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初、高中《生活中国语文》课文目录
(启思出版社)
《生活中国语文》中一上
课文
单元
讲读篇章
导读篇章
自习篇章
一
语文的根基(一)
——古今楷模
1中山先生的习医时代(郑子瑜)
2岳飞之少年时代(佚名)
怀李叔同先生(节录)
(丰子恺)
杨利伟圆中国人飞天梦(佚名)
二
语文的根基(二)
——世态掠影
1桃花源记(陶潜)
2燕诗(白居易)
贩夫风景(钟晓阳)
电车上的风景(王璞)
三
记叙的要素
——家庭之爱
1背影(朱自清)
2木兰辞(佚名)
仔(林太乙)
五桶柜(陈瑞光)
四
记叙的方法
——人间有情
1风筝(鲁迅)
2羚羊木雕(张之路)
让(白翎)
血(陶然)
附录
▉学习重点一览表
▉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修辞法简表
▉文章体裁和作法简表
▉文学体裁简表
▉ 「正音练习室」读音一览表
▉学习策略一览表
《生活中国语文》中一下
五
观察与描写
——香港风貌
1在风中(也斯)
2西环(吴霭仪)
东龙岛的涛声(节录)
(谭秀牧)
街市(陈德锦)
六
景物描写
——文中有画
1风雪中的北平(金兆梓)
2登泰山记(姚鼐)
1. 墙上的阳光(俞风)
2. 望庐山瀑布(李白)
火烧云(萧红)
七
描写和抒情
——诗歌之美
1迢迢牵牛星(佚名)
2客至——喜催明府相过(杜甫)
3友情伞(余光中)
1. 乌衣巷(刘禹锡)
2. 送友人(李白)
3. 悬崖边的树(曾卓)
1敕勒歌(北朝民歌)
2山行(杜牧)
八
说明的基础
——生物世界
1鲤鱼(叶至善)
2蝎子(节录)
生物的「睡眠」(林继中)
燕子(周建人)
《生活中国语文》中二上
选材与剪裁
——猫与蟹
1猫(老舍)
2猫(蒋勤)
1. 吃蟹(程巢父)
2. 吃蟹(小思)
猫(张秀亚)
借景抒情
——词曲欣赏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2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
3【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2【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乔吉)
1.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2. 【双调】大德歌.春(关汉卿)
描写人物的方法
——人物剪影
1卖炭翁(白居易)
2我的老师(贾平凹)
差不多先生(胡适)
补鞋匠(杜杜)
——即事生情
1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丑石(贾平凹)
中秋与花灯(王良和)
母鸡(老舍)
《生活中国语文》中二下
布局谋篇
——散文之美
1马说(韩愈)
2邻人(丰子恺)
湖心亭看雪(张岱)
匆匆(朱自清)
说明的顺序与层次
——说明有序
1观巴黎油画记(薛福成)
2田忌赛马(节录,语译)(史记)
赴宴(节录)(萧芳芳)
大学(节录)(孔子、曾子)
说明的方法
——自然万象
1云和雨(叶至善)
2奇特的激光(佚名)
死海不死(佚名)
竹蜻蜓会招来死亡(柳田理科雄)
论点与论据
——学习有良方
1为学一首示子蛭(彭端叔)
2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考而不死是为神(老舍)
读书要三到(朱熹)
《生活中国语文》中三上
想象与创作
——空中楼阁
1明湖居听书(节录)(刘鹗)
2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溪水(苏雪林)
水的希望(吕梦周)
比较阅读
——疑神疑鬼
1西门豹治邺(节录)(《史记》)
2蔡家老屋(林海音)
1. 怕鬼的楚人(语译)(刘基)
2. 回忆鲁迅先生(节录)(萧红)
杯弓蛇影(《晋书》)
记叙人称与人物性格分析
——小说之美
1孔明借剑(罗贯中
2一件小事(鲁迅)
神雕侠侣——师徒初遇(金庸)
爱的礼物(欧亨利)
场面描写
——生活场景
1斗牛(节录)(何福仁)
2溜冰场外(黄国彬)
对手(胡燕青)
花墟(节录)(西西)
《生活中国语文》中三下
借物抒情
——万物有情
1爱莲说(周敦宜)
2骆驼(梁秋实)
1.蝉(虞世南)
2.蜗牛(苏轼)
苦瓜篇(夏马)
借事说理
——个人修身
1习惯说(刘蓉)
2钓胜于鱼(陈之潘))
旁若无人(梁秋实)
你自己决定吧(刘墉)
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人生
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2论四端(《孟子》)
谈克制(陈蔚)
青年如白纸 诱导胜惩罚(《明报》)
论证的方法
——大将之风
1礼貌(梁秋实)
2想和做(胡绳)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不耻下问(佚名)
《生活中国语文》中四上
课本
篇章
作者
页码
中四上
单元一
记叙手法
(理请脉络)
人生的承担
导读
给母亲梳头发
林文月
1.5
曹刿论战
《左传》
1.18
阅读理解
一段护书往事——记陈君葆先生(节录)
小思
1.22
单元二
说明手法
(条分缕析)
趣谈浅说
讲读
汉字趣谈(节录)
张猛
2.5
从私塾到乡村学校(节录)
何惠仪
游子安
2.20
驯服文字这头“野兽” (节录)
秦牧
2.30
单元三
(思考辨析)
生活的智慧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3.5
绿色价值观(节录)
陈永明
3.21
谦虚是福
岑逸飞
3.31
命相不可信
黄永武
3.32
单元四
(观察与描写)
写气图貌画物色
马料水(节录)
黄国彬
4.5
钴姆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4.24
西边街(节录)
胡燕青
4.31
中四下
单元五
抒情手法
(体会与表达)
此心安处是吾乡
归去来辞并序
陶渊明
5.5
箱中日月(节录)
庄因
5.19
九龙湾的星星
王璞
5.30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5.39
单元六
散文欣赏
(品味鉴赏)
情文并茂
