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教案荟萃
文章标题: 《《紫藤萝瀑布》教案》
   作者:徐琼珠   阅读次数:650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

海滨中学  徐琼珠

○教学目标
①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②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③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④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①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
②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导入
   19
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①范读课文
   
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②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
.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
.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
.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c
.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②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③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
.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
.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
.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
.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④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布置作业
①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②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③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④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领会修辞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②合作探究
[
小组讨论]
a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
.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
.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
.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
.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
.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b
.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②经验反馈
a
.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
.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最后更新[2003-12-1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