为,……那么,……一想到这些,……”写一段话。当然这就难点。请容许我再罗嗦一遍——仿写的样本一定要有点味道,最好是味道十足的句子或段落。)

 

2、美国总统尼克松说:“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读了本文后,请你也写一句类似名言警句的话,谈谈对逆境的理解。

                                                                              

                                                                               

 

3、 作文题。

题目    那次,我哭了

提示:人生的路并不是直线的,总会有起伏,有坎坷。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也有过不幸或挫折,你不是走过来了吗?想想当时的情景,回味当时的眼泪(也许并未流出来),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最后更新[2005-10-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