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站按〗“新新人类”——具有一代青少年的象征。对于搞教育工作的人不能不对这一重要的群体有所关注、有所了解、有所理解。这也是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 |
|
一、“给一个话说‘新新人类’的理由先”
“话说新新人类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吗?”(笑声)“大家对这个问题不过是研究一下嘛,干嘛那么认真呢?”(笑声)这样的表达方式是新新人类所喜欢的比较经典的一种,包括我们刚才那个标题“给个话说新新人类的理由先”,这都是新新人类的话语特征。其实我们的古人也有这种倒装句法,古人辛弃疾有一首词,叫《西江月》,其中有一句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也是倒装句法。这种语言特征我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觉得不太习惯,后来觉得挺好玩的。我也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入乡随俗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新新人类像一只幽灵一样在中国大地上飘荡。说到像一只幽灵,是因为他居无定所,飘无定向,来无影去无踪,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但是相当多的人还是看到了他的世俗“法像”的存在,而且在神州大地上,造成了不大不小的动响。新新人类的传统法像,男性的有“四大天王”,女性的有张惠妹、王菲等。最近的“小燕子”和至尊宝相继成为新新一族狂热崇拜的 |

|
次新和最新偶像;像“小燕子”那样自由飞翔,像至尊宝那样至尊坚固,这就是新新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国,也是新新人类所代表的新新文化的灵魂和精髓。
今年2月,新华社一个记者采访我,采访的题目就是讲新新人类问题,当时我第一次听到“新新人类”这个词,当然我也曾在一些青年学者的著作中看到过这个词,但是一下子问到,当时心里确实没有把握而且不敢界定,还不大愿意承认它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是当时新新人类的表现还不像现在这么突出,至少我掌握的材料还不是很充分;再一个就是怕犯社会学教最怕犯的主观标定的错误,造成新与旧、老与少的对立与隔阂。但总的基调我还是很明确的,我认为对新生代应该采取关怀教育保护的态度。记得在采访结束时,我曾引用了新人文主义者艾尔文·巴比特的话作为结束语,他说:“与整代人作战绝对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我的整个基调还是非常明确的,虽然没从整体上界定,因为当时它没有群体自觉,没有文化自觉,没有群体意识。
但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半年多时间了,我所接触的材料越来越多,新新人类本身的文化自觉也越来越发展,我感到这个问题应该重新界定。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新新一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外观的一些特征。外观的行为特征,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把头发染成棕色,奇装异服,像冰美人一样在那儿扮酷(笑声)。现在他已经不局限于这种外表的特征了,作为群体一族,它已经整个儿浮出水面,已经发展出群体自觉、文化自觉及群体副文化,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对这一问题重新界定。
我认为新新人类在文化上比人们想象的要自觉得多,自为得多,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习惯语言、生活理念和行为哲学等一套文化和哲学,而且也发展出自己的形象大使、自己的群体和自我界定,还有自己的文化代表网站,其中一个最早的网站叫xday,它的一个负责人这样说,在毛主席逝世(1976年)后诞生的这一代人就叫新新人类。当然我有不同的看法。即使从年龄上这一代人符合新新人类的界定,从文化上思想上不见得所有人都是新新人类,至少还有一些为新新人类不齿的“上海宝贝”这一类人。
现在我们听听新新人类的形象大使“小燕子”在《还珠格格》第二部中的一段唱词:
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 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叛逆,她还有一些疯狂。 没事儿,吵吵小架,反正醒着也是醒着; 没事儿,说说小谎,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整天嘻嘻哈哈,看见风儿就起浪,
也曾迷迷糊糊,大祸小祸一起闯; 还曾山山水水,敢爱敢恨走四方, 更曾轰轰烈烈,拼死拼活爱一场…… 我就是这个姑娘。 |
就是这个姑娘! |
(笑声)