醉翁亭记
欧阳修
6.5
黄河一掬——山东甘旅之四
余光中
6.12
忆儿时(节录)
丰子恺
6.25
玩具
6.27
单元七
诗歌欣赏
漫步诗林
子衿
《诗经》
7.5
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
7.9
登楼
杜甫
7.14
再别康桥
徐志摩
7.19
辛夷坞
王维
7.28
将进酒
李白
7.30
给苦瓜的颂诗
也斯
7.34
战城南
《乐府诗集》
7.39
关山月
陆游
7.40
赋别
郑愁予
7.42
单元八
认知与反思
(综合能力)
从传统到现代
论仁
《论语》
8.6
鱼我所欲也
孟子
8.10
感恩图报
李玉屏
8.21
文言导赏
先秦至明代散文
文言选读
庖丁解牛
庄子
4
完璧归赵
司马迁
15
出师表
诸葛亮
26
伯夷颂
韩愈
36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45
满井游记
袁宏道
55
中五目录
中五上
单元九
词曲欣赏
宋元妙韵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9.5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9.13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9.18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尽
李清照
9.24
【双调】詹宫曲.梦中作
郑光祖
9.28
相间欢.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
9.31
【双调】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元好问
9.32
单元十
人物描写
(描摹赏析)
美丽与丑陋
停车暂借问(节录)
钟晓阳
10.5
马裤先生
老舍
10.4
老王
杨绛
10.35
单元十一
议论的应用
(质疑与评价)
议论纵横
庄暴见孟子章
11.5
六国论
苏询
11.13
情无可原 罪有可恕
林行止
11.27
小李飞刀成绝响 狮子山下传万家
《明报》
11.35
中五下
单元十二
小说赏析
小说世界面面观
孔乙己
鲁迅
12.5
范进中举
吴敬梓
12.18
我们看菊花去
白先勇
12.32
单元十三
理性思考
请客
王力
13.15
中五:《启思高中中国语文》
单元九 词曲欣赏(品味鉴赏)——宋元妙韵
讲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9.5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9.13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9.18
导读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尽 李清照 9.24
【双调】蟾宫曲.梦中作 郑光祖 9.28
阅读理解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李 煜 9.31
【双调】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元好问 9.32
写作 9.36
聆听 9.41
说话 9.44
教册9.1—9.24
单元十 人物描写(描写赏析)——美丽与丑陋
讲读 停车暂借问(节录) 钟晓阳 10.5
导读 马裤先生 老舍 10.24
阅读理解 老王 扬 绛 10.35
写作 10.43
聆听 10.48
说话 10.52
教册10.1—10.24
单元十一 议论的应用(质疑与评价)——议论纵横
讲读 庄暴见孟子章 孟子 10.5
六国论 苏洵 10.24
导读 情无可原 罪有可恕 林行止 11.27
阅读理解 小李飞刀成绝响
狮子山下传万家 《明报》 11.35
写作 11.43
聆听 11.50
说话 11.54
教册111—11.24
实用写作坊
事务书信(求职、自荐信)、启事(2)、宣传文字
实用写作坊教册1—7
综合能力训练
练习五、六、七
综合能力训练教册1—10
中六中七:中国文化专题目录
与青年谈中国文化(节录)
17 人文画——“吴门四家”作品
18 中国古代的建筑
19 中国古代的乐器与乐舞
20 中国的外来宗教——佛教与基督教
情与中国文化(节录)吴森
69 文学作品中的“情”
70 诗圣杜甫的情怀
72 以“情”为题材的艺术作品
传统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连附录)刘君灿
105 太空馆与科学普及
106 中国古代的天文科技(一)
107 中国古代的天文科技(二)
108 中国医学的特色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赵永新
189中国艺术成就示例——雕塑
190中国艺术成就示例——绘画
209 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一)
211 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二)
213 西方画家从原始艺术中得灵感
215 中西方绘画的分别——神似与形似
216 中西方艺术差异示例
中国的传统社会(节录) 金耀基
265 中国民族婚娶风俗
266 中国传统丧葬风俗
267 中国民族的节日风情
268 中国的绘画精神
人生的意义 殷海光
317 文学与人生——屈原感时忧国的精神
318 文学与人生——达观的苏东坡
319 文学与人生——主张“为人而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家
320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岳鹿山书院
附录:综合讨论练习
阅读作业
书目:
1、 语文知识 《语文常识》(吕叔湘)
2、 文化常识 《中国文化常识》(王尔龄)
3、 散文 《 香港之秋 》(思果)
4、 小说 《 呐喊 》(鲁迅)
5、 报告文学 《唐山大地震》(钱钢)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