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更多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率性写吧
>
说语论文
文章标题: 《质疑《课外语文》》
出处:王白石转贴:中基网 作者:楚阳 阅读次数:185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质疑《课外语文》
质疑《课外语文》:拜托!能来点有趣的吗?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出的《课外语文》由大名鼎鼎的王蒙和刘心武领衔主编,颇有号召力。但拿到书一看,非常失望。这哪像课外读物,分明是又一本语文教材!该书“写在前面”就表白:“老师们在编写时,着重从语文角度出发,在文章内容方面把握对真、善、美的心灵熏陶,在选篇上把握经典性、规范性和示范性。”请编者替小学生们想想,刚刚摆脱了正规学习,正准备过一个轻松假期时,眼前出现了这么一套书,能有兴趣读?根据我的经验,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在故事,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喜欢看故事情节曲折有趣的小说,而不是那些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或议论文。看看小学五六年级两册的目录,不是“叶”,就是“花”,什么山茶花、石榴、夹竹桃、百岁兰、睡莲;还有“冬天的树”、“四季的风”、“春天的脚步”、“雪的世界”……看似“丰富”,实则贫乏,更别提许多抒情散文所抒发的感受和情趣往往与小学生们十分隔膜。课外阅读,本不求甚解,只在增添感受和开阔视野,完全可以不受学校教学大纲的束缚,追求开放、丰富、活泼、启智,干嘛还端着一副训导腔?
另外,既然以提高读者的语文水平为主旨,就应该有一定比重的古典名篇,但该书至少在我看到的小学高年级的两册中却没有一篇文言名篇。也许编者会说,小学生还不具备读古文的能力。但我以为,一些脍炙人口的古文名篇正应该在小学时期传授。文言文中的名篇是中文表现技巧的典范,这方面的传授主要靠潜移默化的熏陶,应该“从娃娃抓起”。缺乏古文底子,文风呆板,语言枯涩,是当代中青年的通病。其根源就在于中小学时期没有足够的古文教养。
该书的脸面“写在前面”就是一个典型:“小同学们,……这套《课外读物》对你们都有什么好处呢?请仔细读完,看看对不对。第一……;第二……;第三……。”一派推销商的口吻,在广告泛滥成灾的今天,这样的王婆卖瓜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小学生们若想领略一下何谓语言拖沓、缺乏文采,这篇文字倒是一个样板。如:“《课外语文》的编写的老师都……”,真累,为什么不说“编写《课外语文》的老师都……”?又如“……要重点培养你们理解整个文章的意思的本领。”差点让人晕过去。香港散文家董桥说过,滥用“的”字是写文章时偷懒、不动脑筋的表现。
本来,有王蒙、刘心武领衔,该书完全应该有一篇一流的文字来引导读者,但翻开书扑面而来的却是一篇平庸的商业广告,实在倒人胃口。我怀疑,王蒙、刘心武在这套书上是给人当包装了。(楚阳)
最后更新[2005-10-1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
友情链接:
我爱语文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