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
出处:李伦琰 编辑    作者:徐贤友   阅读次数:190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

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

 

安徽省含山县长岗中学 徐贤友

 

要真正参与当前的课改,教师需在教育教学中转变观念。观念的转变,最显著的特征,是课堂教学习惯的改变。笔者认为,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应从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几种关系入手。

 

一、“人本”与“文本”

 

“人本”与“文本”的关系,即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按照新的课程观念,就要从学生的人生建构、知识建构和发展需要出发来处理文本。比如说教材,它是教学的凭借,是师生合作交流的平台。从教师的角度讲,叫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与书本中心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可能,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例如,有一位教师上过这样一节课,这节课的总课题是执教者自定的,叫做《走进游记》,把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峡江寺飞泉亭记》临时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四篇课文同是游记,表达的却是同中有异:或于高峻中寻求快感、或于山水之中享受与民同乐之趣、或于平淡中释怀抒情等等。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感悟。文本重组,为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审美功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改革精神。在价值取向上也是如此。比如学习有关鲁迅的课文,要让学生从这位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方向的巨匠身上吸取教益:理解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人品和在统一中求变化的文风,能培养孩子们的一种“爱民”胸襟和气度,是一种高品位的人文关怀。

 

二、“设置”与“生成”

 

“设置’’是指由文本和预料的学生状况而预设的教学方案,“生成’’是从学生那里发现新问题,或由学生提出新问题而改变预设方案或临时局部生发。任何一节课,从设想到实现,一般包含四个环节:设想、设计、实施、实现。这四个环节方向大体一致,但并不一定同步。单从“教’’的角度而言,有时心想事成,有时会事与愿违:这是因为从实施到实现,要面对学习主体。学习主体的反馈和追问,常常能够发掘出隐藏的文本资源,“生成”始料不及的新课程,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生发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在认为必妥的时候临时改变教学预设,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那才真正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去了。这样的教学行为一旦形成常规,那么我们的课堂面貌就会发生深刻变化,积久成习,有助于新的课堂文化的形成。

 

三、“内容”和“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应该是指经过教师的策划而负载和运行于学生心里的语文教育资源。一是教育资源,一是学生心智,还有二者的动态统一,这些因素决定着教学实施的形式(策略、方式、方法、呈现形式等)。作为人文科学的中学语文课,它的教育因素或者说普遍性价值,都隐含在千差万别的选文中,以单篇呈现的教学文本,除了体裁的类型性以外,个别性、特殊性是其主要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必定多种多样;而形式的选择完全决定于内容的性质意义、教育价值及其实现的可能。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选择什么样的策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办法,必须视内容的需要而定。当前所提倡的合作、自主、探究性学习无疑是对传统课中的“一言堂”形式的反拨和纠正,这有助于开发教育资源和学生心智。

 

四、“个别”与“一般”

 

语文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包含在人类精神现象之中,特殊性、个别性是其基本特征,其价值隐含在个体本身。因此,语文教学要认真研究每一个“这一个”。语文教学和研究的真正价值决定于对个别问题的把握水平。因此,一个语老师应该有这样的爱好:认真地研读每一篇课文;有计划地啃它几本经典;认真研究有代表性的教改个案;热心细致地研究以学生为载体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语文学习过程、学习心理和个性差异;独立地、精心地设计好每一个教案,安排好每一个课堂程序;经常回顾自己的教学,记下自己的体会和反思;鞭策自己每学年写一两篇文章。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持之以恒,定会产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逐步形成教学个性,产生特有的教学魅力。语老师愈是个性鲜明愈有魅力,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五、课内与课外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是开放、有活力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开放设计。这不仅包括语文学科课程,也包括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学习课程,课程内容除了面向教材,还要面向校园、学生、家庭、社会、自然界开放。开放的语文课堂可以将学生放归自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春游,通过踏青赏春,让学生感受明媚的春光,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春季,感受时代的春天。

 

同时,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意义重建,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创设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氛围与环境,让语文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例如,有位老师为了努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感受能力,做到厚积而薄发,开设了课外阅读课,引导学生做到:备名著──分组订计划──阅读课交流读后感。实践证明,通过阅读和写作,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它连接了课内和课外,既检查、督促读者的读书行为,也对读者的成果进行了表扬。

 

 

(来源:《中国教师报》2005107期)


最后更新[2005-10-2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