当你听到这首歌时,你还能说新新人类离我们很遥远吗?与其说这是一部电视剧的艺术插曲,不如说它是一篇新新人类的宣言。新新人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象,而且我感到他就生活在我们周围,生活在我们中间。我真不知道是“小燕子“唤醒了新新人类的群体意识,还是现实生活中新新人类早就了“小燕子”,可能二者的交互作用才使得“小燕子”这样火爆,才使得新新人类一下子凸显于地平线之上。尽管有些新生代在采访中不承认自己喜欢“小燕子”,但他们的心与“小燕子”却是相通的。另外,在各种网站上,我们到处可以发现新新人类刚刚来访问过的足迹,像什么“我特故我在”,什么“我存在我行动”、“我存在我主张”,还有什么“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啦(笑声),还有什么“马马虎虎,快乐人生”等等。这些口号不仅反映了新新人类的存在哲学和行动理念,而且是新新人类茂盛存在的证明。
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作为一个社会心理学工作者,作为一个社会学家,我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可知的,凡是可知的都是实证的。
认识或发现伦理社会存在,倾听其发生的哪怕是十分微弱的声音,这是社会学家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新人类是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所凸现的一道风景。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学家怎么能对它的存在无动于衷、漠然置之呢?——这就是“给一个话说新新人类的理由先”。
二、大话西游·后现代文化与“新新人类”
后现代文化的电影、舞蹈、文学、艺术、美术不断为新新人类推出崭新的形象大使,这种时尚形象大使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还珠格格》的热潮还没完全退尽,《大话西游》的热浪又铺天盖地而来。新新人类的意识同时因《大话西游》而加强,至尊宝成为它们的又一个致爱。在《大话西游》里,观音还是个观音,悟空已不再是那个悟空,连唐僧也变了,变得入世、随和了。(笑声)他们三个人一上场的对话,典型地反映了他们各自的文化价值取向:
观 音:孙悟空,你这个畜生,你本来答应如来佛祖护送你师傅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你
居然跟牛魔王串通起来要吃你师傅,你知不知道你犯了弥天大罪? 孙悟空:少罗嗦!你追了我三天三夜,因为你是女人我才不杀你,不要以为我怕了你了。 唐 僧:悟空,你怎么这样对观音姐姐讲话呢? |
(笑 声)
这段对话,一开始就给三个人物定下了文化基调。如果说观音是传统文化的代表,那么唐僧在这里就是后现代文化的代表了。虽然新新人类喜欢悟空反权威、反说教的叛逆精神,喜欢他敢爱敢恨敢骂敢打的率直作为和一万年承诺的至真爱情,但是对他的化身至尊宝强烈的控制欲、仇恨欲、恶俗痹和形而上学的信口开河,恐怕他们也是不敢苟同的。按照至尊宝所代表的现代理性逻辑,爱一个人怎能不需要对她(他)进行分析呢?怎能不要说出理由呢?真正震撼新新人类心灵的不是至尊宝的爱憎分明、爱有等差的分别之心,二十一菩提和唐僧为代表的后现代文化的爱无等差之心。在盘丝洞,菩提和至尊宝有这样一段对话:
|
菩 提:紫霞在你心目中是不是个惊叹号?还是个句号?你脑子里是不是充满了
问号?
至尊宝:紫霞不过是一个我认识的女人,我以前曾经说过谎话骗她,现在只不过心
里边有点儿内疚而已,我越来越讨厌她了。我明天就要结婚了,你想怎么
样嘛?
菩 提:有一天当你发现你爱上一个你讨厌的人,这段感情才是最要命的! 至尊宝:可是我怎么会爱上一个我讨厌的人呢?请你给我个理由好不好?拜托! 菩 提: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至尊宝:不需要吗? 菩 提:需要吗? 至尊宝:不需要吗? 菩 提:需要吗? 至尊宝:哎,我只是跟你研究研究嘛,干嘛那么认真呢?需要吗? |
菩提转身走了,最后还是问了个“需要吗”。这段话以及这种思维方式是许多新新人类特别喜欢的。殊不知,把它们放在一起混用,而忘记了它们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形态,对于上士来说可能代表一种文化境界,对于下士来说则可能是一种文化糊涂。这段话代表了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也可以说是现代性的自我分裂。
至尊宝坚持现代文化的理性原则,追求爱的理由;而普提则坚持后现代文化的直觉原则,提出“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这样振聋发聩的问题。这代表着后现代文化对理性的质疑和挑战。
现代性的自我分裂,首先表现在《大话西游》的人物关系上。我们从《大话西游》中可以看到,所有的人物都有两个自我,所有的自我可能以两个人物出现,像紫霞和青霞,春三十娘和白晶晶,铁扇公主和香香,还有孙悟空与至尊宝。我们很有理由相信菩提是唐僧的另一个自我,也是后现代文化的另一个代表。这样看来,与其说《大话西游》是在用后现代主义来解读爱情,不如说它是在用爱情来诠释后现代文化,这正是《大话西游》的微言大义所在。唐僧在整个《大话西游》里说的话虽然不多,总共不过十来句,且字字平淡无奇,但句句隐藏玄机,已经成为新新人类的经典语录,例如:
唐僧:你想要吗?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我还是要你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起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是真的想要吗?
