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构建网络时代的“语文味”教育理念》
出处:语文味课题组    作者:张汇汇   阅读次数:212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构建网络时代的“语文味”教育理念

构建网络时代的“语文味”教育理念

 

     张汇汇


 


现代网络技术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模式那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CAI为手段的教学方式指导语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学生接受知识的需要。伴随着数字化媒体成长起来的网络一代,极大地将认知、思维、情感和审美引入了一个更广泛的领域,他们的信息来源除了传统的方式外,还扩大至整个互联网载体,使得他们能够做到随时从网上截取及时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大范围地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这就向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这个网络时代,如何把语文课上得更有“味”,更能适应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在语文课上有激情能煽情就是语文味;能将课文上得慷慨激昂或声泪俱下就是语文味;能把语言品得五味俱全就是语文味。那么到底该怎样来理解“语文味”呢?我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思索与理解,以期大方之家指正。

      

一、利用网络载体,使语文更有时代感,更有“语文味”,是我们适应新形势的第一步。

 

      《网络一代的成长》一书的作者坦普斯特这么说:“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以广播模式为主的世界,但是这些网络新一代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娱乐、工作将会使社会的环境更开放、互动和理性。他们在孩子时所掌握的东西将会影响到一辈子的生活状态。他们才是21世纪的主人。” 兰达·图恩以前是一个小学教师,她谈起了一段让她毕生难忘的经历:“一次,我与孩子们决定搞一次野餐,但是怕下雨。当我跑到窗口看天气的时候,没想到孩子们早已登上了国家气象局的网站。”兰达·图恩说,“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是的,当我们的教师还在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教学生读书的时候,当我们的教师还在费力地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当我们的教师还在吃力地翻看字典编写教案的时候,网络软件却在你写完作文之后,可以自动为你计算字数,自动显示你的作文等级;它可以自动查出你的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帮助你自动修改错误;网络中的百科全书可以在几秒钟查出你所需要的内容,它能让学生听到各地的名人演说,观看世界名著,进行有趣的听说游戏,这是以往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可以想见,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使得网络语文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教学手段陈旧,当然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自然更难将语文课上成真正有语文味的课了。

我校国际互联网的开通,将现代教学技术的概念进一步扩大至整个“互联网”这一庞大载体,本人就曾利用网上信息较成功的完成了一次语文自主探究选修课,我要求学生把从网上下载的诗人海子的资料搜集整理在一起,根据他们上网搜索到的信息制作成了课件或网页,在课堂上展示,选出一个公认最好的,作为大家学习的模板。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气氛热烈,短短的一节课使学生捕捉到了大量的信息,了解到课本以外的大量有关海子生平、作品及评价等内容,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网络,成为我们语文课堂的延伸,也有对课堂有限的时间不满足的学生,课后继续走进网络,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

 

二、网络时代的语文味教学理念,还应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使语文教学真正具有文学性。

 

因为文学可以视为从文化中升华出来的理想的结晶,即闪烁着理想光芒的文学,它象黑暗中的灯火一样引导人们摸索前进。诚然,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语文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培养能力、传递思想、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手段。网络介入语文,也使语文文化性更加浓厚。学生在网络遨游时,不知不觉对世界各国文化有了大量的了解,但理解却是模糊的。因此,需要语文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指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对文化意识能力的培养至少有这样三个方面的作用:(1)网络载体中的大量信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语言输入;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这一载体,传承文化丰富的内涵。(2)通过网络提供的信息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通过大量阅读,可以使学习者对各民族的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3)网络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及大量历史文化的介绍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提升人的文化素质,乃至整体素质。语文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三、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体现语文味的教育理念。

 

     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以前的那种单一的知识传授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作为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形式-----研究性学习正方兴未艾,是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都希望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追求一种理想的课堂教学。语文味的教育理念,正是体现出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这一原则,世界已进入中国,中国已走向世界。人类彼此间的交往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频繁。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应率先融入大的潮流中去。

怎样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性学习中体现语文味的教育理念,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基于Office软件套件,主要有Word(字处理软件)、IE(因特网浏览器)、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软件)和FrontPage(网页设计软件),此外还有中国大百科全书等资料光盘。从进行自我介绍、合作学习,到制定为实施研究性课程使用的单元计划,以及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电子作品、制作网站等,使语文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方式体现出富有时代特征的语文味理念。

      我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中,让他们体验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以后学习和教学的情境(“未来教育”的情境),学生所使用的工具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这种开放性资源,把研究性课程的学习放在信息技术平台上, 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在教师的耐心辅导下,学生精心地不知疲倦地利用互联网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真切地感受现代教育技术给语文教育带来的挑战以及“语文味教育"新理念的强大冲击波。”可见,网络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同时使传统的教育理念受到了一次大的冲击,并对语文味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有了亲身的感受。

四、 网络时代的语文味还包括怎样整合、分析、加工语文信息,使之有效储存,再用适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利用网络载体,决不仅仅是用多媒体制作几个课件、放几个图片、展示几个板书。面对网络中铺天盖地的的信息,学生不可能照单全收,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加工,才能显示出了它的极大的与从不同的优越性.

我在讲授《荷塘月色》时,学生已经将在网上的搜索到的文章和作者的信息塞满了我的邮箱,特别是有关对“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理解的文章非常多,虽然每篇文章都有独到的见解,但学生对此缺乏鉴别能力,我在上课时,将这些文章分门别类,归纳为几种观点,简要介绍给学生,使他们明白了“文眼”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也使我们的语文课具有网络时代的特征,同时,也会更有“语文味”。我们只是刚刚开始探索,随着它的深入和加强,它的更大更优越的作用必将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开发,

  

五、网络时代的语文味教育理念还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和宽松的教学模式。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的无限的,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网络时代的语文味教育理念中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将成为21世纪教育实效性、自主性、终身化发展目标的基本模式和基本途径。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无校园围墙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现在的语文存在着一些误区,教师仍以传统教育思想及观念指导自己,仍以落后的教学方法教授语文,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获得的是数学式的唯一答案,因此必须改变观念,要做好打开学生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开放性的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任何时间与自己需要的、高水平的人士相沟通,获得最需要的学习指导建议、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源,采用最有效的学习模式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担任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交流者、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学习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处理信息。构建起新型的、有效的语文教育模式。


 

 

 

 

 

 

 

 

 

 

 

 

 

 

 

 

 

 

 

 

 

 

 

 

 

 

 


最后更新[2003-12-1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