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盛夏的一個清晨,我們正奔走在塔克拉瑪幹南部的一片浩瀚無垠的沙原上。灰濛濛的煙霧,涼颼颼的氣流,清爽宜人。我們這批缺少沙漠生活經驗的人,此刻已經脫下鞋襪,赤着腳在軟綿綿的沙上行走。起初,倒也舒適,然而不一會兒,煙霧消散了,太陽發出了最大的威力。幾乎每一顆沙粒都像海綿吸水一樣吸取着太陽的熱力。霎時,沙漠好像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火盆一樣。我們雖然走得很慢,但都累得氣喘汗流。赤腳走的同伴更是累得不堪。有經驗的人在這緊急關頭想出了妙法,將腳用報紙裹緊,然後再套上布袋。於是,大家才能繼續前進。在這燙熱的時刻,有人突然提出了要利用熱沙來做飯的大膽建議。
2 中午,有趣的試驗開始了,他們把帶來的麵粉作成銅錢般厚的薄餅,放在沙面上,再覆蓋上一層細沙。十多分鐘過後,就能嗅到一種濃烈的烤餅香味。刨開沙層,薄餅簡直就像剛從烤爐裏取出的一樣,表皮那麼焦黃,還均勻地鼓着一層氣泡。這一試驗的成功,樂得大家跳呀蹦呀,有說不出的樂趣。有的驚叫起來:大沙漠有用之不盡的熱能資源啊!
3 太陽漸漸地墜落在沙海裏了,夜幕徐徐下降,每顆沙粒又變得涼冰冰的,我們準備在前面的大沙丘上宿營了。
4 可是,我們的嚮導 一位維吾爾族老漢卻執拗地反對大家的決定。他的理由是,在大沙丘上常常會遇上「惡鬼」吵鬧。這樣的理由更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因此我們仍然照原定計畫進行。
5 橫亙在我們眼前的大沙丘,高約百米上下,因為坡面險陡,大伙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沙丘的頂部平臺。有個同伴由於筋疲力盡,爬上沙丘以後,便憩息在一個平臺的邊沿上,壓得一股股流沙從他的腳邊滑了下去,緊接着從山腳發出一種好像有人撥弄琴弦的「嗡嗡」聲音。
6 大家被這種聲音迷住了,忘記了疲勞,都好奇地向平臺邊沿走去,滾滾的流沙就像一股股洪流直向坡下沖去,此刻,從沙丘脚下發出的回響,已經不是「嗡嗡」的琴聲,而是「轟轟」的震耳巨響,好像飛機在這兒盤旋一樣。原先怕「鬼」的嚮導見到這種有趣的情景,樂得笑起來,也明白了「鬧鬼」是甚麼一回事。
(吳銘《夏天裏的沙漠奇觀》節錄)
(為便於設題,部分文字曾經改寫。) |