(笑声)
后现代主义从本性上说是反对宏大话语的,编者之所以把这部后现代主义的搞笑剧叫做《大话西游》,也许正是要通过唐僧这种被至尊宝称为罗嗦的小话语来揭示它的微言大义。又如:
唐僧:喂喂喂,大家不要生气。生气会犯了嗔戒的!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你怎么又……你看我还没说完你就把棍子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要是砸着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嘛。
后现代主义的经典特征就是它的均质、平等、和谐、圆通,这与佛家所讲的“物我两忘”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让唐僧来扮演后现代文化的代表最合适不过了。你看他在这里啰嗦是啰嗦一点,但是他啰嗦得纯真可爱,句句在理。再有:
唐 僧:悟空他要吃我,只不过是个构思,还没有成为事实,你又没有证据,他何罪之有呢?不如等他吃了我之后,你有凭有据,再定他的罪也不迟啊!
不仅现代文化的代表至尊宝嫌唐僧啰嗦,这次连传统文化的代表观音也嫌他罗嗦了。唐僧是真的罗嗦了吗?不!唐僧不过是打破了传统和现代文化习以为常的背景假设,公然向传统——现代文化自以为天经地义的话语挑战,促使现代性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失去实效而已。而这,正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我们再看:
唐 僧:换,那个金刚圈尺寸太差,前轻后重左宽右窄他戴上之后很不舒服,整晚失眠,会连累我嘛!他虽然是个猴子,可是你也不能这样对待他,官府知道了会说我虐待动物的!说起那个金刚圈,去年我在陈家村认识了一位铁匠,他手工精美、价廉又公道、童叟无欺,干脆我介绍给你订做一个吧!
这次,轮到观音和孙悟空同时对唐僧说“闭嘴”了,并且他们同时用双手去掐唐僧的脖子,欲置唐僧死地而后快。这里形象地体现了后现代文化所处的险恶环境和不幸遭遇。
(笑声)
后现代文化时常被误认为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否定,因而受到现代文化的攻击;作为现代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或发展阶段,它同时又受到传统文化的反对,尽管它在某种意义上是向传统文化的一种复归。在这段话里,作为后现代文化代表的唐僧对传统文化的代表观音菩萨犯有大不敬之罪,又不被现代文化的代表至尊宝所理解,尽管在《大话西游》里他始终站在现代文化代表孙悟空一边说话。所以唐僧同时受到二人的夹击就不难理解了。不过毕竟观音定力高强,赶快把手缩回,忙说:“罪过!罪过!”
这段话有三个惊叹号,每个惊叹号之前都表示一层意思。按常理来说,唐僧说完前两层意思就该停止了,虽然也冒犯了观音,但仍属于抗辩的性质,情有可原。但他还要继续说下去,唠唠叨叨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废话”。我愿意为这是编剧为了搞笑胡乱增加的一些噱头。后来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其中另有文章。按照编剧对唐僧的后现代文化定位,后一段话是非说不可的——就是到陈家村再订一个金钢圈这一段。因为它不仅表达了唐僧对观音权威和法力的一种亵渎,而且表达了后现代对现代文化的认同和对传统文化的挑战。
也许是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特定状态,新新人类像《大话西游》一样,把什么都解构了,但是唯独没有解构爱情和信仰。爱情在新新人类那里依然是崇高和神圣的。菩提的一句话“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已经成为新新人类的爱情宗教。他们对爱情的定义和诠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爱是永恒的,是不需要理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话西游》特别是它的下部《大圣娶妻》简直就是新新人类的爱情宣言。《大话西游》中许多关于爱情的描写已经成为新新一族的口头禅。首先,请看至尊宝的爱情表白:
至尊宝:不错,自从看到晶晶姑娘之后,我决定改过自新,不再做贼。为了表示对姑娘的诚意,我不要再看见以前的我。
至尊宝的初恋对象是一个叫白晶晶的姑娘,也就是白骨精。(笑声)只因为在五百年前与孙悟空惹下了一段情缘,因此她怀着爱恨交织的心情来到了五岳山,寻找孙悟空的托世至尊宝。想不到至尊宝对白晶晶也是一见钟情,决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为了讨好白姑娘,他决定洗心革面,向她承诺从此不做山贼了,可见爱情的力量是何其强大。(笑声)再看白晶晶的爱情宣言:
至尊宝:你中的毒越来越深,再不解会死的。
白晶晶:解了又怎么样?不开心长生不死也没用,开心就算只活几天也足够了。
这段话已经成为新新一族爱情生活的座右铭。
至尊宝的第二次恋情是与一个叫作紫霞的少女发生的,也就是个他脚上三颗痣的人。如果说至尊宝与白骨精的初恋是一场喜剧、一场闹剧的话,那么他与紫霞的再恋则纯粹是一场悲剧,是一场真正的爱情。当紫霞把从未离身的紫青宝剑交给至尊宝,至尊宝“嚓”地拔了出来,看了看,又插入剑鞘,把剑还给她时,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心想“想不到我的意中人会是他”。
紫 霞:让我们开始这段感情吧!
至尊宝:好,就立刻开始!
紫 霞:你先亲我一下!
然而就在紫霞主动投怀送抱的时候,不知道至尊宝哪根筋不对还是天意使然,他百般拒绝与紫霞亲热的要求,最后竟然粗暴地一把把她推开。这大大伤了紫霞的心,她心灰意冷。在她被牛魔王强行掳去以后,被迫答应了下嫁牛魔王的要求。但她一直对她与至尊宝的爱情抱有美好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念。因为她相信缘分和命运。
当至尊宝从蛤蟆精那里得知紫霞曾发过誓,如果谁把 |

|
紫霞青宝剑拔出来,谁就是她的如意郎君。牛魔王想要拿紫青剑试试,紫霞一把夺过宝剑,说:“没那回事”,就往院里走。这是至尊宝赶忙追过来找紫霞,紫霞突然拔出宝剑,抵在至尊宝的咽喉上,这时至尊宝的画外音响起:“当时那把宝剑离我的咽喉之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柱香之后,那把剑的主人会彻底地爱上我,因为我决定说一个谎话,但这是一个我认为最完美的……
紫 霞:你再往前半步,我就把你杀了!
至尊宝:你应该这么做,我也应该死。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要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这时的至尊宝已经知道自己是孙悟空了,担负着保卫唐僧去西天取经的重任,他明明知道自己与紫霞的这段感情不会有结果,但是他仍然要坚持说一个谎。——这样至真至诚的爱情表白怎么可能是谎言呢?如果说是,那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动听的谎言。对于紫霞来说,当她把至尊宝变回孙悟空的时候,她不知道她与他的这段感情注定是一场悲剧。后来紫霞为保护孙悟空而被牛魔王的钢叉刺中,临终前她依然无怨无悔地说:“我的意中人是一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彩的云霞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中者结局……”这就是说感情没有欺骗她,天意如此,她死而无憾!孙悟空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因为他一动人间真情,头上的金箍就会越收越紧,苦不堪言。在这里,与其说是造化弄人,不如说是现代性的二律悖反。在现代性那里,感情和理智、人欲和天理是不可能最终统一起来的,其结果只能是存天理灭人欲,牺牲感情成全理智。在这一点上,它和传统文化是完全一致的。
悲剧终归是悲剧,但它却给人以完美、崇高、神圣的艺术享受。当孙悟空在七彩天空中抱着紫霞,倾听她最后的爱情遗言,然后痛苦地看着紫霞飘然而逝的时候,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悲壮场面!试问在众多的言情作品中,甚至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如此至真至诚的、至纯至洁、至神至圣的爱情颂歌吗?说句实话,在这里受到感动的不仅仅是新新人类而已。
(未完,接第三节: 新新人类和后现代文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